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麦肯锡最新发布一份研究报告测算
中国金融行业的利润占到中国整体经济利润超过80%
这一比例在全球可能是最高的而美国这一比例在20%左右
客观地说,尽管该数据并非完全准确,但有一点不能否认,近年金融业占据了过多社会利润已是不争事实。
而且从中国当前经济现实看,经济利润高度集中于金融行业不是好事,而是一种经济病态;若长久得不到扭转,势必会损害经济发展,也会为解决金融机构的问题付出高昂代价。
社会利润是一个大蛋糕
一个市场经济国家各企业之间生产经营通过市场规律自发调节利润基本是均衡的即各市场各生产经济组织所获得的利润相对平均
而如果某一行业占据利润过多,则必然会打破各生产经营组织之间的利益平衡,使不少企业因利润过低或亏损而濒临生产绝境,这就是我国中小微实体经济始终难以走出融资难、融资贵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
金融业利润是非金融企业的经营成本,金融业利润越多,非金融企业经营成本就越高,实体经济生产经营扩张能力也就越弱。
显然,目前金融业占据绝大部分利润的现状若得不到有效改观,中央政府出台再多的财税优惠政策都只能无济于事,这些优惠政策的果实最终都会沦落为金融业的“下饭菜”。
同时也应明白,金融业占据过多利润,会助长金融业经营惰性,使金融业保持强势经营话语权,催生金融业各种“霸王服务条款”涌现,让广大企业和民众在强大的金融利益集团面前,成为缺乏抗争力的弱势群体。这也是近年来金融业中间服务收费越减越多、越管越乱,始终无法得到有效根治的原因之一
目前,我国金融业的经营利润那么高,曾经都有行长们因为利润高发出不好意思说的感叹,银行躺着都能赚钱。
但需搞懂的是,我国金融业赚钱并不是因为金融业竞争势力有多么大,服务效率有多么高、产品开发有多么的丰富,服务方式有多么的灵活;确切地说,我国金融行业跟国外的金融行业相对,效率差距还非常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金融行业是受保护的,从贷款利息、业务拓展等方面都有相应保护政策。
政府机构在观念上没有平等对待金融业与非金融业。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对金融业调节经济功能及作用过份倚重,而对非金融业在经济运行中的贡献和作用有点看轻,导致对不合理的金融制度安排缺乏适时调整的劲头,对金融业霸王服务条款也缺乏跟踪监管的毅力。
于此,使金融业各种寄生在非金融企业身上的乱收费、乱罚款现象屡禁不绝。影响了非金融企业正常经营成本蚕食了非金融企业正常经营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