记录一次关于反种族主义的学生讨论,有意义吗?

唐小兵所记录下的这一次远方的、简单的校内讨论,或许也在提醒着今天的我们,身份政治的存在不仅仅会带来社会的撕裂,如果仍有对话的空间与反思的能力,它也将打开更多可能。

按:唐小兵最为人所知的身份是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在专业著作之外,他把《与民国相遇》这类书称为“业余写作”。在“疫情阴影至今笼罩世界,中西学术文化的正常交流断崖式下跌的低谷时刻”,他推出了另一部“业余写作”作品,一本名为《北美学踪》的薄薄的访学随笔集,记录了他从温哥华的UBC到波士顿的哈佛、相隔十年的两次访学经历。

唐小兵在该书后记《这个世界很大,我只用自己的杯子喝水》中写道,“在温哥华无数个漫长的绵绵雨日李,我将对学术、文化、人性与自然的惊异,都写在那些长长短短的汉语句子里,中文成了唯一的行李而慰藉着我天涯孤旅的心灵。”

唐小兵

而对于读者而言,时隔15年读到唐小兵在UBC时的文字,比如下面这篇,他在当时对于学生如何探讨身份政治、如何面对种族主义话语展开沟通而非攻击的观察和记录,是如此真诚和珍贵。他所记录下的这一次远方的、简单的校内讨论,或许也在提醒着今天的我们,身份政治的存在不仅仅会带来社会的撕裂,如果仍有对话的空间与反思的能力,它也将打开更多可能。

《笑话与反种族主义》

撰文 | 唐小兵

如果不是居住在圣约翰学院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的社区,我可能很难理解反种族主义作为常识在西方社会的扎根。这是由一个笑话引起的对于日常情景里的种族歧视的反思。一个圣约翰学员以群发邮件的形式,给所有居住在这里的成员转载了一个笑话。

这个笑话是这样的:一个新上任的印第安部落的酋长,在冬天即将来临之际,由于已经丧失了传统的印第安人预测气候变化的神秘技艺,即使他注视天空,也无从确定天气的变化趋势,他的内心犹疑不安。最后,他还是决定有备无患,站在代表正确历史趋向的一边,通知其子民寻觅木材,应对可能的严寒天气。尽管如此,他还是有点放心不下,担心到时如果是一个温煦的冬季,那么其子民就白忙碌了一场。突然,他有了灵感,来到城镇的一个电话亭给国家气象局打电话,询问就要来临的这个冬天是不是一个严寒的季节。白人男性工作人员在电话里答复说,这个冬天看上去确实将会特别寒冷。于是这个酋长回去告诉其人民,让他们收集更多的木材以应对酷寒的冬天。一周过后,做事细致近乎强迫症患者的酋长觉得最好还是再确认一下天气,以免他的子民白费功夫,于是再度来到镇上的电话亭给国家气象局的同一位工作人员打电话,他问道就要来到的冬天是否会很寒冷。工作人员肯定地告诉他,天气将毫无疑问地变得冷极了。酋长回到部落,让其子民收集更多的木材,甚至连森林的每一个碎木片也集合起来了,以备烤火御寒之需。两周之后,冬天的步伐更近了。酋长还是不太放心,于是又给气象局的工作人员打电话,问道:“你能绝对地确定这个冬天将变得异常寒冷吗?”工作人员回答道:“是的,确定无疑地。这个冬天将是有史以来最冷的冬天之一。”酋长惊讶地继续问道:“你怎能如此绝对地判定天气将变得非常寒冷?”工作人员自信地回复道:“因为红色印第安人正在疯狂地收集木材来御寒!”

美国邮票上的印第安酋长形象

这个笑话的内涵其实并不主要是对印第安人的一种嘲讽,虽然其所使用的“红色印第安人”(Red Indian)字眼,和在故事里对印第安人收集木材御寒的描述,甚至包括笑话开始时所提及的印第安人已经忘记了祖先预测天气的技艺等,都或多或少地内含对于原住民文化与种族的一种隐形的讥讽。可是,从整个笑话的情节与寓意来说,它更是对现代社会的一种微妙的讽刺。整个故事预设了现代生活与原始生活的对立,来自原住民文化社区的酋长,学会了用现代的技艺(电话问询)来获知气候的变化,这也是现代人通过一整套气象科学所确定的科学能力。气象局的工作人员就是因为掌握了这样一套用科学文化建构起来的自然知识,所以才可以预知气候变化,才能够告诉前来询问的酋长凛冬将至。可是,在酋长的三番五次对于气候变化的“确定性”的追问中(这种追问也可以被理解为来自前现代社会的人对于现代社会的个体的盘问,因为后者依靠一整套的科学理性与技术逻辑,已经将自然的神秘与人生的奥秘完全消除,而假定自己生活在一个充满确定感与稳定感的世界),气象局的这个工作人员最后一次的回答却暴露了所谓现代科学(或现代性)的真相,那就是无稽之谈,是盲人摸象,是自欺欺人,是道貌岸然的理直气壮。因此,我更愿意从对现代性的挑战与瓦解的角度来理解这个故事,并且将这个游移不定、对于生活有着强烈的不确定感(其实就是常识感)的酋长看作是一个挑战现代社会似乎固若金汤的价值观与自然观的英雄。

可是,这仅仅是我一厢情愿的解读。这个被群发的幽默故事引发了一连串强烈的反弹与反思。一个署名奥利维尔(Olivier)的学生说,他就是来自原住民所居住的区域,也许在他的血管里就流淌着或多或少的印第安人的血液。在他看来,美国和加拿大的国旗上浸染着他的祖先印第安人的鲜血。即使北美的印第安人是生活在全世界最富裕的区域,可是他们仍旧得面对生活的贫困与处境的危殆。就这个笑话的指涉而言,他说,尽管印第安人一直在面对一种历史的悲剧,可印第安人并非一个不懂幽默的“野蛮种族”,而是一个热情好客、乐观向上且喜欢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无伤大雅的恶作剧的族群。署名西尔维(Sylvie)的学生进一步指出,UBC本来就是建筑在原住民的历史空间之上的,而这种非法占用原住民的土地并未得到他们的同意或授权,至今也未给予任何经济补偿。圣约翰学院的学生事实上是生活在未经许可就占据的原住民的土地上,而原住民却被强制搬离了这个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区域。这些都是从同情原住民的角度进行的反思,同时也对祖先的殖民史表达歉疚之情,并认为必须时刻把这种历史过错或罪恶记在心里,才能更尊重原住民文化与补偿他们的生活。

另一种观点是从普遍意义上的反种族歧视出发进行讨论的。埃琳娜(Elena)说,印第安人并非不懂幽默的种族,关键是这种幽默是谁在表述,以及以什么方式在表达。她承认这个笑话从情节的编排与寓意的设计来看都很成功,可是文本中却有“红色印第安人生活在灌木丛里”的隐性影射,这就是种族的傲慢与偏见。她指出,生活在圣约翰学院的学员来自世界各地,有着极不相同的背景、种族、宗教、历史、语言与文化等传统,我们自然不希望在日常生活中被别人以任何带有种族色彩的玩笑、信息或行为所伤害,我们也应该设身处地考虑族群差异,不去伤害任何人。这是一个基本原则,它高于笑话或所谓幽默故事给人所带来的愉悦。埃琳娜进而对于日常生活里的幽默进行反思:“在我看来,幽默既有个性的一面,又有文化的一面。对一个人来说正常的东西可能会冒犯到另一个人,当我们听到别人的玩笑,或自己在开玩笑时,很容易引起误解或被误解。我认为我们的确需要好好思考一下这些笑话中所包含的意识形态内容(无论是关于种族、妇女、同性恋者和跨性别者、无家可归者、老年人等人群)。此外,我们或许还需想想,在我们周围常听到的观点中,有多少被视为理所当然。”

“我们应该设身处地考虑族群差异,不去伤害任何人”

但也有个别学员认为一些人对这个笑话如此强烈抗议,是小题大做,是极度自卑而敏感的心灵投射。他们认为如果日常生活,包括圣约翰共享的网络社区每时每刻都是如此严肃而正经的话,那么生活将是彼此相敬如宾、社交如仪的乏味的重复,他们甚至将这次笑话事件与上次餐厅里的语言桌风波联系在一起思考,反思这个社群是不是有一些人太过于脆弱了或者说政治正确了。斯蒂芬尼亚(Stephania)的言论最具有代表性:“尽管我们多数人胸襟开阔,宽容他人以及他们的错误,但总有一些愤懑、苦毒的人出来,除了向力图友善的人发泄他们的不安全感和不满之外没什么事好做。在他们有限的阅历与人生体验中,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变成了‘严重’问题,而您只会给他们的论断(他们确实喜欢这样做!大声地!公开地!)奉上借口。还是请他们回到一些更为重要的事情上吧,例如他们对语言圆桌的抗议。”

笑话事件也引起了院长卜正民先生的注意。他在第一封给所有学员的信件里含蓄地开导,当某些学员认为自己遭到了带有种族色彩的言语、行为或姿势等的冒犯时,应该冷静地思考如何处理这种种族主义行为才是最妥当的,如何向对方恰当地表达自己被冒犯的内心感受,而不能草率而鲁莽地回击,导致事件的进一步升级。在第二封信里,卜正民先生指出,圣约翰学院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社区,其存在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促进不同背景与认同的个体或社群之间的相互理解。我们中的每个人之所以在这里就是因为我们选择了尊重与理解这个社区的其他社群或个人。自然,我们在内心可能对很多事务或文化不太同意,可是这并不能成为我们将对他人的歧视行为,或者委曲求全自己去屈从别人的行为进行正当化的理由,不管这些人是生活在圣约翰学院,还是在其他地方。他认为培养一个自由的环境,意即消除了歧视与困扰(不管以哪种形式出现)的空间,其重要性不仅仅在于构建一个更和谐的社区,也在于承担对养育我们的社会的道德责任。最后,这个事情以召开学院的专门会议,进行讨论,达成共识结束。

事后,学院管理办公室给每个学员的信箱投放了一份校方的反种族歧视的手册。通读这份手册,我对于西方社会的权利概念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这种从学校就开始培养的尊重、包容与多元意识,是构筑西方社会的深层的文明教养的基石。比如它解释了何为种族主义,种族主义即相信一个群体或人种内在地优越于另一个群体或人种。种族主义在社会结构和实践中都有表现,它因为目标人群的祖先、肤色、出生地、人种或宗教信仰等而对其限制、排除、压迫和歧视。种族主义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个体的种族主义、制度性的种族主义、文化的种族主义等。

最值得深思的是内在化的种族主义这种形态,即遭受种族主义歧视的人群已经将这种非正义的、定型化的偏见内化成为自我的人格,他们通过压抑所属社群的成员,或者借助羞愧、自我仇恨、孤立、无力感、自我怀疑和绝望等感情形式来贬低他们自身的价值。换言之,就是被压迫者已经接受了压迫者的逻辑了,这也是需要反思和反对的种族主义。手册还细致地介绍了什么是反种族主义,如何建构一个反种族主义的社群文化,同时也详细地提供了学校平等委员会的联系方式,以及在自身或朋友遭受种族主义歧视时如何应对的方法。

《北美学踪:从温哥华到波士顿》
唐小兵 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22-07

本文书摘部分节选自《北美学踪》,经出版社授权发布,按语:黄月。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