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渝教育协作”,聊城蹚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路径

同饮两江水,共筑鲁渝情。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国之大计,也是一座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承载着每一个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山东作为孔孟之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教育氛围浓烈,在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中,承担了重要使命。

近年来,山东持续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在基础教育协作发展方面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各地市也在积极融入鲁渝、鲁甘东西部协作发展的进程中,形成了不同模式的教育协作样板。

其中,聊城市教体局积极推进“鲁渝教育协作”,切实做好对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的教育帮扶工作,通过持续选派援渝教师赴彭水县任教、开设展示课、举办交流座谈会等形式,促进鲁渝教研教改合作发展,在两地搭建起东西部协作的教育桥梁,为促进鲁渝两地教育协作、人才协作持续贡献聊城力量。

图片来源:聊城教育体育

寓教于课,聊城援渝教师开展优课展示活动

同饮两江水,共筑鲁渝情。

从山东到重庆,从重庆到彭水,有这样一群人,用一腔热血,在彭水的教师岗位上,共同抒写着鲁渝情,他们的名字叫——援渝教师。

4月29日,彭水县首届支教教师优课展示活动在实验中学和两江小学举行,此次活动的主角是来自聊城的20位援渝教师,他们在受援地各自的岗位上克服种种困难、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也通过此次活动充分展现出聊城支教教师的风采,来自彭水县教师进修校、单设中学和县城各小学的近300名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并对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给予高度评价。

据悉,这20位援渝教师于2021年9月在聊城市教体局总督学王秋云、教师工作科科长孙峰的带领下,奔赴彭水县开展第四期学校结对帮扶工作,这也是自鲁渝东西部协作教育帮扶工作以来,聊城市教体局选派人数最多的一次。

图片来源:聊城教育体育

优课展示活动期间,各位教师把山东的先进教学理念融入课堂,基于学情,巧设问题,从兴趣出发,依“标”扣“本”,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此,彭水县教研员和听课教师纷纷表示,20位支教教师呈现的精彩课堂是一次教学盛宴,充分展现了山东教育的独特魅力,也体现了聊城教育人的深厚情怀,值得认真学习。

而此次支教教师优课展示活动,由彭水县教委、教师进修校统筹安排,彭水县实验中学、两江小学的精心组织,活动的成功举办对彭水县的中小学教育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这也是彭水县开展的首届支教教师优课展示活动,但对于聊城而言,这只是其与彭水县行程教育帮扶、推进“鲁渝教育协作”的一个缩影。从2017年聊城市与彭水县建立扶贫协作对口帮扶关系以来,一批批援渝教师在彭水县产生的影响,持续而深远。

发力鲁渝教育协作,蹚出彭水教育新发展之路

文化交流同进步,鲁渝协作架金桥。

聊城与彭水的结缘,要从2010年山东与重庆的“携手”开始说起。2010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山东省与重庆市“结缘”,开展扶贫协作。次年,山东省聊城市对口帮扶重庆市彭水县,双方的东西扶贫协作工作由此拉开帷幕。

此后两地日趋紧密的合作,也让双方认识到:解决贫困问题,须靠教育治本。2017年,聊城市与彭水县建立扶贫协作对口帮扶关系,自此,鲁渝东西部协作教育帮扶工作成为聊城与彭水两地对口帮扶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数年来,聊城市先后与彭水县的30所中小学结成对子,选派多批援渝教师赴彭水开展学校结对帮扶工作,为彭水县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援助和智力支持。针对彭水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城乡校际师资配备不均衡,特别是英语及音体美等学科教师不足的现状,聊城市举全市之力遴选优秀干部、教师赴彭水支教,顶岗工作。

图片来源:聊城教育体育

据悉,这些援渝干部、教师抵达彭水后,主动融入彭水教育工作,传播先进教育理念,在担任学科教学外,还主动承担学校管理和教育科研工作,为学校工作提供管理、教研方面的精心指导,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援渝教师典范。

例如宋亚亮、张国勇等老师,在偏远乡镇任教,他们克服种种困难,主动要求参与学校延时服务工作,帮助学校解决困难;班新良、李彦惠等老师,因为气候环境等原因身体不适,但仍带病坚持工作;于春芳,赵静等老师,积极参与学校的教研教改工作,把山东先进的教学理念、宝贵的教学经验,与彭水实际情况融合,为聊城市·彭水教育协作对口帮扶工作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而他们,只是聊城市赴彭水支教干部、教师群体的一份子,正是有了这些援渝教师的无悔奔赴、献策献力,才让一次次先进的教育实践照进现实,为彭水教育发展蹚出一条新路子。

一如聊城挂任彭水县党组成员郭延伟所说的那样,教育的帮扶是千秋大业,只有真正的改变教育观念,通过教育改变人的思想,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一个地区的面貌。今后,聊城市教体局将加大教育帮扶力度,与彭水县教委在更深层面加强协作。

图片来源:聊城教育体育

优化教资力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是国之大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国教育工作始终不变的宗旨。然不得不承认的是,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存在教育差距乃不争的事实。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便成为了我国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而山东作为教育大省和强省,在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中责无旁贷。

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缺乏优秀教师可以说是制约乡镇义务教育发展的短板。这也是山东持续选派援渝教师赴重庆不同地区支教的根本原因,只有配备了优秀的教师队伍、优质的教资力量,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才有了更多可能性。

但支教教师的意义并不仅限于此,他们在学科教学上所能影响到的人群终究有限,只有变“输血供氧”为“造血制氧”,通过教研活动、教学指导、管理培训等方式影响当地的教育格局与理念,不断施行教育改革和创新,才能真正带动一个地区整体教学水平和育人管理能力的提升,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

一如聊城先后选派前往彭水的援渝教师们,在快速提升教师的学科教研能力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传、帮、带”作用,留下了诸多关于学校管理和教育科研的先进经验。不仅为孩子们打开了新世界的窗户,为老师们树立了爱岗敬业的典范和榜样,也为当地教育播下了蓬勃发展的种子。

走进彭水县的各所学校,可以明显看出与几年前的不同。从改善办学条件,到促进资源共享,从硬件到软件,聊城正通过持续不断的教育资源倾斜、教资力量优化等方式,推动彭水县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放眼全国,一个个“聊城与彭水”的鲜活案例正在通过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践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教育公平的阳光洒到每个孩子身上。“人民满意的教育”正加速照进现实。

 

来源:推广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