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冰会客厅 | 走进“幻想者”吴晓娟的创作世界:未被定义的生命体

“虫人系列是来源于我内心的一股力量,也是激励我从黑暗中走出来的一种意识,它能够扭转我对外界事物的看法,打破常规。”

撰文 | LY

来源 | 苏冰会客厅

吴晓娟 艺术家

毕业上海戏剧学院,现创作、居住于上海。

近年展览节选:

2014 《停止间》个展 BIG SPACE

2015 《造镜》 临港当代美术馆

2016 《生·趣》 剧场艺术展

2017 《百无聊赖》 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系统重启》 艺术项目

《自组织》 个人项目

《理想之城》 公共艺术

2019 《另一种光》新媒体艺术展 iADC设计博物馆 深圳

2020 《轻与重》女性艺术家联展 艺SPACE空间 上海

2020 《生活深处》 国家艺术基金展览项目 上海站

2021 《时光·穿行》 公共艺术展 长江美术馆 山西

2021 《虫人》个展 材料美学馆 上海

苏冰会客厅 | 吴晓娟

访谈者:苏冰(策展人)

访谈对象:吴晓娟

编辑:张涵越、李悦

2021年6月,艺术家吴晓娟的个展——《“虫人”未被定义的生命体》在上海材料美学馆和大家见面了,展览中艺术家带来了全新的《虫人》系列作品。本次个展她用多元化的材料,通过绘画、装置、雕塑、新媒体等丰富的形式,诠释了自己对于生命与世界的思考。

吴晓娟《虫人》个展现场

苏冰:这次在材料美学馆举办的个展圆满成功,谈一谈你的感受吧。

吴晓娟:材料是每个艺术家都要接触的,这个平台能够让我们了解更多更新的产品,突破艺术创作的局限性。材料和艺术对话中碰撞出不一样的话题。

苏冰:你为什么要创造虫人这个系列?

吴晓娟:“为什么创造它?我想它本身就是存在的,因某种信息素的传递让它找到了我,也许是巧合。”虫人系列是来源于我一股内心的力量,也是激励我从黑暗中走出来的一种意识,它能够扭转我对外界事物的看法,打破常规。

《虫人》系列

访谈画外音

材料美学馆创始人 朱小斌:“我想从触碰边界这个角度来谈一下我对虫人这个系列的看法,首先让我想到的是一部科幻电影《移动迷宫》,一群年轻人被囚禁在绵延不绝的迷宫森林当中,他们总觉得翻过墙,就自由了。但事实却是当他们好不容易翻过了一堵墙,背后还有一个更大的迷宫。层层叠叠,无穷无尽…虫人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可控性,虫人每个阶段的变化都是它的演变过程中的一部分,其中一部分地演变是依赖于材料的特性,不同的载体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诠释,观众就接收到不同的感知。虫人的演变过程就像人类内心的那种意识,不断地在更改,不停地在觉醒。”

吴晓娟:我的女儿对我创作虫人系列的诠释特别好:“虫人系列的进化过程似乎象征了现代人到未来的进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需要人打破现代和未来的边界。这种边界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一条直线,而是一条凹凸不平的曲线。”她认为我的这个系列的作品正好触碰了这条曲线中最薄的膜就是进化的边缘。我还没有突破这个边界,因为我们人类尚未进化到未来。但我觉得她对虫人这个系列的理解很贴切。

《虫人》系列

苏冰:孩子的视角和成人是不一样的。

吴晓娟:我觉得这是句很有道理的废话,因为它既阐述了一个无力的现实,又没有给我们任何解决方法和途径,我们都知道无法返老还童,而且就算成功把身体变小,心智成熟依旧无法看到小孩的世界,但如果心智也同样变小了,你又怎么会有意识地去观察世界?这个问题本来就是一个驳论。或者说一旦你开始有意识地思考,上帝就在发笑了。所以保有自我地随波逐流说不定会看到,方舟行驶的痕迹。

苏冰:你作品的灵感来自于哪里?

吴晓娟:幻想,我就是一个幻想主义者,与其说我分不清幻想和现实,不如说,它让我看到的就是这样。

《面具》系列

苏冰:能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走上艺术家这条道路的吗?

吴晓娟:我有一个特别牛X的童年,和美好的中学时代,我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幸运的是在这个时候我有了我的女儿。运气不是时时伴着我,工作运气特别的差,即使我很努力很想要一份工作就是一次次被拒绝。自卑与外界给与我的种种压力真的很无奈!后来的阴差阳错遇到了我的人生导师柳岸老师,就开始走上了艺术家这条路。

苏冰:某种角度,你也是幸运的哈。

吴晓娟:是的,2006年的时候,建国西路的田子坊是当时艺术氛围最好的地方之一,我陪朋友游玩,无意间走到柳岸老师的工作室,他的思想和理念颠覆了我的认知。第二天我就带着我的先生去拜师了。之后的五年我就跟着柳岸老师学习艺术。

位于上海静安区灵石路的吴晓娟工作室

装置《进化岛》

材质:PVC夹网布

尺寸:11x4x3 m

吴晓娟《“虫人”未被定义的生命体》个展 嘉宾合影

苏冰:说说你少年时代一些印象深刻的故事和记忆?

吴晓娟:特别的多,“我以前经常会梦到一个人在茫茫戈壁荒漠中不停地寻找...”这因为我爸爸的部队位于戈壁深处,环境恶劣,每次把我送进送出军营都是爸爸和战友开着吉普车走了很长时间才到目的地,车窗外一眼望去除了飞舞的黄沙就是灰灰天,连只鸟都看不到。我被包裹的像个粽子。由于我小时候很调皮又瘦小,他们怕我被风沙埋了,或者会被狼叼走,经常警告我不要乱跑。所以小时候很少自己走路不是被人抱着就是骑在肩膀上......你会感受更多的是人头顶上的气流和黄土的味道,还有风会把你从他们的肩膀上掠走恐惧......哈哈哈哈......惊悚快乐又寂寞......后来2020年,我又次去过戈壁那里面貌全非,部队家属居住地已经迁移到嘉峪关,酒泉卫星基地已经是现代化高科技的标杆,再也没有从前朴实的双层砖瓦房,和一圈一圈围起的高墙了......再也看不到那高大威武的大门两侧的哨兵......看不到排列整齐一列列黄色的“大卡车”了......那些碎片画的记忆美好又珍贵......

《信息素》系列

苏冰:我最早认识你的时候,你还在溧阳路111号工作室创作光纤系列。

吴晓娟:嗯,每个创作者都会在不同时期对事态的认知不同,黑暗与孤独是那个时期我最喜爱的感受!在黑暗里我能看到隐藏的美好。只有在孤独中你才会尝到情感的滋味。我找到了光纤这个特殊材料后,做了很多实验,去了许多厂家,早年人们对艺术的接受并不像现在这么高。相互的沟通也很困难。不停修改制作工人们都嫌我麻烦,我反复去工厂和他们讨论、用了几年时间把这个系列的作品做完整。

光纤作品创作过程

苏冰:你的作品涉及到多种材料,你一直在探索各种新材料。

吴晓娟:所有的材料都是表达我思想的媒介,所有的材料都是按照我的创作思想去寻找最适合的,把我幻想中的这种物体呈现,达到我想要的意境——让人看到这个作品就能进我的思想通道。

《光纤》系列

苏冰:下一步你有什么创作计划吗?

吴晓娟:不知道,可能还未成型,未知。

苏冰:看样子你走的是意识流哈。

吴晓娟:今天早上跳出一个画面。这可能是个先知课题,分享一下。现在社交媒体上出现网红脸引领大众对美的魔追。其实这是一种文字的引导出现的羊群效应,失去了自我。以后的人会越来越多的依着自己的方式活着。喜爱动物的可以通过科技把自己变成它的同类至少你在它们中间高级的存在着。这种技术,可以把人做成自己幻想的模样,不一定是变“美”,更多的是把你变成你想成为的样子,可能是动物,可能是科幻人物,可能是二次元、或者某种即将灭绝生物、甚至是外星人类。有这样的“人生规划师”定制一套人生的方案,给与你想要的形象和未来。你就这样一生......哎~我就是一个幻想者,变数不受我控制的转移着。

吴晓娟和她的作品《面具》系列

*以上图片、视频均由吴晓娟提供

 

来源:LY 苏冰会客厅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