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新片《长城》让白人成为中国英雄,你认同吗?

在全球大行其道的好莱坞个人英雄,受到中国观众的喜爱,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将这样一个个充满了博爱、高技能、全球世界观的英雄放置在中国故事中,难免会让中国观众感到牵强。

张艺谋新片《长城》(The Great Wall)最近发布预告片,华裔女星吴恬敏发文称,必须停止这种存在很久的种族主义神话,那就是只有白人才能拯救世界。听起来,可能是吴恬敏有些敏感了,看了电影预告就想到了种族主义。不过,事实上,在好莱坞电影中,确实存在白人一直充当拯救世界的英雄,而其他有色人种则没有机会。这早已引起很多人的不满。如今,以中国长城为背景的电影,依旧让白人成为英雄,不得不让人质疑。

马特·达蒙饰演《长城》中的英雄

中国人对长城的历史、故事都非常熟悉,尤其熟悉《孟姜女哭长城》这个民间故事。电影《长城》讲述的是北宋时期,欧洲雇佣军威廉和同伴一起来到中国盗取火药配方,却误打误撞走进了神秘的长城,见识到一支强大的秘密军队,并邂逅了女将军林梅。当威廉意识到人类正面临危难时,他决定和秘密军队一起打怪兽。据张艺谋介绍,影片中除了马特 达蒙饰演的威廉,还有另外四个中国人,他们都是打怪兽的英雄。现在,影片还没有上映,威廉是个什么样的英雄,其他四个中国人又是什么样的英雄,都不知道。可以猜测:会不会是威廉的精神影响了所有人?或者威廉的决定影响了整个打怪兽的环节?如果真的是那样,即使有一百个中国英雄,也比不上一个白人英雄。

影片加入外国人角色和神兽,都比较新颖,有颠覆历史的大胆。但是大家关注的核心在于:影片是让西方的个人英雄主义作为拯救中国人利器,还是让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成为拯救世界的法器?

如果能够解决这个问题,那么《长城》中的白人英雄是否带有种族主义歧视也就一目了然了。

为什么会有白人英雄角色

剧情是西方人想出来的

这个发生在中国长城的魔幻故事,并不是中国人自己编写的故事,而是由好莱坞打造。这部电影的灵感主要贡献者是传奇影业CEO和《僵尸世界大战》的作者Max Brooks。他们希望打造出一个关于古老长城背后的神秘起源和故事。显然,他们没有好好阅读中国的《史记》,让这个故事充满好莱坞动作和科幻元素。

从2011年筹拍到现在,《长城》的剧本也是几经更改。原来由爱德华 兹威克导演的剧情是两个英国士兵来到15世纪的中国,发现了长城不仅可以抵御外族入侵,还可以抵御可怕的生物袭击。基本上,这个故事,除了长城是中国的,其他的情节与中国没有什么关系。后来,影片剧本与片方存在分歧,兹威克退出拍摄。2014年张艺谋接下《长城》,剧本被重写,由《僵尸大作战》的编剧马克思 布鲁克斯撰写。再次修改后的剧本,在突出中国文化元素方面,显然比原来的剧本做到更好。

不过,既然是西方人对长城的一次幻想,他们不可能把发现秘密、解决问题、拯救世界的重任全部交给中国人,因此,必须出现一个让西方人满意的角色,充当这种英雄。这既是好莱坞电影的套路,也是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误读,可能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中国人还不具备成为超级英雄的能力。

满足全球观众市场

这部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乐视影业、传奇影业、环球影业联合出品,投资高达8.5亿多的影片,是拍给全球观众看的电影。《长城》不仅剧本、视效、技术出自好莱坞,演员也是中西大牌云集。从《长城》的演员阵容可以看出,电影不仅考虑到中国年轻观众的粉丝情节,还考虑到海外好莱坞明星的票房号召力,企图揽获全球观众的野心可见一斑。其中,好莱坞明星有马特 达蒙、威廉 达福、佩德罗 帕斯卡,中国演员不仅有刘德华、张涵予这样的老牌明星,还有陈学冬、鹿晗、林更新、TFBOYS、景甜等年轻明星。

既然是满足全球观众,那么对于片方来说,好莱坞的套路、技术、演员更有说服力,而中国演员、中国导演又处于一种学习的地位,没有更多的发言权。所以,影片出于对好莱坞电影的自信,让白人角色成为《长城》中的英雄。

西方电影对中国观众的虚情假意

近些年,好莱坞大片中出现了不少中国明星的面孔。《独立日》里的杨颖、《惊天魔盗团2》中的周杰伦、《变形金刚4》中的李冰冰……。此时的西方电影启用中国演员,已经不是像早期为了尝试新鲜,而是为了正在崛起的中国电影市场。这种用中国明星圈钱的思路,实际上并没有认同中国文化。对中国观众来说,也是一片虚情假意。而从一些以中国为背景的电影来看,西方人角色在电影中代表了西方文化,与中国人之间的故事情节,也显示了西方文化的优越性,以《金陵十三钗》为例,是西方神父对中国女性的拯救,明显有讨好西方文化的意图。而以西方文化为背景的电影,中国面孔在其中,却不能充当拯救者的英雄角色。以《云图》、《变形金刚4》、《白幽灵传奇之绝地逃亡》等为例,中国演员饰演的角色作用远不及西方演员。这次张艺谋拍摄的《长城》,虽然是中国导演执导的关于中国长城的故事,但是白人角色仍旧可以成为英雄,背后是西方文化在影响。

白人英雄在中国行不通

在全球大行其道的好莱坞个人英雄,受到中国观众的喜爱,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将这样一个个充满了博爱、高技能、全球世界观的英雄放置在中国故事中,难免会让中国观众感到牵强。好莱坞英雄文化不适合中国故事,一方面是因为民族文化差异,另一方面也因为好莱坞英雄故事也在走下坡路,并不具备很强的说服力。每一个国家都有本国独特的英雄文化。这些文化,可以征服全世界,但是不适用每个国家。对于执导了20多年的文艺片的张艺谋来说,如何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加入西方人想表达的主题,是一个挑战。此外,在这部影片的背后,还有一个更大的挑战,如何让中国故事征服西方世界。除了借助白人英雄,影片还需要拿出更有说服力的内容,才会让观众信服。

其实,像《长城》这样的影片,由中国导演、演员参与制作,由好莱坞制作团队打造,确实可以让中国电影人能够学习到很多顶级制作经验,同时也能让中国电影市场格局打开。但是,中国电影在体量、市场、全球化突破的同时,也应该考虑我们中国文化的的价值所在。如果以西方文化价值标准进行衡量,那么中国文化将会处于中空状态。即使是拍古代的剧情、当代的剧情、未来的剧情,都是西方个人英雄主义的再现,那么,还有什么意义呢?再深入想一想,中国作为一个古老民族,在这个世界上已经生存了近5千年,一定有其值得大书特书的文化特质,这是西方文化无法达到,也不会轻易认同的文化价值。作为电影人,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理念的同时,也可以展示本国的文化价值。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文创资讯微信(ID:chuangyiyun)。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