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大学毕业生就业重心下沉,更多涌向地级市及以下地区

“就业重心下沉”的2021届本科生主要投身于教育业、制造业及政府及公共管理部门,更多从教或成为公务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实习记者:王月竹

麦可思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22年就业蓝皮书对疫情以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地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近五年大学毕业生就业重心下沉,更多毕业生涌向地级市及以下地区,其民企、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对大学生的吸纳能力增强。

数据发现,应届本科生就业重心下沉,疫情以来更为明显。在地级市及以下地区就业的2021届本科生比例(58%)较2019届(53%)增加了5个百分点,较2017届(54%)增加了4个百分点。 

从不同院校类别来看,在2021届本科毕业生中,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到地级市及以下地区就业的比例(59%)明显高于双一流院校毕业生(46%)。

报告显示,地级市及以下地区的民企、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对大学生的吸纳能力增强。与2012届毕业生相比,在地级市及以下地区就业的2021届本科生中,在民营企业就业的比例(49%)增加了8个百分点,在政府机构、科研或其他事业单位就业的比例(25%)增加了5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就业重心下沉”的2021届本科生主要投身于教育业(20.0%)、制造业(18.7%)及政府及公共管理部门(9.1%),更多从教或成为公务员。

从工作城市来看,选择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毕业生比例稳步上升。2021届本科生中,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达到27%,相比2017届毕业生增加3个百分点。同时,选择在一线城市工作的毕业生比例从2017届的22%减少至2021届的18%。

近五年来,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外省籍本科毕业生占比上升,达到40%。整体来看,在杭州、天津就业的本科生中外省籍占比高,城市吸引力较强。此外,杭州、苏州和成都的外省籍毕业生流入增长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在回国的留学生群体中,新一线城市吸引力低于一线城市。数据显示,2016届毕业后留学的本科生中,五年后在一线城市工作的比例为47%,明显高于新一线城市26%的比例。

不过,新一线城市中,杭州、成都吸纳了较多归国留学生,2016届毕业后留学人群五年后在杭州和成都居住的比例分别为5.2%、4.2%,其中杭州比例已超过广州(4.8%)。

报告指出,新一线城市不断发展,产业结构、就业生态、城市环境、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并且相对一线城市来说,生活成本更低、落户政策更宽松,将吸纳更多毕业生就业。

二线城市吸引力也在增强。在二线城市就业的2021届本科毕业生占比达20%,相比2019届本科生比例(18%)有所提升。在二线城市就业的高职毕业生比例较为稳定,2019至2021届均为23%。 

吸引力强的二线城市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在珠海、徐州、金华就业的本科生中,外省籍毕业生占比较高,分别为54%、52%、52%。在惠州就业的高职生中,外省籍毕业生占比较高,为54%。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