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罗冉峰
体育大生意记者
四个月前,在挪威北极圈以内的白茫茫当中,刘江趴在风雪中,浑身大汗体痒难耐,但他不敢在零下30摄氏度的温度下卸下身上任何一件防寒装备。
这是一场北极徒步挑战的磨难瞬间。然而,刘江并不是这场挑战的主角。
刘江的任务是记录主角的挑战旅程。刘江是一位极限运动摄影师+导演。
▼刘江在北极暴风雪中
意外入行、弃文从影,从“武侠梦”到“极限跑酷”
刘江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幅充满视觉冲击力的极限运动照片——飞驰而来的越野摩托、疯狂甩尾的拉力赛车、“卷起千堆雪”的滑雪健儿、腾云驾雾的翼装飞行员……“这些都是我团队的作品。”刘江笑说。
刘江和他创办的公牛体育影视工作室是国内凤毛麟角的极限运动摄影团队。他们的客户多是户外界和极限界响当当的品牌,如红牛、汽车之家、索尼、探路者等等。团队成员长年置身于各种深山老林、戈壁沙漠、碧海狂潮之间,捕捉不同的极限运动项目的震人心魄一面。“我们目前主要提供视频制作服务,从拍摄到后期一手操办。另外我们也会为客户拍摄一些极限运动图片。”
▼极限运动摄影师经常身处各种严酷地带
这位90后新疆小伙子拥有西北人民的好体质。“小孩子都有‘武侠梦’嘛,不过学不到武功我就学体操,因为都能翻筋头!”刘江从初中开始练基础体操,然而很快被其他更炫酷的东西吸引。“几位新疆大哥也在马路边上翻筋头,看着不像标准的体操动作,但他们似乎非常随意,只是享受那种翻腾感觉。”于是,刘江第一次接触到“跑酷”,也开始迈进极限运动的圈子。
从在老家阿克苏念高中,到后来在成都上学,刘江的业余时间几乎都被跑酷占据。2013年,他无意中开启了一个人生转折点。他请来一些有接触摄影的朋友,自制了一段跑酷视频。场景设置在青城山的竹林之间,一位跑酷达人跳跃腾挪、越石涉水,展示各种技巧。视频的动感张力和新颖风格吸引到功能饮料巨头红牛的注意。
▼刘江是一位帅气的新疆小伙子,但他在工作时更多是像右图那样饱经风霜
出于对视频质量的认可,红牛开始邀请刘江为其制作更多极限运动影像内容。刘江非常兴奋地答应了。“在跑酷、滑板、滑雪等极限运动圈子,红牛是一个深受认可的品牌。”从地区性的跑酷、自行车赛事到云集更多高手的大型极限比赛,从地上跑到水上滑、天上飞,刘江接触到的极限运动也越来越多。2014年,刘江作出大胆决定,撤学全身心投入极限运动拍摄。他开始钻研拍摄技巧,并随着极限运动走遍大江南北。去年,刘江正式东行,在北京成立了公牛体育。
生死边缘、高危行业,揭开极限摄影的面纱
从一位普通跑酷爱好者转型为专业极限运动摄影者,角色之间虽然变化巨大,却共享一个特点——都需要在极限场景下砥砺自己的体能和意志。
伤病是体育运动中无法分割的元素,极限运动参与者更是经常置身险境。因为经常需要近距离拍摄最具震撼力的极限时刻,极限运动摄影师也是一项充满风险的工作。“越野摩托从山上‘飞’下来,我几乎贴着预定行车线路来拍摄,看上去车子似乎要迎面撞到我;我在北极拍摄徒步穿越的时候遇到暴风雪,假如出现雪崩就会把我们全部掩埋,我们也没有任何可以发出救援信号的装备,要是迷路就基本上不会再被找到。”据刘江介绍,全球每年有3-10位极限运动摄影师会在工作中遭遇意外身亡。
▼震撼的极限大片的拍摄过程本身也很惊险
更凶险的经历来自2014年底的一次云南昭通之行。“这是我目前为止最难忘、最折磨的一次经历。”有“亚洲技术最好的翼装飞行员”美誉的内蒙古汉子张树鹏,要在昭通鸡公山进行一次两公里的低空峡谷飞行。摄制队在正式飞行的前一天探路,研究拍摄点。一行人从早上七点多向山谷进发,本来预计午后就能返程回到大本营。然而山路崎岖,耗时比想象中更长。回来的时候更是要迎着60度倾角的山坡上行,不少“路段”其实根本没有路的痕迹,只能手脚并用地匍匐爬升。再加上4000米以上的海拔高度以及摄制队员携带的沉重设备,这段旅途快速榨取着旅行者们的体能。
由于原本预估的回程时间比较乐观,整个团队也没有准备充足的食水。到最后补给只剩下一罐红牛,摄制队成员们只能一人一口地聊以止渴。一路跋涉的途中,大伙儿来到一个村落,算是暂时解放。“我们摘了一堆青涩的梅子来吃,味道又酸又苦,不过有生津的功效,可以缓解口渴的问题。”
更凶险的一幕发生在村落休整后。有好心农民请刘江骑马代步,缓解疲乏。然而在宽度两米不到的悬崖边山路上,刘江胆战心惊,不自觉地把身子倾向山壁的一侧。马匹因为骑马人的受力,被迫向反方向的悬崖靠近。它本能地一挣扎,直接把刘江甩到马下——多亏甩的方向不是悬崖。而这一吓让刘江再也不敢上马,宁愿继续跋涉。直到晚上10点左右,一行人终于回到山上。这个晚上,所有人都做了噩梦,白天爬山的场景化成地狱般的磨难,在脑中挥之不去。第二天,几个人下楼梯都要用扶手支持,双腿像灌了铅似的又疼又乏力。
▼走在悬崖边上的拍摄过程
“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有时候确实面临死亡风险。这也是国内很少团队能承接极限运动拍摄工作的原因。体魄和斗志并不足够,你还需要有扎实的户外生存能力。”在翌日的正式拍摄中,有一位摄影师再一次到山谷下以捕捉张树鹏向下俯冲的镜头。“这位哥们儿连续两天爬两次山,没有这种能耐,就拍不了优质的素材。”
刘江本人则在山顶上,亲身记录张树鹏向悬崖一跃的刺激瞬间。团队和客户对最后成片的效果都颇为满意。视频在“红牛运动世界”的优酷频道上录得超过13万点击。在刘江和视频团队的努力下,连不少并不关注极限圈的网友也认识到,在中国有张树鹏这种超一流的户外冒险高手。
内容为王、先创品牌,融资容后再议
挑战与成就并重的感觉,令刘江享受着极限摄影师的工作。公牛体育也在不断壮大,吸收更多志同道合的精英。“我们的团队有十五个人,按照职能分属于摄影组、航拍组、后期组、前期策划组等部门。他们各有技能专精,同时又是能拍摄能剪辑的综合性人才。”
为了应对更高质量的拍摄需要,公牛体育的拍摄设备也持续升级。“两年来,我们的设备不断更新、处理、再更新,器材成本已经近百万。”刘江介绍,目前公牛体育的设备按电影制作级别来配置,制作的成片逐渐向4K过渡。另外公牛体育也有制作360度VR直播信号的能力,并且顺利试播成功。
▼公牛体育最新上线的宣传片《触摸你的极限》,在XX平台上播放量已经过百万
由于市场竞争对手不多,刘江团队的又能力出众,公牛体育的盈利非常稳定,也开始被一些投资人关注。“有一些投资人找我聊过收购或者注资的事情,不过我暂时还是谢绝了。公牛体育确实还会发展,但现在还没到需要融资的地步。”
对于公司的未来发展,刘江首先还是从极限运动出发。“我们已经在做自媒体,未来还计划制作微电影。现在是‘内容时代’‘视频时代’,视频始终是打动人心效果最强烈的媒介。目前中国的体育影视作品市场仍然处于婴儿阶段,我们期待能成为最早有所成就的一方。”
在刘江看来,用优质的内容打造公牛的品牌形象,比从市场上掠夺热钱更加有意义。“公牛是一种踏实、勤恳、吃苦的动物。公牛体育也不会急于求成,我们目前没有太大的生存压力,可以更专注地做一些自己热爱的内容。我相信我们制作的一定是优质内容,这些内容最终将令公牛体育的品牌更有价值。”
▼公牛体育团队中都是能拍能编的影音高手
假如公牛体育品牌能顺利增值,刘江对未来也有畅想。团队近期正在在研究制作手机应用的可能性。“公牛体育APP,首先也许会发展为一个极限摄影人才展示才华的平台。我们鼓励有志者制作自己的极限运动主题视频,通过我们的应用来发布。对于优秀的作者,我们还可能会支持他们一些更有野心的拍摄计划。这正如当初我无意中入行一样,更多的人可以因为兴趣,而加入到极限摄影这个异彩纷呈的世界。”除此之外,刘江也想在APP中加入更多的用户分享功能。“我们在赛事中架设几个固定的VR直播机位,通过我们的APP,用户就可以像导播一样控制机位切换,制作自己的VR体育转播节目。这既为用户带来自定义直播内容的成就感,也丰富了赛事的呈现方式。”刘江相信,如果这种模式最后能成功,还可以从极限运动领域推广到更多常规赛事之中。
在此之前,刘江身上有一项最迫切的事务——完成个人转型。刘江目前还经常奋斗在拍摄第一线,但他同时也要兼顾客户维护、开发等职能。“公司目前以技术人才为主,但要创造更好的未来前景,需要应用现代企业管理的模式。我个人在学习,同时也会引入职业经理人、产品销售等商务性人才。”
采访手记
极限运动把参与者置身于一个寻常非常难体验的场景中,为其带来陌生感,陌生感又进一步演化为恐惧感。所以一次成功的极限运动项目表演,相当于一次对恐惧的成功征服。
笔者参观过知名大跳台滑雪比赛“沸雪”的雪道。不要说站在雪道起点向下看陡峭的雪坡时的那种心惊胆战,光是从不锈钢楼梯爬上起跳台时,身边除了镂空的扶手外再无任何保护措施的场景,就已经让笔者双腿发软。然而,当笔者在雪道边拍下照片、再分享到社交网络后,又忽然有种洋洋得意的感觉。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恐惧阈值。面对恐惧,有人选择逃避,有人选择面对。直面恐惧的人,得到的肯定更多——因为无论成功与否,他都将获得之前无法想象的体验。
刘江承认自己有恐惧,甚至这种恐惧还没被完全克服。但他能接受这种恐惧,在恐惧的阴影下继续在悬崖边拍摄,继续在风雪中拖着沉重的装备前行。他最终得到应有的回报。
当你直面恐惧的时候,人生也许就来到飞跃的边缘。
▼要是因恐惧而畏缩,又怎么有机会一睹极地盛景
注:本文所用图片均由公牛体育提供,版权属于公牛体育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