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公司很有钱,但是太保守了;我们没有钱,却装成有钱人一样疯狂投资。我们没钱,都敢干,苹果公司那么有钱,为什么不敢干呢?如果苹果公司继续领导人类社会往前走,我们可以跟着他们走;如果苹果公司不敢投钱,就只能跟着我们,我们就会变得像苹果公司一样有钱。——任正非在与Fellow座谈会上对苹果的评价
任正非任总觉得苹果太保守了,这一评价对苹果来说并不冤枉,因为苹果属于典型的“有钱不花”类型。据悉,苹果手握高达2000多亿美元的巨额现金流,是第二名微软的两倍,却并没有在相关领域做出较大投资或者研发投入。
和苹果的保守相对应的是,苹果2016年第一季度(苹果的第二财年)的糟糕表现,营收下滑了12.8%,遭遇了自2007年以来13年里首次出现下滑趋势。刚刚(27日)发布的第二季度财报也不乐观,净营收同比下降14%……
对比苹果,华为进取心十足,发展势头很猛。根据华为消费者业务26日发布的2016年上半年业绩,华为智能手机发货量6056万部,同比增长25%。
据IDC预测,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行业增长仅约3.1%,在这一背景下,华为的这份成绩就显得很难得了。更难得的是,华为在中高端市场逐渐站稳了脚。据GFK调查,500-600欧元(约3500元-4500元)档位华为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从2015年12月的不到1%增长至2016年5月的14.3%。
想要进入中高端市场,强大的产品研发能力和良好的高端品牌形象缺一不可,所以,中高端市场一直是国产厂商难以涉足的禁地。华为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产品研发能力自不必说,在品牌营销方面,我觉得至少做对了以下三件事。
第一,捆绑优秀技术,提升品牌形象。
华为在今年上半年最引人注目的动作,当属 P9/P9 Plus 牵手徕卡,推出徕卡双摄像头,成功将徕卡的拍照技术和高端形象引入华为,品牌形象大幅提升。
估计是尝到了捆绑最优秀技术带来的甜头,任总在与Fellow座谈会上提到,在加深与徕卡合作的同时,还要把世界上最好的音响厂家捆绑进来。接下来哪个优秀的音响厂商会成为华为下一个合作对象呢?德国美高?BOSE?还是……
第二,深化华为和荣耀双品牌战略。
荣耀和华为是华为消费者BG业务中的两个品牌,华为上半年主打MATE 8 和 P9 ,荣耀则推出荣耀V8和荣耀8.
值得关注的是,荣耀V8的价格大胆向上突破,接近P系列和MATE系列,却并未出现左右互博争抢用户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两个品牌定位不同:华为定位商务,强调成熟稳重,容纳高精尖技术;荣耀立足互联网(线上线下销售比为6:4),定位年轻、勇敢。
从荣耀V8、MATE 8 和 P9 的热销来看,两个品牌有效的覆盖了不同的群体,双品牌战略得到了市场进一步认可。
第三,通过专利塑造品牌形象。
与往年不同,今年的华为变得“好斗”:发起专利战。凭借在4G领域的积累,华为先是在中美两地对三星提起专利诉讼,后又将美国运营商T-Mobile告上法庭。
专利是公司技术实力最直接的表现,向来不是国内企业的强项,小米进军印度时就遭遇到了爱立信的专利大棒。有本事发起专利战,这本身就是向外界“显实力、秀肌肉”。
华为起诉三星至少达到了一石三鸟的目的,第一,伸张了自身的利益;第二,显示出华为的技术在国内首屈一指;第三,也透漏出华为已经有底气叫板行业老大,“能厮打到一起的双方,实力一定相当。”这是大多数人的印象。
由于专利诉讼耗时较长,在未来的日子里,此次诉讼的每一步进展,都会将华为暴露在媒体的闪光灯之下,这对提升华为的品牌形象无疑是有积极作用的。
华为2016年上半年的这份成绩似乎为余承东“华为5年内赶超苹果三星”的雄心增加了几分信心。然而客观事实是华为仍然是老三。
虽然苹果2016年上半年的表现不佳,但iPhone仍实现了9100多万台的销量(第一季度5120万台,第二季度4039.9万台),仍然比华为多了近1/3。而且,下半年发布的iPhone 7绝对会大幅提升iPhone的销量。此外,苹果在高端市场的地位仍然难以撼动,去年苹果收获了移动设备整体利润的91%。
华为和三星的距离也不小。2015年三星的出货量是3.248亿台,华为的出货量为1.066亿台,三星的出货量比3个华为还要多。而且,和三星的专利储备、研发能力、供应链管理相比,华为都没有明显的优势,尤其是供应链管理。
因此,华为虽然在上半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处于“坐三争二”的阶段,三星、苹果、华为三足鼎立的局面仍将继续保持,5年之内赶超苹果三星看起来仍然遥远。
华为能否超越苹果三星,还有待时间的检验。不过,更有可能发生的是,在华为追逐第一第二的过程中,将第四第五甩得更远。从这个角度讲,目标的意义不仅在于能否实现,更在于指引前进的方向。
(更多终端资讯,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zhongduanza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