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号,滴滴宣布与Uber全球达成战略协议,滴滴将收购Uber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在中国大陆运营的全部资产。同时滴滴和Uber全球将相互持股,成为对方的少数股权股东。Uber中国则保持品牌和运营的独立性。
与以往大多数互联网行业的并购案一样,这应该依然是资本市场的胜利。在连续亏损数十亿美元的真金白银之后,终于失去耐心的投资者用资本的强大驱动力来完成了这两家势如水火的公司的整合。
▲网民们关于滴滴收购Uber中国业务的调侃
易观千帆数据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滴滴专车、Uber和神州专车分别以85.6%、15.4%和10.7%的比例占据中国专车服务活跃用户覆盖率的前三名。
根据此前双方披露的数据,滴滴平台上有超过1500万司机和3亿注册用户,覆盖超过400个城市,日订单数为1300万单,Uber中国每日活跃用户大概为200~300万人次,覆盖近50个城市,并计划今年扩展到100个。
这起合并案是如何通过国家商务部反垄断局以及《反垄断法》审核的,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两家位居市场前列巨头的“握手言和”必将对整个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整合了Uber中国业务的滴滴将成为国内汽车共享出行市场上当之无愧的巨无霸,并将在一段时间内保持这种领先优势。可以预见,双方的烧钱补贴大战将会终止,其战略重点也将从单纯的市场占有率的提升转移到盈利模式的探索,以及竞争壁垒的建立上。
同时,腾出更多精力的滴滴也将会集中资源着手于其他海外新兴市场的布局以及诸如人工智能、大数据领域的技术研发。目前滴滴已经在硅谷建立了研发中心,并考虑在英国、俄罗斯等地建立研发中心。
其次,对于Uber中国的投资方来说也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汽车商业评论》,Uber在中国这个全球唯一亏损的市场烧掉20亿美金,已经让前期投资人不堪重负,所以这次并购的本质是Uber中国的投资人为了解套而卖掉自己所持股份,且以一个非常高的溢价方式。
如果不卖,Uber在短期内看不到战胜滴滴的希望。卖掉,不仅加倍收回资本投入,且保持独立运营权的Uber在中国市场没有市场份额的丝毫损失,“可谓一箭双雕!”
再次,对于诸如易到、神州专车等竞争对手的影响必然是巨大的。
易到、神州专车一直生存在滴滴、Uber的竞争夹缝中,根据整体行业态势适时调整市场战略,也算游刃有余。但自后两者合并后,整个市场竞争格局将发生根本变化,迎接易到和神州专车的将是新一轮的挑战和机遇。
自傍上乐视这个大树之后,易到通过充值返现、大幅降价、硬件免费等活动,其活跃人数一度达到与Uber持平的程度。就目前情况看,这轮补贴业已接近尾声,随着乐视输血能力的减弱,易到将面临更严峻的市场竞争。
以自营车辆和司机为主,主打安全合法牌是神州专车一项的宣传优势,但在网约车新政推出之后,随着各平台落实对运营司机审核以及签署劳动协议的政策之后,神州专车的主打优势必然受到冲击。今天并购消息放出,神州租车股价一路下滑,截止收盘跌幅达2.904%,盘中一度跌超4%,创下5月10日以来最大跌幅。
但另一方面,根据罗兰贝格的报告,2015年中国专车市场规模是80亿元,2020年有望达到5000亿元,在整体渗透率仅为1%多一点的中国市场。这座金矿足够每一家公司盆满钵满,易到和神州专车仍有机会,好的商业策略将是关键。
与此同时,传统的出租车行业也可能迎来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双刃剑。失去了垄断性政策保护的出租车公司在面临更大冲击的同时,如果能进行积极的自我改革和调整,也许会成为行业价值重构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力量。
实际上,为了应对网约车的冲击,一些地方出租车公司已悄然发生改变。例如武汉、上海等地已试水取消出租车份子钱。一些地区的出租车公司开始引入互联网基因,用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武装自己。
最后,随着汽车共享观念在社会上的进一步深化和普及,以及车联网、自动驾驶和电动化等技术对汽车自身的革命,国人的购车需求和用车理念也将随之发生变化。未来的汽车市场将如何走向?未来的汽车厂商将如何定位?很快会成为每一个汽车产业从业者必须面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