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能让房地产+基建扛起整个中国

制造业投资低到谷底,6月当月甚至增速为-0.4%,破了历史记录;采矿业继续负增长;民间投资更是继续疲软;外贸数据起色不大……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房地产+基建。

本文为“杠杆游戏”公号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谢谢

撰文| 张银银

我国经济半年报交出了答案,增速稳定在6.7%。这是一个很微妙的数字——照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二季度经济延续了一季度平稳增长的态势,符合预期”。

看完上半年的经济数据,我只能说,如果要维持这个增速,下半年压力比上半年大。

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尽管我们的数据存疑。

认真阅览各项数据就会发现,这个增速是硬扛而来,所谓“稳中有进”根本没有踪迹。

制造业投资低到谷底,6月当月甚至增速为-0.4%,破了历史记录;采矿业继续负增长;民间投资更是继续疲软;外贸数据起色不大……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房地产+基建。

房地产已经算很给力。去年下半年以来,部分城市房地产销售的火爆历历在目,尽管5、6月开始有所收敛,6月,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增速依旧实现了13.2%,而在此之前,销售面积增速比这高一倍。而根据统计局的数据,6月新开工面积也维持了较高增速14.9%,虽然比5月下滑了3.4个百分点。

房地产投资增速也在下滑,但上半年房地产投资依旧实现了6.1%的增速。不好的消息是,年初这一投资增速曾经接近10%。当然,要理解,房地产的总盘子已经如此之大,再要求其高速投资,这是痴人说梦。

不要嫌弃这些数字比过去一些年低,事实上,今天的中国有多少行业还能维持这样的增速呢?房地产的表现不差。

问题是,这一成绩来之不易,调控全面解除,年初货币宽松程度堪比2008年。如果没有继续的货币宽松,房地产增速很难维持高位。不要看着上半年地王频出,哪一次地王潮之后,不意味着一个小周期的顶峰过去?

基建担负起了稳增长重要角色。20.3%的投资增长,拿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值得炫耀的。

其中,由高到低,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27.1%,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26.6%,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3.5%,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9%。不得不佩服我国政府的动员能力,但问题也来了,这意味着更高的地方政府债务,未来继续加高的难度越来越大。

而民间投资方面,上半年同比仅增长2.8%,可以这么理解,这个数字背后实际或许真实为负。特别值得一说的是,这一数字比1-5月还回落1.1个百分点——4月份之后,中央可是意识到这个问题,又是派调研组赴各地了解情况,又是出台政策鼓励民间投资,结果却是这样。

不得不说,深层次问题太深,既有政府类投资的挤出效应,又有产能过剩、工业投资回报率太低,根本不愿意投的原因。此外,有搞头的行业依旧面临玻璃门,很难进。

这些问题,不是几份文件就可以解决的,这些年我们相关文件重复出了多少遍,有用吗?

图1.成都晚霞与雪山 摄影师|丘寒

很明显,下半年的经济压力比上半年还要大,如果非要保6.7%的增长,除了房地产和基建,其他很难立竿见影,意味着各项投入和动员继续加码。

改革和增长的矛盾,让人崩溃。

实际上,迄今为止,我国就业数据还是健康的,居民收入增速依旧良好。有必要非维持中高速增长不可吗?

财新传媒的主编王烁,曾撰文《什么是经济增长的常态?》举例: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巴罗预测,中国人均GDP从2015年到2030年的增长率是3.5%,这比官方的预测值要低2个到3个百分点。巴罗说这会是最大的挑战:如何将经济增长的理想与经济增长的现实一致化。他认为,中国如能保持3.5%的人均GDP增长,就已经很好,足以在未来20年内将中国送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何不把过分乐观的增长目标降到现实水平上来呢?这将使经济政策保持在可长期持续的轨道上,并化解崩断的风险。

上半年的数据已经很明显,M1增长快于M2,货币不愿意进实体经济,放再多的水也换不来更快的增长速度,制造的只会是资产泡沫和更高的债务率。

譬如我们看到,6月份国企工业增加值依然为负增长,这比股份制企业、外资企业的表现差多了。恰好,国企是本轮和历史上历次宽松中,受益都很大的。可拿着钱给他也没用。

与其如此,不如像权威人士说的那样,把精力更多投射到调结构、去杠杆上来。

不要继续放太多的水,房地产和基建扛不起中国的未来。

好了,祝朋友们周末愉快!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