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冬升在创投跟青年导演们“交锋”,电影市场到底青睐什么?

“通过故事和剧本来说服投资人、演员,而不是让人同情你。”

图片来源:北京国际电影节

“这是绝对可以拍的戏,你不需要来创投,你为什么要来?”面对已有完整剧本、已接洽演员的电影项目《血与骨》,著名导演尔冬升提出质疑。

“我们来参加创投的目的是希望能够被大家看见。新导演面临最大的问题不是看不起你,是看不见你。我们希望抓住每个机会,被大家看到。”《血与骨》导演张小北如是回答。话音刚落,现场响起一片掌声。

这是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创投终审路演现场。8月16日,入围终审的10个创投项目、6个制作中项目(WIP)及3个第十八届北京国际体育电影周入围项目,新人导演携项目在导师和投资人面前相继亮相。导演尔冬升任项目创投评委会主席,英皇电影制作及项目发展总经理梁琳,演员张雨绮,爱奇艺高级副总裁、爱奇艺影业总裁亚宁和无限自在文化传媒董事长朱玮杰担任评委。

故事依然是评委们最看重的部分。《晚来天欲雪》正是依靠“足够惊喜”的故事,赢得了评委们的一致赞赏。

《晚来天欲雪》聚焦于一位致力于追求男女平等的女教授,退休后在一系列的变故下,失去引以为傲的嗓音、象征女性的卵巢、以及与年轻男人的爱情,最终变成了普通老太太。

尔冬升在文本中读出了老年女性追求人生理想的欲望,称赞故事很“大胆”、是“所有项目中最让我惊喜的”。但他也指出,器官切除、老年女性与青年男性的爱情等内容可能不被相对保守的东亚文化圈大众所接受。评委反而担心,项目后续执行时不得不做出各种妥协。

“你不能敞开拍就先放在这里,”尔冬升鼓励,“把100分拍成60分,何必呢?”梁琳补充:“如果遮遮掩掩,这个片子不如不拍。”

尔冬升在创投现场。图片来源:北京国际电影节

不过,并非所有项目都能和《晚来天欲雪》一样,明确主题和故事脉络。许多新人导演从个人或身边人经验入手寻找故事,但最丰富的体验给新人导演“挖了坑”:有时他们难以抽离出个人情怀,致使剧本包罗万象、观众反而难以看清导演的表达。

例如,《小文面馆》以地下帮派世界中的一对母女为对照,故事情节横跨两代人,题材和背景均来自主创的成长经历。

梁琳觉得自己在《小文面馆》的剧本中看到了人物关系、年代变化等“太多东西”,反而觉得有些可惜:“我觉得你应该聚焦,希望你能更想清楚自己要讲什么。”

另一个源自主创生活体验的项目是《手执烛火的人》,也出现了类似问题。终审评委主席、导演尔冬升评价:人物生动立体,台词也不错,但整个剧本突然出现或复写的情节太多。“不能把你从小到大一些小的、你觉得深刻的事情都写进剧本里……和主要情节无关的细节太多,会影响你的主题。”

显然以主创个人生命经验为蓝本的项目不只两个,尔冬升似乎深受其害,表示自己起码收到过30多部写作主创人生的剧本,“也不是不能拍”。但在他看来,拍摄自己人生时,没有考虑观众的接受度,是不少新人导演的通病。

“新导演现在很多心态就这样,前两部戏把他的人生说出来。你的人生和我无关的,”尔冬升直言不讳,“如果你们那么多人,都第一部戏不在外面找创作,都先拍自己的人生,那你下部拍什么呢?”

“通过故事和剧本来说服投资人、演员,而不是让人同情你。”他进一步表示。

看不出明确主题、理不清故事主线等问题,在终审现场被评审反复提及。此外,即使故事足够有趣,如何在最短时间内让自己的表述打动投资人,也是不少新人导演需要修炼的课题。

《一墙之隔》宣讲现场,主创把讲述重心放在了创作背景上,影片所讲述的故事反而退居其次。再加上现场设备故障、PPT乱跳,宣讲人讲述时更加紧张。

这样的阐述方式和呈现效果,让评委们“恨铁不成钢”。尔冬升批评主创上台前缺乏练习,讲述的故事不够动人,“练好了再出来表达”。“过去黄建新导演、冯小刚导演给我讲故事时,能把我讲哭。”

《一墙之隔》获最具商业潜力项目奖。图片来源:北京国际电影节

走过故事和表达的门槛,市场定位是年轻创作者们面临的下一道关卡。

电影既是艺术创作,也是商业项目,不同故事、不同项目需要寻找不同出口。主创对于电影潜在观众群体的判断,也是项目成型的关键。而初涉市场的新人导演,往往缺乏对观众喜好和市场的了解。

动画电影项目《海错图》团队从真人电影专项动画方向,此前仅有创作动画短片的经验。面对这个预算1500万的动画电影项目,尔冬升询问:“你这个动画是给哪个年龄层次的人去拍的?”

导演即问即答:“适合9岁到99岁。”

“没有这个事。”尔冬升立刻打断,现场也传来一阵笑声。

尔冬升后续提示,动画电影的市场分得非常精密,导演要了解行情,“你要去做这件事,一做就是三年的时间,要提前了解好受众群体。”

更多的青年创作者已经试图面对市场。创投会现场,大部分项目方都能给出“走院线”或“走电影节展”的预期。如果手中的项目没有极高的商业潜力,创作者们也开始有意识地控制成本。甚至有项目方将压低成本列为优势,在宣讲PPT上写下“拍纪录片出身懂得压缩成本,使得项目更容易成型”。

总体来看,参与本届北影节创投商业性较强的影片预算在千万量级,其余项目大部分都将成本控制在200万至300万左右。例如,《手执烛火的人》偏向小成本艺术片,预计成本250万,已有200万到位。

但梁琳依然追问:“剩下的50万能不能再压缩?”

降低成本的建议,也给到了偏小众的影片《嘎乌盒》。“我从来不分艺术片和商业片,分大众和小众,”评价《嘎乌盒》时,尔冬升表达了对项目的喜爱,“这是小众影片呢,开启的关键是降低成本。”

亚宁在现场肯定,文艺电影也有网络受众。“小众影片的观众是有的,如果把成本降低,不是太困难。”他根据经验指出,如果类似《嘎乌盒》项目的投资能降到200万左右,回收相对比较轻松。

他表示,前两年爱奇艺收到很多提案,有的艺术片成本动辄1000万、1500万、甚至2000万,“完全没有回收的可能性”。他观察到,今年文艺电影的成本相对较低,回归到合理区间是非常好的现象,“作为平台或者电影商业出品方也会更感兴趣”。

8月17日,北京市场项目创投荣誉揭晓。《晚来天欲雪》同时斩获本届项目创投“特别荣誉”和“最佳原创剧本项目”荣誉,成为最大赢家,并获得由北京国际电影节有限公司、博众星和分别赞助的5万元,共计10万元现金奖励。《一墙之隔》获得“最具商业潜力项目”荣誉,并获得英皇电影赞助的5万元现金奖励。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