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沙一季度GDP增长6.5%,营商环境进行了哪些优化?

今年第一季度南沙GDP增长6.5%,增速全市第一。

图片来源:广州南沙

记者 | 张熹珑

“通过APP预约,出租车开到指定地点,上车后输入手机后四位号码、确认乘客,自动驾驶就会启动。”小马智行相关负责人陈俊向界面新闻大湾区频道记者介绍道。

4月24日,小马智行取得广州南沙区的出租车运力指标。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实现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落地的小马智行,是受南沙营商环境发展利好的企业之一,背后也折射出一个营商加快改革建设的南沙自贸片区。

2021年,南沙区地区生产总值2132亿元,同比增长9.6%;累计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超220个,同比增长60%。今年第一季度GDP增长6.5%,增速全市第一。

位于珠江入海口,毗邻港澳,直接接壤佛山、中山,与东莞、深圳隔水相望——从区位上来看,广州最南端的南沙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5月6日,南沙区正式发布《南沙区高水平推进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南沙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谢伟介绍道,依托《方案》,南沙区在市场环境、创新环境、流通环境、开放环境、服务环境等五个环境提出15项改革任务。

机制创新

经过七年的建设,南沙自贸片区打造了一系列走在前端的机制:建立营商环境观察员机制,成立营商环境专家委员会,打造国家级营商环境交流实践平台。

“营商环境改革是一项极为复杂、长远动态的系统性工程。”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特约研究员葛志专评价道,这些机制的成功实施,有利于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和诉求,保证改革措施的供需精准匹配。

营商环境观察员机制由南沙营商环境国际交流促进中心和南沙区创新工作局共建。南沙营商环境国际交流促进中心同时也是南沙营商环境专题的承担者,是南沙区推动成立的全国首个营商环境交流促进平台。

“我们也搭建了自己的智库,已经和几十位专家学者展开合作,为南沙营商发展提供技术人才和理论上的支撑。”南沙营商环境国际交流促进中心执行负责人介绍,中心日常也承担举办大型论坛活动、开展常态化培训交流等职能。

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明确在北京、上海、重庆、杭州、广州、深圳6个城市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

坐拥世界级的南沙港,又有自贸区的政策支持,与重庆等内陆城市相比,在发展营商环境方面,南沙更具竞争力。

依托广州这座省会城市,南沙也有更多政策上的支持。去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广州入选全国首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而深圳不在列中。今年4月,《广州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意见出台,指出将南沙湾地区打造成为南沙国际滨海新城。南沙的商业定位将与主城区同等重要。

人才驱动

“我在深圳、珠海、广州黄埔工作过,对比后发现,南沙区在人才优惠政策方面,在国内可以说是最优惠的。”在南沙工作、生活了16年的南沙区营商环境观察员、东方电气相关负责人赖耿贵谈起最大的感受时表示。他提到,例如领军人才,南沙区对其的补贴最高可以达到了一千万,在国内属于第一梯队。

《方案》强调,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政策,建设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业基地。2021年,南沙区率先创建全国首个国际化人才特区,试行放宽人才往来港澳商务签注备案要求。目前,已有12名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教职工享受到政策便利。

通过先后成立全国首个粤港澳院士专家创新创业联盟,启用粤港澳大湾区职称和职业资格业务一站式服务平台,南沙区进一步便利了粤港澳的人才交流。赖耿贵表示,通过这些平台,香港、澳门的工程企业跟专家人士经过备案就可以到南沙自贸区范围内提供服务。

“发展这几年虽然很快,但是人才的总量依然不够。接下来在人才的优惠政策,尤其是新落户政策方面,南沙区还可以有更大的改善,比如放开户口的门槛等。”赖耿贵了解到,有的城市的人才住房补贴已经上升到10万,各城市的人才之战愈发激烈。

此外,他认为核心产业也是留住人才的关键:“继续引进核心技术的骨干企业,比如小马智行、东方电气等。优质企业形成全产业链,产生聚集效应,也能发挥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法治营商

早在2012年,南沙设立南沙国际仲裁中心,同步运行内地、香港、澳门三套庭审模式。这也是和大湾区其他重点营商地区,如东莞、汕头相比,南沙发展更快的优势所在:凭借毗邻港澳的区位,南沙率先打造更灵活的庭审模式。

和深圳、中山翠亨新区相比,南沙在交通上更胜一筹。今年2月,南沙确认22号线开到深圳(至深圳光明城)。此外,已经规划与佛山、东莞连接的28号线有望开到珠海、江门与深圳。通过地铁,周边城市被尽可能纳入南沙交通网络。

目前,南沙区已率先试点聘任港澳籍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实现无纸化线上审理。

南沙区营商环境观察员、广东信耀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欧阳羽中观察到,自从打造数字化审判平台、推行缓解分流快速审判以来,南沙自贸区法院的办案效率和效果显著提升:“2021年,南沙自贸区法院受案67000余件,包括商事案件约41000件,相较上年大幅上升43%。如今解决商事案件纠纷,平均用时不到一个月。”

南沙区营商环境专家委员会成员、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凯提到,处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的南沙具有区位优势,目前其法律处理模式做得很好,实现了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国际的法律资源无障碍沟通,“香港、澳门乃至全世界的模式在南沙都可以实现”。

在探索与国际通行诉讼规则对接方面,南沙已出台《要约和解程序适用指引》。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教授李杰认为,这一举措把国际视野与法律导向相融合,有助于民事纠纷多元化解。

南沙法院智审系统在执行立案端还没有打通,建议可以延伸到执行阶段,通过打造‘智执系统’推进快审批量案件在判决生效后的快速执行工作,提高执行效率。”欧阳羽中向界面新闻大湾区频道记者表示,南沙法院对快审案件所开展的快速执行工作能够进一步完善。

相关制度和机制完善后,还需要优质企业的加持。刘凯认为,南沙目前需要进行的是“把软实力转化为硬实力”:“软实力就是现在的营商环境,通过媒体、政府的宣传推广,让更多行业、企业知道这块风水宝地是创业胜地,吸引更多核心技术企业入驻。”

数字化推动智慧营商

如何进一步便利区域内企业、深化与港澳营商规则对接,《方案》指出,建设广州南沙(粤港澳)数据要素合作试验区、跨境征信合作试点。

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副局长赵特立表示,目前南沙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已累计推出48项政务服务行政审批改革创新成果。“我们将加快推动数字城市建设,加强与港澳规则对接,全面推行社企服务一网通办。”赵特立说。

办税业务方面,区税务局总会计师陈英聪介绍,利用大数据和生物识别等科技手段,“智慧e”办税目前已实现全流程自动化的办税缴费方式:“推行以来,办税平均等候时间减少50%左右。”

未来,南沙将进一步加强与港澳营商规则对接。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何庆红表示,一方面将推进商事登记确认制改革;另一方面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完善升级数字化、智能化监管平台。

南沙营商环境国际交流促进中心是推进数字营商的另一重要推手。中心执行负责人告诉界面新闻大湾区频道记者,目前中心已构建一体化的营商环境监测平台系统:“通过对营商环境各项指标数据的监控及分析,能够为当地政府调整营商环境相关服务政策提供决策支撑。”

另外,借助已有的专家智库咨询团队,中心形成了全面、完备的政策数据库,担任着为各地区提供营商环境优化体系的重要职能。

展望未来,负责人表示,中心到2022年申请成立国家级营商环境国际交流促进中心,启动社会治理数据库各类数据应用试点;到2025年,成为中国营商环境建设的研究基地和对外发声窗口。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