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当快递用,外卖小哥助力实体杂货店烧旺烟火气

美团平台数据显示,美团的超市便利店的线上订单额在2022年6月上半月同比去年增长近45%。2022年1月至5月,平台上的超市便利店线上订单额也连续保持约70%的增速。

“准备做饭时发现酱油用完了,在外卖平台上点了一瓶,骑手很快就从附近的一家杂货店取货送了过来”,北京丰台区居民赵锋表示,“以前我都不知道那里还有一家杂货店”。

在不少市民因防疫需要居家办公期间,通过外卖从附近的商超便利店选购日用品,成为了他们的新生活消费方式,也成为了实体百货零售店铺的稳定订单来源。

据新华网6月21日报道,实体零售已经进入了快速复苏期,相关数据显示,超市百货店铺的即时零售订单平均增长近7成。

随着疫情形势好转,消费方式的变化也成为了商超百货等实体店铺复苏的重要助推器。线上隔空下单、线下快捷配送的即时零售成为了重要的消费渠道。

什么是即时零售?招商证券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即时零售是线下就近配送,一小时内快速送达的O2O零售模式,主要为用户提供“快”和便利的价值。也就是说,即时零售主要是连接本地居民和实体商户门店,服务本地供给,本地商户和本地居民从中受益。

美团平台数据显示,美团的超市便利店的线上订单额在2022年6月上半月同比去年增长近45%。2022年1月至5月,平台上的超市便利店线上订单额也连续保持约70%的增速。

“以前只是看到外卖小哥们在饭点聚集在餐厅门口,现在,几乎随时都可以看到外卖小哥们穿梭在各个超市百货店”,北京通州一位社区便利店店主表示。

实体小商户们卖得多、卖得快,提升经营效率和确定性的同时,快捷的配送也服务了更大范围的消费者需求,为城市民生经济注入了新鲜动力。

即时零售助力本地生活圈流动起来

消费是最终需求,对经济具有持久拉动力,事关保障和改善民生。犹如毛细血管般重要的小微实体,正搭乘即时零售的快车,展现中国经济消费侧强大的内生活力。

北京通州,30岁湖南小伙周宇经营的百货小店24小时营业。“您有新的外卖订单,请及时处理。”周宇早习惯了这样的提示音。80平方米的店面内,上千种日用百货摆满了货架。不时有穿着黄色短袖的外卖员赶来,将店员打包好的订单取走。

去年,他和妻子来到北京打拼,在湖南老家开过百货超市,来北京后,两人依旧干起老本行。随着周边社区订单越来越多,夫妻俩把杂货店搬到线上零售平台。“北京年轻人多,需求也多,应该会喜欢在线上平台购物。”

上线没多久,小店便遇到了疫情的影响,线下客流减少许多。杂货店生意却靠着外卖在线上迎来了暴涨。“5月份疫情虽然最严重,但订单却增长了大概3000单,是平时的1.5倍。”周宇分析,“大家都不出门,需要买个什么东西,就主要靠外卖。”

来来往往的外卖小哥,连接了杂货店和无数消费者。尽管素未谋面,周宇却觉得和周边的消费者已是老熟人,“在后台能看到,不少消费者已经在线上复购了几十次。”

夏天来临,高温下的“冰凉消费”也成为小店的备货重点。周宇的妻子说,来自线上的订单中,每天至少能看见几十次“要冰的”的订单备注。借助即时零售的发展,一份夏日的冰爽,就能在30分钟内,送到5公里之外的消费者手中。“其实都是生活里简单的小需求,即时下单、即时就解决了。”

来北京不过一年,小店已经收回成本,并且每个月都能做到盈利。最新的一个月,杂货店线下门店加上线上多个平台的营业收入,已经逼近100万元,其中美团营业额占到了55万。

▲即时零售的发展下,消费者已习惯在手机上“逛”超市和便利店,即时采买家庭日常所需。摄影:刘辰

周宇和妻子感到意外,他们没想到,像自己的这样的实体小店,能借到互联网的春风。

无处不在的网络,一头连着实体小店,一头连着消费者的生活。一辆辆“小电驴”,承载随时而来生活需求,为疫情中的本地小商户和顾客们架起桥梁。

外卖当快递用,是中国经济毛细血管的流速提升

疫情下的新消费需求,加速催化了即时零售这一新商业模式,其不仅是抗疫期间的消费亮点,也是万千实体小店复苏的加速器。

“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阵痛没有压垮小微个体,反而让它们在疫情中寻找到推动经济重回正轨的新动力。

疫情期间,昆明的90后宠物店老板蒙开森,从一通深夜打来急购猫砂的电话中发现了本地供给与同城即时配送的重要性。

今年上半年,云南疫情反复,实体门店的客流并不稳定,蒙开森开始将宠物店服务搬到了线上。短短2个月时间,宠物店的线上月销量从40单猛涨到500单,店的整体营业额更是翻了一番,服务周边客户的即时零售,成为线下小店抗疫复苏的有效方式。

▲昆明一家宠物店内,蒙开森在为线上订单拣货。 摄影:王琛

“虽然我是在疫情的‘迫使’下才接触线上平台,但现在,线上平台反倒成了我继续走下去的信心。”蒙开森说,销量上涨带来的不仅是营业额的增长,更是创业的确定性。他盘算着开一家新店,选址优先考虑配送便利性,使门店一出生自带“线上基因”。

线下门店在疫情下通过即时零售寻找新机会,不仅仅是蒙开森的故事。来自湖南的一家母婴品牌,也通过即时零售平台实现了疫后复苏。

疫情期间,很多客户无法出门购物,或者有些妈妈自己在家带孩子不方便出门,如急需的纸尿裤等商品,传统电商没有办法做到一天内到货,只有靠美团等平台的同城即时配送才能实现。

▲湖南母婴品牌在办线下活动的同时,也上线了线上渠道。 摄影:王琛

随着线上运营经验不断积累,这家母婴品牌把线上店铺1200多个商品中需求最高的奶粉和纸尿裤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店铺也开启预订功能。即使在凌晨3、4点,消费者也可以随心下单。“疫情缓和后,我们的线上订单量同比增长500%。”负责人蔡惠表示。

借助新的渠道,像蔡惠这样的创业者,在即时物流和即时零售领域跑出了“中国效率”,突破零售行业发展屏障。

“疫情使得即时零售这样的新模式与实体门店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美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随着即时零售概念被更多消费者接受,上线门店的数量还在继续增加,将有效提升行业复苏加速度。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中提到,应创新消费业态和模式。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促进新型消费,加快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扩大升级信息消费,培育壮大消费新业态。

线下零售是中国经济最接“地气”的商业形态。奔波在城市街头的外卖小哥,帮助杂货店连接更多消费者,正如快递等行业一样,扎根于本地零售实体的即时零售模式,加速了中国城市消费“毛细血管”的运行效率。在增加中小实体商户运营确定性同时,也日渐成为实体经济加速实现疫后复苏的新保障。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周宇为化名)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