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战场环境和作战任务的不断变化,美军特种部队需要不断从军事部门获得最先进的作战装备。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最近正在与技术公司“潜航(Submergence Group LLC)”合作研发一款新型潜艇,这种被称为“干式作战潜水器(Dry Combat Submersibles)”的潜艇将隶属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首批数量最大为三艘,研发过程将耗时五年,合同规定每艘价格为1.66亿美元。
据美国媒体Business Insider的报道,这种新式微型潜艇重量约30吨,其作战目的在于将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等训练有素的部队从水下运送到作战区域。
虽然这种作战理念并不新颖,干式作战潜水器相比于现役的“水下输送艇(Swimmer Delivery Vehicle)”仍旧有很大的升级改动。洛马表示,这种新型潜艇在拥有更强续航能力的同时,也能在更深的水域执行任务。
除此之外,由于干式作战潜水器在船舱内部保持了一个大气压的干燥环境,除却驾驶员和导航员,其他六名乘员可以在潜艇抵达目的地时下船。过去的水下输送艇因为其流体特性而受到一定限制,由于乘员必须持续暴露在水体中,他们只能依靠氧气面罩进行呼吸。
其实,随着潜艇技术的不断发展,承担水下运兵任务的潜艇现在也已经发展出了装备有舱室的版本。根据美国全球安全网的报道,虽然水下输送艇本身被改造为有舱室的干式运兵艇难度很大,但是美国海豹突击队还有若干种潜艇可以使用。
他们在现有潜艇的外部装上了“干式甲板运载舱(Dry Deck Shelters)”,这样一来特战队员就不必暴露在潮湿的水下环境中。除此之外,干式甲板运载舱中还可以再装备一些水下输送艇并在必要的时候投送到作战区域。
此前也曾有一个类似的“先进海豹输送系统”(ASDS)被开发,但由于备受内部失火、桨叶噪音和电源问题的困扰,该项目最终被放弃。
洛马公司此前开发的已经商业化的“干式人工操作潜水器”可下潜328英尺(100米),连续运行24小时,航程45海里,航速3节。
其实,美国海军下属的作战潜水器并不是世界上第一种微型潜艇,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就研发出了一种微型潜艇并投入实战。
1931年11月,日本舰政本部开始独自研发一种新型的海军兵器,由于1922年《华盛顿条约》严格限制各国舰艇吨位且日本与假想敌美国之间的主力舰实力相差太大,舰政本部开始将目光投向特种作战领域。日军预备役大佐横尾敬义提出了所谓“鱼雷肉攻案”,这一计划旨在采用敢死队员手动操作鱼雷驶向敌舰并与之同归于尽。
当时的日本海军对横尾敬义的提案非常感兴趣,不过在设计建造微型潜艇的同时他们还为潜艇添加了小型鱼雷发射功能,为了掩人耳目他们将这种“特殊潜航艇”命名为“甲标的”,意为甲型靶船。
根据日本媒体Geocities的描述,“甲标的”由日本吴海军工厂建造,长度23.9米并可搭载两名乘员、两发鱼雷和一个自爆装置。
1941年12月,日本海军突然向美国珍珠港基地发起猛攻,“甲标的”特种潜艇也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次实战经历。岩佐直治大中尉等人在取得航母千代田号舰长原田觉和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等人的许可后派出五艘“甲标的”袭击珍珠港。
不过这次袭击效果并不非常理想,搭乘“甲标的”参与进攻的10名士兵中有九人最终阵亡,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将其称为“九军神”。
如今,随着电子娱乐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水下运兵装备已经开始出现在影视和电子游戏的世界中。在著名军事射击游戏《使命召唤6:现代战争2》中,我们就能看到美军特种部队搭乘水下输送艇执行任务的画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军情瞭望,军史回顾,军备盘点。不无度吹嘘我军,不盲目崇拜外军。长按二维码,关注【硝烟】微信公众号:xymilitary ,和我们一起做裤衩不红不白的铁杆军事迷。(如果长按不行,就请军迷扫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