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诊疗监管靴子终落地,严肃医疗成必然趋势

6月9日,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正式发布《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以下简称《细则》),互联网医疗行业监管的靴子正式落地施行。

《细则》以促进互联网诊疗健康发展为总体目标,强调要依托实体医疗机构,线上线下一体化管理,严禁使用人工智能等自动生成处方,保障互联网诊疗全流程的服务质量与安全。

新规出台后,业内普遍认为这将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医疗行业回归医疗本质,朝医疗深水区迈进。这对于那些以医生资源为核心,拥有线上线下医疗服务能力的互联网诊疗平台,是重大利好消息,也预示着行业将以“严肃医疗”为核心展开新一轮高质量的发展角逐。

杜绝乱象,回归医疗本质

在去年的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基础上,此次《细则》对行业中存在的一些乱象做出了更加细致的监管规定。《细则》要求医师接诊前需进行实名认证,确保由本人提供诊疗服务。其他人员、人工智能软件等不得冒用、替代医师本人提供诊疗服务;同时要加强药品管理,处方应由接诊医师本人开具,严禁使用人工智能等自动生成处方,严禁在处方开具前,向患者提供药品。

这一规定将有效遏制那些非执业医生、AI等在线上平台开展接诊、出具处方等医疗行为,而对于那些坚持合规经营、注重积累医生资源的平台则传递出保护和促进发展的积极信号。

医联互联网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对于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互联网诊疗回到严肃医疗的本质定位,以医生为核心资源,迈向医疗深水区,在为患者提供专业、有效的医疗服务方面能够进一步发挥扎实作用。

线上线下同频,探索深层次医疗服务

此次《细则》还指出,要对接省级监管平台,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同时还提及“当患者病情出现变化、本次就诊经医师判断为首诊或存在其他不适宜互联网诊疗的情况时,接诊医师应当立即终止互联网诊疗活动,并引导患者到实体医疗机构就诊。”

这意味着线上诊疗平台应与线下医院在医疗服务规范上保持同频共振,不能只有互联网思维,而缺少对医院、医疗本质的理解。在搭建好线上运营能力的同时,要深挖医疗能力,保证线上线下一体化,充分发挥好在线平台作为院外补充这一定位的作用。

其实近年来,互联网医疗行业已经在用户对实质医疗需求的驱动下,朝医疗服务纵深化发展。从初期以网上挂号、轻问诊等外围医疗服务为核心的1.0时代,到以复诊续方、医药电商等浅层医疗服务为核心的2.0时代,目前已经进入以疾病管理等深层医疗服务为核心的3.0时代。比如以医联为代表的的互联网医院,依托线下实体医院,深入探索不同疾病病种,为患者提供疾病全周期的管理服务。而此次《细则》的发布,将从政策层面有力推动行业参与者更多思考和挖掘医疗本质,结合数字技术,提供真正能够对患者治疗结果做出积极改变的在线医疗服务。

融合医疗与技术,释放互联网医疗动能

《细则》中也提到对于电子病历信息的管理,应当与依托的实体医疗机构电子病历格式一致、系统共享,由依托的实体医疗机构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质控。这其实从侧面强调了数字技术对于在线医疗服务的促进作用,也相应向业内提出要求,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的交叉学科特质,从数字技术和医疗技术双方面展开融合探索,提高医生的线上执业便利性、智能性、精准性,用技术助力医术,如此才能更好地释放互联网医疗的作用。

对于如何融合技术与医疗,作为严肃医疗代表的医联互联网医院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论。医联副总裁陈俊生曾在一次媒体访谈中对此做过解析:医联从技术、基建、服务三大方面入手:在技术方面,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医生开发高效管理病人的工具,比如针对不同病种开发SOP自动化产品,更加精准地处理患者的病情信息,提出诊疗决策建议;在基建方面,考虑到医患诊疗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环节,因此医联布局了云药房、云检测、云影像、云营养乃至云支付等云化能力,为医生对病患进行疾病全周期管理提供辅助支撑;在服务方面,医联配备了医助和健康管理师,协助医生共同为患者提供包括用药指导、心理辅导、生活方式干预等一系列诊后院外管理。

总体来说,经历了十余年发展的互联网医疗行业终于迎来明确的发展前路,以医疗本质为根基,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创新能力。未来,互联网医疗将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持续为人民群众提供规范、专业、有效、可及的医疗服务。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