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资深媒体人到新晋创业者 苟骅想搭建一个“自媒体人的Uber平台”

前南都报系副总裁苟骅经历过传统媒体的黄金期,在它们迎来低潮时,又义无反顾地选择离开,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但对于这样一个老报人来说,创业无异于摸着石头,慢慢过河。至今,苟骅还在适应中前进。

苟骅的南友圈,从成立到现在,已经过了九个月。

2015年11月8日,记者节当天,曾经担任南都报系副总裁的苟骅宣布,自己辞职创业。他拉起的这个项目,名字叫“南友圈”。

顾名思义,南友圈是以一个以前南方系媒体人为核心的社群圈子。在合伙人名单中,程益中、方三文、陈峰等在媒体圈赫赫有名的老报人赫然在列。在成立时,苟骅说,南友圈将会是一个媒体人创业互助社群,“帮助国内媒体人转型”。

这次创业,是苟骅在传统媒体行业中摸爬滚打近20年后,做出的第一次尝试。

“在传统媒体中,我经历过纸媒的黄金时代;也看到它在最后的十年慢慢下滑,”谈到自己跳出传统媒体,开始创业的原因时,苟骅这么告诉界面记者。

广告的减少,影响力的下降,都在标志着传统媒体的辉煌已经过去。在这个情况下,不转型的传统媒体,只会走上被淘汰这一条路。而希望继续生存的那些,则只好尝试着找到一条新出路。

2005年前后,苟骅在南都内部开始参与互联网化的推展。在他的带动下,奥一网开始逐渐成长,南方都市报也开始了全媒体转型。但在苟骅看来,这样的措施还不足以把传统报业从泥潭中拉出来。

“我在南都的时候,就一直在探索媒体转型的路子,这个探索的过程持续了七八年,”他说。

但最终,苟骅的尝试还是没有完全成功。尝试了各种路径之后,他发现,传统媒体的转型还是没有太大的成效。不管是《南方都市报》,还是国内其他的媒体;不管起步早或晚,所有的转型,似乎都殊途同归。

造成这个状况的原因,则是体制内一直存在着的天花板。它将无数媒体人困在其中,欲大展拳脚而不得。

在探索媒体转型的过程中,苟骅不仅尝试推进媒体自身的互联网化,也希望能够带动媒体人内部的创业孵化,然而他发现,他的尝试往往会受到诸多掣肘,无法突破。在多年的努力未果后,苟骅终于选择跳出体制。

“这不仅仅是我个人的选择,很多媒体人已经开始渐渐离职,找一些新的出路。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媒体人,迟早都会经历同样的选择。因为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和媒体架构,已经无法适应现在新的互联网传播形态。”

南友圈提供的数据显示,近年总共有20万左右的媒体人选择转型。苟骅同样认为,在这个社会背景下,出走是必然的选择。

在筹划之初,苟骅收到过不少邀约,有的来自于互联网企业,有的来自于创业公司,但他始终迟迟未成行。最终,在去年下半年,合适的规划逐步形成。在和南都系以及南方系的老同事交流时,苟骅萌生了建立媒体人创业互助社群的想法,通过一系列的股权众筹后,带着100万元的初始资金,苟骅启动了南友圈这个创业项目。

在南友圈正式成立之前,苟骅曾经对社群模式进行过研究,来寻找最合适的构建方案。

“简单一点的,有做微信群,或者联盟,这种方式主要以信息交流为主;更进一步的,有找专职人员来来进行信息方面的整合,例如华为的华友会,但它能发挥的作用、看到的能量其实还是有限的,”他总结道,“还有一种,就是让社群以公司化的形式来运营,比如腾讯离职员工成立的‘南极圈’;最终我们选定了合伙人模式来运营。”成立之初,苟骅找来了超过30名资深媒体人为南友圈出资,他们都成为了南友圈的有限合伙人。

成立之后,南友圈一直忙于团队的构建,直到2016年初,它们才开始正式运营,在市场中验证模式的正确性。在前期探索的过程中,南友圈提供的功能包括媒体人创业项目的孵化、路演、融资对接等。苟骅说:“最初的这种方式,和FA(财务顾问)其实有点类似。”

一般来说,市面上FA的职责主要在于帮助寻找优秀创业项目,并帮助创业者打磨项目;之后,FA会将这些项目推荐给投资人,并为创业者在路演、估值报价、谈判签约等环节提供帮助。苟骅承认,最初南友圈的确希望朝这个方向前进。

在头几个月的实践中,南友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苟骅对界面记者透露,从今年年初开始的半年时间里,全国有超过三万名媒体人通过微信等方式加入了南友圈,进入南友圈开始孵化的创业项目已经有超过30个。

而南友圈的官方介绍中也提到,在今年3月1日至6月30日这个时间段中,已有18个创业项目与南友圈签约,接受其提供的财务顾问服务。

但在苟骅看来,这种发展方式还远远不够。

“财务顾问的盈利一来自于占股,二来自于中介服务费,”苟骅说,“但是这一定是基于与资本对接成功之后才能得到,见效周期其实比较长。我们在发展过程中也发现,真正的媒体人创业项目还是少数,我们不能只考虑媒体人的需求,还要看怎么把这些需求和市场结合起来。”

因此,在南友圈成立大半年后,苟骅开始着眼于业务的转变。在观察中,他发现不少媒体人开始向自媒体方向转变,而企业对于自媒体传播的需求也在增长,在互联网去中心化的趋势中,自媒体将成为传播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然而目前,随着自媒体数量的日趋增加,媒体内容开始出现同质化。难以产出高质量的独特内容,并以此变现,成为了自媒体的面对的一个主要问题。苟骅因而看到了这个问题,“媒体人对于产品、技术、资本市场的了解,还是很欠缺。”

他表示,之后南友圈会逐步开发出自媒体平台的功能,为自媒体提供内容众包生产、IP经纪人服务、孵化融资加速等内容。在苟骅的设想中,这个平台将会成为南友圈的核心业务,为自媒体提供一个支持其内容创作的综合传播平台,并为其带来收益。在官方介绍中,这种模式被形容为“自媒体人的Uber平台”。

“我们希望能够使得媒体人在跳出体制之后,还能够继续进行内容生产,一方面可以继续实现自己做媒体的价值,另一方面也能过上比较体面的生活,”苟骅说。

在从体制跳出,重新适应市场规则的过程中,苟骅逐渐摸清了商业社会的本质。他不再希望自己能够像之前在体制内一样,以管理者的身份掌控一切;更多的时候,他会求助于提供专业服务的外部机构,寻求解决方案。

南友圈并不是近年来兴起的第一个“互助社群”。几年间,BAT三家互联网巨头的离职员工已经逐渐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彭博商业周刊》报道称,截至2014年,腾讯创立16年来的离职员工约达12000人;其中,大约10%,即1200人在创业;而在这些腾讯系离职员工创业的公司中,目前估值超过一亿美元的公司为10家,估值超过千万美元的公司约在20家左右。

在这些有梦想的年轻员工眼里,与其在压力山大的企业内部等待升迁,不如脱身出来,寻求自我发展。关于这一点,他们和身处体制内多年的苟骅所见略同。

因此,视为这类创业者提供服务为己任的“百老汇”、“南极圈”、“前橙会”等互助社群相继诞生。它们在为创业者提供服务的同时,本身就是一个创业公司,并依托着庞大的离职员工群体,逐渐成长为互联网生态中的一股独立势力。

在苟骅看来,这类社群的发展,本身就寄托着某种文化符号。一方面,按他的说法,这些社群的形成是社交网络时代发展的结果,功能也从沟通逐渐变成影响产业本身;另一方面,作为BAT创业生态圈愿景的一部分,这些社群恰恰体现了互联网企业的开放本质。

虽然也有社群之名,但南友圈和其他互联网社群相比,依然有着许多不同。其中最大的一点在于,和注重线下孵化的南极圈等不同,在未来,南友圈更想成为一个线上平台。

“线下实体孵化器可复制性比较强,在后续发展中,有可能会与原来的社群模式渐行渐远,”苟骅说。他希望,能够借助自己在媒体打拼多年的经历和人脉,在传统媒体的黄昏时代中持续挖掘媒体人的价值。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