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编辑 | 许悦
7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公告,为构建平急结合的医疗救治体系,做好新冠肺炎感染者分类救治工作,规范方舱医院装备配置,组织制定了《方舱医院装备配置指南(试行)》(下简称《指南》)。其中指出,休舱后,做好收储调配,避免资源浪费。
此前,界面新闻报道过永久性方舱医院建设如何规划及如何运营,其中,“平疫结合”能力与院感管理是方舱医院的面临的重点与难点。
此外,方舱医院现大致被划分为三大类:临时应急救治方舱医院、半永久式方舱医院与永久性方舱医院。临时应急救治方舱医院与半永久式方舱医具有建设快、规模大、成本低的特点,而永久性方舱医院则要面临兼顾“建设成本、施工周期、疫时承载力、平时利用率”等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挑战。
据了解,《指南》适用于指导各地开展方舱医院装备配置工作,明确了相关装备配置的基本原则,提出了相关装备采购安装条件、保障能力等要求,列出了方舱医院装备配置的建议清单。各地可结合防疫工作和实际需要参考,确保方舱医院相关装备配置适宜、运行安全、使用方面、经济合理。
据方舱医院装备配置建议清单,方舱医院装备分为医疗装备与非医疗装备两大类。《方案》指出,各地可在此清单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装备品目。医疗装备包括,心电监护仪/多参数监护仪、中心监护系统、心电图机、除颤监护仪、方舱CT/车载CT等53种设备;非医疗装备包括,手腕带、氧气瓶、床单元消毒机、污物车、核酸标本转运箱等23种设备。

方舱医院应按照当地要求,建立健全装备调配管理使用制度。方舱医院运行过程中,应做好装备日常巡检和维护;休舱后,做好收储调配,避免资源浪费。
在安装采购方面,《指南》指出,方舱医院装备配置应做好空间规划,提前预留装备安装空间和条件。装备供应商应具备方舱医院启用后进入方舱服务和培训的能力,具备完善的EHS(环境Environment、健康Health、安全Safety)防护管理体系。
另外,结合近期方舱医院建设,《指南》研究提出了方舱医院装备配置建议清单。主要包括基本医疗装备及部分必要的非医疗装备。各地可在此清单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装备配置品目,并做好相关医用耗材的储备。
据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数据,截止4月25日,全国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方舱医院近400家,床位总数约56万余张。较一个月前,增加了318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