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卷”到建筑行业,大界机器人用算法闯关市场|REAL100

大界机器人创始人兼CEO孟浩认为,好的软件不仅可以用在建筑行业,也可以解决其他行业的问题。

图片来源:Unsplash

记者 | 佘晓晨

受政策和资本的加持工厂数字化市场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其中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54.4%,销量为25.6万台,同比增长48.8%。与此同时,根据亿欧发布的市场研究报告工业机器人应用已涵盖46个行业大类,从农业、林业等领域渗透到汽车制造、通用设备制造等。

如今,智能制造“卷”到建筑行业。据中国建筑协会统计,中国建筑信息化投入在建筑业总产值中的占比仅为0.08%,在欧美发达国家,这一数字则为1%。成立于2016年底的大界机器人看准的正是这一机会,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为建筑行业提供智能建造的服务。

大界机器人创始人兼CEO孟浩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介绍,相较于汽车、手机等传统生产流水线,建筑行业的生产线情况更为复杂,业内将其称作“大规模定制化生产”。实际情况中,每一栋楼有不同的功能、材料和结构,这都会导致产品需要定制化、小批量、多批次的生产。

在大界机器人创立之初,国内市场上还没有能够满足上述定制化需求的新型工业软件。创始团队的想法是从最基础的工业软件中搭出框架,做“国产替代”。2018年,大界机器人获得近千万元天使轮投资;2021年11月,公司完成B+轮融资,由高瓴创投独家领投。

按照做“软件+硬件解决方案”的战略定位,大界机器人设有两大事业部,其中之一为自动化事业部,专为游供应链工厂提供服务,包括给金属、木材、复合材料工厂提供机器人软硬件产品或产线解决方案。

另一个为智能建造事业部,面向游的政府、地产或施工方提供咨询和工程服务。举例而言,通过大界机器人的工业软件,建筑BIM数据可以直接变成工业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生成驱动工厂设备自动化生产的数据,用设计模型驱动生产,由此优化图纸深化和人工读图加工的数据和效率损失

实际上,2016年的建筑工业软件市场还处于一片寂静的状态。2018年,国家层面的政策开始推进建筑工业化进程,与此同时,传统公司也入局:2018年,碧桂园全资子公司博智林成立,同样为行业提供智能建造解决方案。

直到2020年前后,孟浩和创始团队看到诸多建筑公司开始转型,建筑行业工业化的需求越来越强。

今年1月,住建部印发《“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强新型传感、智能控制和优化、多机协同、人机协作等建筑机器人核心技术研究,研究编制关键技术标准,形成一批建筑机器人标志性产品。

和具有老牌自动化基因的对手竞争,大界机器人选择把重点放在“软件解决方案”上,他们认为,建筑构件的非标化程度高于工业行业,虽然硬件可以跟上,但普遍缺少自主的工业软件和控制算法。孟浩称,在软件上,大界希望做到“多元化”,甚至能够让别人来开发自己需要的服务,给其他垂直行业的工厂提供解决方案。他认为,这是大界机器人和竞争对手的本质区别。

由此也引出一个在业内被反复讨论的问题:做建筑机器人,算法重要还是行业知识更重要?行业内有不同的认知。

从整体战略思路来看,大界机器人重视软件算法的研发。今年4月,中科院博士后周诚喆博士加入大界担任首席科学家,负责领导大界机器人自主与感知实验室。孟浩告诉界面新闻,该实验室会专注在基础核心科学的研究上,视觉感知(眼)、运动规划(手)、场景理解(脑)三个重点方向研发工业机器人的底层技术 

孟浩将上述业务的核心总结为:用工业软件拉通设计端的数据和工厂生产端的数据,让机器像人一样完成建筑构柔性生产

未来,大界机器人的野心也不只是在建筑行业。浩认为,好的软件不仅可以用在建筑行业,也可以解决其他行业的问题。在过往的实践中,大界投入较多的钢结构产品得到了一些煤机工程机械船舶行业客户的认可,“他们发现,相对于国外的进口设备,国产机器人有更好的人机交互系统和性价比。”孟浩说,将来公司希望把这些算法做成软件服务,提供给建筑以外的行业使用。目前,大界机器人在硬件上有较多合作伙伴,软件由公司自主研发。

客户规模上现阶段,大界机器人服务的标杆客户超过100包含地产公司、工程公司、品牌工厂公司整体的商业模式为“产品+服务”定制化和标准化订单比例大约各占50%。不过,孟浩称今年公司仍将聚焦在钢结构行业的研发上,把现有解决方案做深,最终通过标杆应用案例拓展其他垂直行业的客户。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