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即正义,Pokemon Go为何如此之火?

对于国内游戏厂商Pokemon GO最重大的意义在于为手游的玩法打开了一扇窗,对于中国市场来说,后续可能会有更多的手游或移动应用开发领域会加强对增强现实技术的运用。

要说当下最火的游戏非 Pokemon Go 莫属。因为它全世界都陷入了疯狂,年轻人半夜不睡觉端着手机满大街溜达,墨尔本、新西兰、美国率先沦陷。

Pokemon Go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建立在真实地理位置上的游戏,根据手机定位要你走到真实地点去捕捉宠物。根据地图的提示,走到指定位置,你就会发现:哇靠马桶里有只皮卡丘!桌子上有枚妙蛙!地鼠从不可描述的地方钻出来了!捕捉的宠物可以训练养成和玩家对战。游戏上线第一天就冲上了美国和澳洲的苹果应用商店冠军榜,覆盖了美国将近一半的安卓设备,上线三天因为实在太过火爆服务器瘫了三次。

为此全球发布的计划也被搁置延缓,所以中国暂时还不能玩,大陆玩家为此还被狠狠的揶揄了一把。

一夜之间事故暴增

-“傻X你开车不看路吗?”

-“对不起哦,这里有一只比比鸟我正在捕捉”

作为一个高端、严肃、认真、深(ba)度(gua)的媒体,当然不会被这些表象迷惑双眼,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每一个火爆现象的背后都有其自身商业逻辑的存在,Pokemon Go为什么会这么火?但凡什么东西一火爆,各种媒体讨论就劈天盖地,大家都在研究Pokemon Go的成功是否可以复制,尤其是在VR略显疲乏的行业背景之下,AR是否能够率先取得成功,更成为热门的讨论话题。我来和你们说一句,别看到风就是雨。国内的媒体有一点好,动不动就想搞个大新闻。我先把话撂这儿了,pokemon GO的成功不可复制!火爆网络的背后是很多年粉丝的沉淀积累,和各种因素的叠加恰巧在这一个时机爆发而已。

有情怀、有IP、有干爹

pokemon GO作为《精灵宝可梦》的延伸,背后的开发者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任天堂”。可以说他是电子游戏的开山鼻祖,年少时,哪个宝宝没有梦想过拥有一台红白相间的插卡游戏机。游戏机畅销全球,一直所向披靡。为了防止一些低品质的游戏影响人们对游戏机的印象,同时也平衡游戏供给和游戏机发售速度,任天堂开始走上了游戏开发的道路。就是凭着这一股子傲娇劲,任天堂先后开发了《超级马里奥》和《口袋妖怪》等备受喜爱的游戏。从1996年《口袋妖怪》诞生,到Game Boy 游戏机开始受欢迎,再到1997年同名动画的播出。“为了防止世界被破坏, 为了守护世界的和平”小智和火箭队的相爱相杀贯穿了我们的童年。到2016年2月27日,《精灵宝可梦》系列迎来20周年的纪念日。如今,这个系列已经出到了第六世代,推出了超过50款单品游戏,范围横跨街机、掌机和主机三大平台。神奇宝贝的数量也从最开始的151只,变成了现在的722只。整个系列已经创造超过4.6万亿日元(576.6亿美元)的收入。可以说pokemon GO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Pokemon Go火到疯狂的背后因为策划它的那个天才是岩田聪。岩田聪可以说是游戏界的“乔布斯”,在游戏爱好者心中拥有极大号召力。任天堂一以贯之的对游戏精神的理解有口皆碑,而这又是一年前去世的岩田聪所留下的最大精神遗产,pokemon GO是岩田聪的遗作。是不是很耳熟?当年保罗沃克车祸去世,《速度与敬请7》也是打着保罗遗作的口号,最终席卷24.23亿国内票房。

将AR的体验门槛降到如此之低

那些动不动就想复制的人啊,真不知道说你什么好。那些动不动就仰天长啸VR、AR风口在哪的人啊,我都不想说你们。pokemon GO将AR变的如此触手可及,不需要昂贵还体验糟糕的额外设备,没有过多的准入门槛。有个手机,下个APP掏出手机就能玩。游戏不再是成熟技术上的平行使用,相反则是将先进的AR应用到游戏之中。毫无疑问这样的结合是成功的,在历史上,任天堂也是最早将VR应用到游戏的公司之一。如此简洁与快速关键是人家游戏还做得好,用户的反馈就是买账。试问一下国内的游戏厂商你们能做到吗?你们能提出一个颠覆性的想法你们也能火,别总是想着复制、颠覆然后眼巴巴的等待风口,风口也是人创造的。

操作简单的休闲游戏更具传播性

简单快捷的休闲游戏向来很受欢迎,《愤怒的小鸟》、《保卫萝卜》、《开心消消乐》等都在说明这一问题。游戏操作简单,门槛低,容易上手,这样的话即使是对游戏不熟悉的人,也能在短时间内进入状态。在如此节奏快的现在,如果我们花很多时间去熟悉一个游戏,还无法玩明白,那样做是会没有市场的。pokemon GO玩法简单,在任何地点遇到宠物抛出精灵球将宠物捕捉即可。现实与虚拟游戏场景的结合,也充分满足了人们的猎奇心理。加上画风如此之萌,分分钟都有扔出手机“去吧,皮卡丘”的冲动。

对于国内游戏厂商Pokemon GO最重大的意义在于为手游的玩法打开了一扇窗,对于中国市场来说,后续可能会有更多的手游或移动应用开发领域会加强对增强现实技术的运用。未来国内的AR手游很可能将将在借鉴该款游戏的玩法基础上,融入更多的本土元素而推出更适合国内市场的AR游戏。是不是会出现一款让人耳目一新的AR国产游戏我们也拭目以待。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