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禾智库前段发表了小禾看房地产1-10系列文章,收到了铺天盖地的评论和热议,看来房地产就是大家的生活基础啊。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房地产走势与未来,我们将近期大佬们对房地产的看法做个总结,希望大家能够得到启示和帮助。
1
6月11日,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在北大汇丰商学院出席了“留美经济学家年会”。
时代周报:一线城市的房产市场有没有泡沫?
樊纲:是否有泡沫,我不具体判断。从供给侧分析,不要期待中国的房子比外国便宜。国外人少地多,中国本来就是人多地少,再加上中国大面积的地都是高山、平原、荒漠、沙漠,都是不可居住的区域;因此我国可居住面积特别少,而且我们还得保持粮食自给自足,这两个因素加在一起,中国的土地便宜不了。
2
经济界网红、目前担任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的任泽平在6月15日发表的《经济最大风险或来自地产 只有改革才有望U型》中具体写到:
当前宏观经济最大的风险可能来自于地产,部分房企加杠杆炒地皮,类似于去年场外配资伞形信托超股票,所不同的是对经济的冲击程度,房地产是周期之母,十次危机九次地产,值得警惕。
5月房地产投资下滑,地产、制造业和民间投资明显放缓,基建投资独木支撑,叠加房地产见顶,企业融资需求疲软。
3
日本野村6月21日报告称:日本在八、九十年代经历资产泡沫时代,股市由1983年牛市到1989年,期间日经指数暴涨385%,同时房地产市场亦在1986-1990年急升,这些荣景是受到当时强劲的经济、大量人口迁移至都市、宽松的财政及货币政策,以及金融自由化等所推动。不过,日本的房地产市场在1991年走向下坡,地价在1991-2005年间急跌76%。
野村表示,中国房地产市场目前的情况,部分虽与日本80年代相似,但当中仍有较大差别。例如现时中国的都市化率为56%,远较日本77%为低;中国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和土地价格升幅较健康且市场集中度亦较低;政府对不同城市采取不同的调控措施。
野村指出,虽然过去两年中国的资产价格急速上升,但相信假如中国能在几个方面做工作,将能避免重蹈日本过去的覆辙。
4
2016年6月27日下午万科股东大会上总裁郁亮表示,房地产行业确实进入白银时代,但还有巨大的机会。
郁亮认为:房地产行业确实进入白银时代,但还有巨大的机会。首先,农民工市民化将带来庞大的居住及配套需求,农民工的居住、生活和工作需求都不同以往;其次,轨道交通发展空间巨大,人口向城市经济圈聚集,轨道交通是连结城市圈的纽带。深圳在这方面有巨大空间;第三,物流地产明显跟不上电商发展速度;第四,物业管理亟待向综合生活服务升级。
5
“房子的数量越来越多,房价越来越高,这不很奇怪吗?”
6月28日,朱镕基之子、中金公司前CEO朱云来,在2016年夏季达沃斯一次晚餐会上做出上述表述。
朱云来认为,现在地产过剩但普通人仍难买房,背后原因在于信用持续扩张。他估算,目前每年平均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近3万元,扣除日常开销剩1万元,再乘以居民总数近6万亿元;而全国百城房价平均在1万元/平米左右。因此,一年能够勉强存1万块钱的人,买一个30平米的房子要承担不止30倍的债务。
他认为,目前确实存在“刚性泡沫”现象,“没有系统的破产机制,这个故事永远地往下说,不停地印钞票补窟窿,这个情况是会愈演愈烈的。”
6
6月30日长安讲坛300期上,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表示,目前房价过高,最主要原因是货币超发和信用膨胀,有多余货币,人们不愿从事实业,就会导致为保值在资产市场上寻求避风港,造成房价高涨。同时,若房地产泡沫过分膨胀,或会酝酿市场崩盘和触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
同时,他认为:近些年来金融CRISIS的实质都是资产负债表的衰退。也就是说泡沫破灭后,由于杠杆率过高就发生了金融CRISIS。在金融CRISIS发生、资产负债表衰退的情况下,现金为王。
小禾智库点评:从专家意见看,偏悲观的多,这的确说明大家对目前的中国房地产高速上涨存在较多的担忧,我们也对目前的中国房地产总体上表示悲观态度,但是中国的1、2线城市依然处于上涨之中,这不是资产价格在需求的推动下上涨,而是在货币贬值下的被动式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