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投资、消费、工业均呈下滑态势,疫情冲击有望逐步减弱

国家统计局表示,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现,国民经济有望企稳回升。

2021年11月22日,在G98环岛高速公路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段改建工程工地,工程人员正有序施工。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辛圆

国家统计局周一表示,受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国内疫情冲击明显的超预期影响,经济新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4月,包括投资、消费、工业在内的主要经济指标均呈下滑态势。

1-4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上涨6.8%,涨幅较一季度收窄2.5个百分点。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1%,降幅比3月扩大7.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9%,增幅比3月收窄7.9个百分点。

数据发布前,界面新闻采集的7家机构预测中值显示,1-4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8%。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5.5%,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对界面新闻表示,4月疫情贯穿始终,社会生产生活受到显著冲击,供应链受阻和复工复产的严峻形势对企业生产造成明显冲击,疫情管控趋严又对线下消费场景造成影响,导致消费大幅度回落。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日前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尽管疫情对部分地区生产生活带来较大影响,但总体上看,是阶段性的、短期的、外在的。

“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效应逐步显现,疫情冲击有望逐步减弱,前期因疫情压抑的经济活动也将不断释放,经济有望迎来复苏的拐点。”盛来运说。

统计局周一在新闻稿中称,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现,国民经济有望企稳回升。

基建涨幅小幅回落

1-4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6.5%,涨幅比一季度回落2.0个百分点。

基建增速回落和疫情扰动有较大关系,由于各地将工作重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投资项目启动都受到一定影响。4月,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中的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比上月大幅下跌5.4个百分点至52.7%。

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叠加疫情冲击,基建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工具被寄予更大期望。4月26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发出了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信号,会议列出了五个重点投资方向:包括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科技、物流等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安全基础设施建设。

李超表示,中央财经委会议定调发力基建后,地方将协同发力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交通、水利等方面的加速推进和落地将提升全年基建投资规模。此外,6月后疫情对经济的扰动或将下降,考虑到去年下半年的低基数,今年下半年基建增速将维持较高水平,全年或在7%左右。

摩根大通近日也将2022年中国基建投资预期增长率从之前的2%-3%大幅上调至8%-10%。

为配合基建投资加快落地,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也在提速。《21世纪经济报道》上周援引多位地方财政系统人士称,五一假期期间监管部门发布紧急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快专项债发行节奏,2022年新增专项债券须于6月底前基本发完。这意味着,5、6月份新增专项债月均发行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表示,二季度基建的可用资金规模比较大,将对基建形成明显支撑,重大项目审批和开工的提速也将缓解项目端的压力。整体上看,二季度基建增速仍会保持比较高的水平,全年增速或在8%甚至以上。

房地产投资增速转负

1-4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滑2.7%,涨幅比1-3月收窄3.4个百分点。

虽然不断有地方放松房地产调控,但市场情绪依然低迷。从央行发布的金融数据来看,楼市下行压力依然较大,4月住房贷款减少605亿元,同比少增4022亿元。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应习文对界面新闻表示,当下由于新冠疫情的冲击,叠加了经济基本面的巨大变化,才使得房地产出现了景气度下降和投资失速。

“疫情依然是重要影响因素,导致居民收入受损,也限制了线下看房行为,会延缓市场底的到来,房地产销售与投资的各项数据回升大概率需要等到今年‘金九银十’再作观察。”他说。

经济学人智库经济分析师徐天辰表示,往后看,民营房企融资环境缺乏明显改善以及疫情对居民收入侧的持续冲击,将在供需两端继续对房地产行业构成压力。疫情得到控制之后,市场可能会释放一些前期积压的“刚需”,但景气度回暖幅度预计有限。

制造业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

1-4月,制造业投资同比上涨12.2%,虽然比前3个月回落3.4个百分点,但依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速。

伍超明表示,疫情带来的部分企业停工停产以及物流运输困难导致产需两端走弱。往后看,三方面积极因素下,制造业投资会维持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一方面,一季度工业利润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作为领先指标,工业利润的增长预示着制造业投资也将保持较高水平。第二方面,低碳转型和技术升级需求将继续引领制造业投资增长。第三方面,二季度集中退税将提振中小游企业的现金流,刺激资本开支。”他表示。

李超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指出,在强链补链和产业基础再造的推动下,今年制造业有望延续上一年的强劲走势,全年增长11%左右,在整个固定资产投资盘子中继续扮演领头羊的角色。

消费断崖式下跌

4月,由于更多城市受到疫情干扰,疫情管控较上月更严,消费同比降幅明显扩大,且远超市场预期。

“4月社零在3月回落3.5%的基础上再次下探是多重因素造成的。”李超表示,一是疫情管控趋严,消费场所大量关闭,线下消费受到明显冲击;二是由于物流运输不畅,线上消费也受到一定影响;三是本轮疫情影响较大的长三角地区本身是汽车生产重镇,疫情严重冲击汽车产销。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4月,汽车产销量120.5万辆和118.1万辆,环比分别下降46.2%和47.1%,同比分别下降46.1%和47.6%。产销量为近10年以来同期月度新低。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汽车类商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31.6%,跌幅较上月扩大24.1个百分点;餐饮业收入同比下降22.7%,跌幅较上月扩大6.3个百分点。

应习文也表示,当前消费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新冠疫情的全方位影响,不仅是直接导致线下消费趋于停滞,另一方面居民收入预期大幅下降,就业压力巨大,也会损伤消费动力。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1%,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其中,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18.2%。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7%。

徐天辰表示,在疫情风险居高不下、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应当加大对居民收入侧的补贴力度,如发放消费券等。目前部分省市已经发放了消费券,但由于各地财力差距较大,不具备大范围发放消费券的条件,或需要加大中央转移支付力度,支持地方促消费举措。

应习文补充道,建议政府加大力度保证疫情期间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绝不能让防疫政策在基层出现不合理的“层层加码”,重新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

工业生产遭受冲击

由于物流和供应链的显著扰动,疫情对4月工业生产的冲击远大于3月。主要行业中,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1.8%,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5.8%,跌幅远大于其他行业。

伍超明表示,当前工业生产主要面临三大突出问题:一是疫情管控导致的停产减产以及阻断物流对上下游供应链的影响;二是目前原材料成本仍然较高,企业生产意愿不足;三是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压力更加突出,对工业生产形成拖累。

应习文认为,近期复工复产进度加快,重点企业复工率逐步回升,预计工业增速在短暂沉底后,在6、7月份有望实现快速反弹。

徐天辰也表示,在长三角地区疫情受到控制之后,工业生产表现有望恢复。“在东亚价值链中的核心地位将是支撑中国工业生产的核心因素,尽管一些下游生产可能转移到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但中国在体现价值链关系的中间品贸易中仍将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他说。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