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聚美丽 诗 诗
2006年,一起关于香水著作权的案件纠纷引起了行业的关注。
欧莱雅集团旗下品牌兰蔻起诉了荷兰香水制造商Kecofa(寇梵)侵犯其香水著作权。Kecofa推出的“女士珍爱”(Female Treasure)香水与“兰蔻璀璨珍爱女士”(Lancome Trésor)香水的气味相似,两家品牌就此产生了产品版权争议。
对于该诉讼案,荷兰法院认为,只要是可追溯且独一无二的,任何东西都可以得到保护,因此判定Kecofa侵犯了兰蔻的著作权。但在同年的另一起案件中,欧莱雅起诉Bellure公司侵犯了香水著作权,巴黎大事法院却认为香水是一种精神产品,因此无法判定构成抄袭。
由此见得,司法界对于香水的著作权是存在争议和分歧的。
为了更好地保护香水的独创性,香水创作的配方、成分信息向来都是品牌的“商业机密”。然而,最近几年,随着可持续发展口号在香水化学成分方面的声量越来越大,再加上成分透明为消费者带来更多安全性考究,香水成分信息公开和透明化开始被不少跨国公司、品牌所重视。
香水成分公开面临的难题
在化妆品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管是欧莱雅集团的玻色因,还是雅诗兰黛的二裂酵母,都属于其公司的专利成分。这些核心技术构建起产品壁垒,成为品牌的立足之本。
但与护肤品、彩妆品不同的是,香水的用途是带来独特的嗅觉体验,人们对于香味的判断是无形的、由主观感受决定的。正是因为气味没有准确的表达载体,目前主流的观点并不将其纳入著作权法保护。而香水能够受到法律保护的范围,仅限于包装设计、商标名称等外在部分。
在香水的创作过程中,调香师根据不同的香型、香调,将几种乃至几十种香精香料配制成混合物。香水有三大成分,分别是香精、溶剂和辅助性成分。在一瓶香水中,香精的占比大约在10%-30%,其他的大部分是溶剂。
在我国,香水被列为非特殊用途化妆品进行监管。香水备案时,配方中的某些成分可以不列在标签的成分表中。因此,香水包装盒背面的成分表,并不是香水的完整配方。
比如,我们在药监局官网查询“香奈儿邂逅柔情香水”的产品信息,可以看到该产品公开的成分共有9种,分别是乙醇、香精、水、丁基甲氧基二苯甲酰基甲烷(防晒剂),以及CI 17200 (红 33)等5种着色剂。
截图自药监局“进口普通化妆品备案信息”
由此可见,香水公开的成分表中,通常会包含酒精、水、防晒剂、抗氧化剂等,但是核心的“香基”(所有香料的总和)属于香水配方的机密部分,不会公开显示,以“香精”统称。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香精含有潜在过敏原物质,这类成分不公开容易产生安全隐患。因此,在欧洲等地区的化妆品相关法规要求下,假如配方中含有超过0.01%的致敏成分,常见的比如芳樟醇、香叶醇等,就需要在成分表中明确标示出来。
此外,从营销角度来看,由于成分不能做到完全公开透明,香水很难像护肤品一样利用成分优势打造产品的差异化,“成分党”在香水界也并不流行。因此,除了讲故事之外,现在市面上主流的香水产品主要通过香调表中的前、中、后调,进行气味描述。
香调构成了香水的调和特点,反映了气味的波动性,以及不同气味分子的挥发速度。调香师通常使用嗅觉金字塔来代表不同阶段香水的气味,顶部的分子挥发速度最快,从而形成香水的前调;而底部分子的留香时间更持久,被称为后调。
嗅觉金字塔
尽管香水三调是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主要参考内容,但事实上,这只是由香水品牌营销部门提供的,以吸引消费者为目的,为香水的气味提供一个大致方向,并非完全代表香水添加的香精香料成分。
换句话说,香水中的某些气味是可以被模拟出来的。比如,“桃子”香很多时候都是醛类成分组成的;木质调、果香调、脂粉味有可能是使用了不同的麝香香料;茉莉花香不一定就是使用了天然茉莉花,也有可能使用的是人工合成香料。
因此,香水三调的存在或许更多是为产品故事添色,而不能让人确切了解到香水中所使用的香料成分。对此,有观点认为,站在消费者权益的角度来看,香水为了保护配方独创性而不完全公开成分信息,侵犯了消费者应有的权益。
国际公司与小众品牌,正在推动香水成分透明
在消费者日益关注产品创作起源的背景下,香水成分透明化成为不少品牌的重要战略。不管是国际巨头,还是独创香水品牌,为了顺应美妆行业可持续发展、环保的口号,都开始主打香水成分公开。
2017年,宝洁宣布将在2019年之前公开超过2000种香味产品的所有香精成分信息,这项策略覆盖到宝洁旗下的汰渍、伊卡璐、玉兰油、纺必适(Febreze)等日化品牌。
除了公布所有含量超过 0.01%的香精原料种类以外,宝洁公司还将公布原料的来源,比如,Olay推出的某款产品中含有α-异甲基紫罗酮,这种香料主要来自芹菜和薄荷油等。
同年,联合利华也推出公开香精成分的政策,在其官网设立了“What's in our products”板块,产品香精一栏详细罗列了全部香精成分,帮助消费者了解致敏香精成分信息,以更好地保证产品使用安全。
此外,联合利华在应用程序SmartLabel中,公开了近100款产品中的香精成分,涵盖了Dove、Axe、Degree、Nexxus、Suave、TRESemmé 和凡士林等品牌,并为每种香精成分添加说明。
在早期,宝洁、联合利华等国际知名化妆品集团提出公开香精成分信息的举措,更多应用在日化产品中。而随着市场及消费行为的变化,这些举措也慢慢影响到香水领域。
去年,欧莱雅宣布将推出史上最大的香水成分信息平台—AU C UR DE NOS PRODUITS,该平台囊括了旗下所有香水的成分信息。
截图自AU C UR DE NOS PRODUITS官网
据称,欧莱雅分析了超过2万种香水配方,公开纯香水中至少 95%的成分,其中包括构成香味的主要香精成分。不过,代表调香师专有技术的少数独家原料,除非其中含有过敏原,否则不予以注明。这样的成分信息披露方式,在保持香水制造工艺的机密性同时能够最大程度提高信息透明度。
此外,欧莱雅还与全球四大香水供应商(Firmenich、Givaudan、IFF 及 Mane)展开了合作,邀请供应商共同参与构建信息披露模式。并且进行了大量的消费者研究,根据消费者的兴趣点设置了成分来源、嗅觉特性以及如何应用在香水制作中等内容。
目前,Atelier Cologne、Garnier 和 Yves Saint Laurent(圣罗兰)三个品牌的美国线上官网已采用了该信息披露模式。
YSL先锋男士淡香水成分信息(截图自YSL官网)
除了国际头部公司之外,一些小众独创品牌、美妆零售商等也在不断推进香水的成分透明。
2019年,纯净美妆零售商Credo Beauty开始提倡香水成分透明化,鼓励入驻该平台的120个不同品牌披露其香水、身体喷雾、面霜、除臭剂等美容和日化产品的所有香精成分。据称,在该平台上,超过52%的品牌已经采取了全面披露香精成分的模式。
比如,由美国知名电影演员米歇尔·菲佛创立的香水品牌Henry Rose。该品牌主打100%成分透明,致力于符合健康标准的同时,提升香水的艺术和制造工艺。
Henry Rose联合美国国际香精香料公司IFF的专业调香师,专门配制符合EWG安全、纯净和环保标准的香水产品。据称,Henry Rose的香水是市面上第一个同时获得EWG Verified 和 Cradle to Cradle Certified (全球公认的安全和可回收产品标准)认证标志的香水产品 。
Henry Rose
目前,Henry Rose共推出九款不同气味的香水。为了保证原料的安全健康,调香师使用成分的范围从原本的3000 种缩减到300 种,并且选择符合标准的、健康、安全、环保的香精香料成分。
Henry Rose“绵羊的衣服”部分成分表(截图自品牌官网)
另一个来自美国的独创香水品牌Skylar,同样采取披露香水配方成分的模式,主打成分100%透明。该品牌称,Skylar 的产品经过严格的过敏原测试,不含有毒化学物质,并采用可持续成分和可持续包装。
此外,Skylar 与行业专家和毒理学家制定了严格的成分政策,产品中不含对羟基苯甲酸酯、邻苯二甲酸盐,以及36 种常见的香料过敏原、内分泌干扰物和其他有害化学成分。
Skylar
据了解,Skylar的香水浓度在17%到 20%之间,主推留香时间更持久的“eau de parfum”(淡香精)。其产品包含“午夜月亮”“都市玫瑰”“香草天空”“粉红峡谷”等10款不同的香型。在Skylar官网上,可以查询到每款香水的完整成分表,以及不同成分的功能和起源。
Skylar“都市玫瑰”全成分表(截图自品牌官网)
此外,有的香水品牌甚至在瓶身包装印上香水配方。比如,成立于2017年的瑞士小众品牌Perfume Sucks,为了实现配方的完全公开透明,其在香水瓶和外包装上标示出全成分,并且精确到每个成分的克数和含量。
Perfume Sucks
可以看到,不同品牌对于成分透明也拥有不同的表现方式。调香师兼VOICE FROM THE SKY品牌创始人冯天乐介绍道:“香精公司出厂的香精中除了有香成分之外,还可能包含相当比例的溶剂,这也属于香精配方的一部分。因此,假使未来有更多的化妆品品牌集团出于透明度的考虑选择将香精配方公开,我想品牌能够做到的其实是将约95%的成分占比公开(即配方中的溶剂和常见的大宗香料),而剩下5%的核心涉密成分,尤其是一些特色天然精油、高效的特殊合成原料及其使用比例,我想在未来也很难予以完全公开。”
国内香水行业,“成分党”或许难成气候
“调香是艺术和技术的结合。香水创作是以艺术为目的,技术为手段,最终回到嗅觉感受本身的一个过程。”冯天乐说道。
一款香水诞生的背后,有精挑细选的香料、科学的配制调和,也有充满艺术和浪漫的调香灵感、带有人文色彩的产品故事。香水可以宣扬的“卖点”有很多,成分透明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不可否认的是,成分透明化使得香水的安全性得到更高的保证,同时实现了原料可追溯,顺应当下可持续发展的热潮。
冯天乐认为:“过去,香氛是化妆品行业中最特殊的一部分,因为香氛配方是纯粹保密的,几乎做不到成分透明。现在,品牌采取成分信息披露的模式,主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对成分透明、产品安全性的需求。”
“对消费者来说,成分透明更有利于理性消费。香水成分越细,越有助于构建‘香水画像’。香水老玩家可以根据成分表,大概想象出香水的气味风格。另外,如果成分表上列出了容易导致‘晕香’的成分,消费者也可以因此避雷。”香水博主臣请闻香说道。
七寸九品牌创始人老猪也表示:“香水成分透明,对于消费者了解这个领域来说是有一定帮助的。一方面,它能够提高香水的入门槛,为解读香水的人提出更高的专业水平要求,这相当于筛选掉一部分噪音;另一方面,成分透明让目前发散出的情绪、情感上的故事回归到一个比较理性的状态,大家可以从理性轴更深入地了解香水。”
但是,在成分上“做文章”,借此讲出更动人的品牌故事,这似乎也存在一定的上限。
1)从复杂的香水成分出发,或许并不能直接触达到消费者的最核心需求;
在目前主流的香水论坛、网站,比如Fragrantica、Basenotes、香水时代等,大部分香评都是基于香水的三调进行解说,专业性的科普内容并不算很多。
国内专业香水论坛“香水时代”官网
知乎答主StellaDiverFlynn曾写道:“香水配方和我们平时熟悉的香调表完全不一样,虽然公开配方看上去很有诚意,但面对那么多普通人完全不熟悉的香材,绝大多数非专业的消费者根本想象不出香水究竟会是什么味道。”
作为品牌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香调表或许更容易接近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假设一支香水想表现的效果是海边的一支玫瑰,与其列出一堆大多数人没有听说过的香料成分,不如直接在香调表里列出海洋模拟香调、沙子模拟香调、玫瑰模拟香调等,反而更容易吸引到目标顾客群。
臣请闻香认为:“香水和护肤品是不同的,一个追求气味体验,一个是追求的是实际功效。作为一种化工产品,香水成分都是普通人看不懂的化学名称,将复杂的化学分子式列举出来对于气味的认知并没有任何帮助。我更愿意把香水看作艺术品,而不是机械的成分堆砌,嗅觉体验从来都不存在绝对客观。”
“成分属于理性的部分,而现在对于国内消费者、香水博主来说,相对来说更侧重感性的部分。成分透明或许是一种行业趋势,但是目前消费者、博主对于成分透明的需求并没有那么强。”老猪说道。
此外,她还表示:“香水成分透明的首要目的是为了产品的安全性,但现在国内的香水消费人群基数并不算很大,整个行业还没有到生机勃勃的发展阶段,如果从成分安全性的维度,为香水创作设置各种条条框框,可能反而会束缚行业的发展。”
2)相比安全性,香水配方的独创性才是行业最重视的部分。创作的过程,通常决定了香水的溢价阈值;
臣请闻香表示:“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我会更注重香气的独特性,以及我是否喜欢这支香,任何消费者都不会从原料角度出发选香水,我们购买香水主要取决于气味,而不是用料。把‘成分党’那一套搬到香水上,会让香水丧失灵魂。”
老猪同样认为,香水的独创性更符合目前国内消费人群的需求,独创性也是香水最核心的功能,能够保证整个产业的正常协作。采取香水成分透明,或许会对香水配方的独特性有一些限制。
“100年前的欧洲正是香水行业的黄金时代。当时调香师之间是会相互借鉴的,大家以创新为目的,为了更好的创作进行相互交流,形成了一个良性的业态。过去,调香师直接受雇于品牌,一款香水背后的调香师是有名字的。然而,自从香水行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现在变成由香精公司为品牌服务。这种背景下,调香师也‘失去了姓名’,配方变成了香精公司的资产。”冯天乐说道。
香氛行业的配方本身是没有IP保护的。这本质的原因是嗅觉在全民教育中的普及程度太低。品牌可以说清楚味道对应的一些语言联想,但是,关于气味的原创和专属性,目前还不够清晰。
“如果作品本身没有被保护,反而一味的要求打开配方,追求透明度、安全性和效率,那么这个行业就没有对创意的保护和尊重可言了。所以,现在行业需要探讨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将‘安全性和效率性的考虑’,与‘原创性的鼓励和保护’这两件有冲突的事做到有机结合。”冯天乐说道。
出于内容传播的需要,香水成分透明化或许会成为品牌的一个宣传方向。只不过,现在香水行业的专业博主是非常稀少的,更多是偏向情绪感受型的博主,他们可能只是普通的香水爱好者,对于大众情绪和需求会更敏感,容易让消费者产生共情,但他们缺乏专业内容输出能力。
“KOL在传递品牌想要表达的概念同时,需要结合自身特性碰撞出属于自己的独特见解,让产品更加生活化、具体化。因此,我认为成分分析并不会成为一种香水传播的趋势,这不符合香水以嗅觉体验为主的产品特性。”臣请闻香说道。
老猪认为:“这个市场需要一些科学、理性的声音,但教育归教育,现阶段的香水传播还是以故事、情绪感受为主,只有在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用户才会更加细分,一些专业性的内容才更容易接近消费者。”
尽管“香水成分党”的时代尚未到来,在以后一段时间可能也难以成为主流群体,但是,调香领域中一些基本词汇和知识的普及教育是一件值得品牌去做,且有必要做的事。
“气味学习其实不仅仅依赖于嗅觉感观的灵敏性,还需要借助科学系统的专业知识帮助理解,其中包括配方的应用、背后的历史和人文故事等等。将感性和理性融合,嗅觉才能越来越有辨别的精度和深度。”冯天乐说道。
整个香水市场更成熟,能兼顾品牌和消费者两边的利益,且消费者对香水的评价鉴赏能力更高时,我们或许能看到国内香水行业往“成分党”这个高阶维度迈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