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催作为一个文艺青年,暑假来临之际再次刷了遍三国演义。每次读到诸葛亮怒斥王司徒的时候,催催都感觉特别畅快淋漓,这当年与太史慈大战数十回合,威风凛凛器宇轩昂的王司徒,却被诸葛亮这个村夫,以我从来没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而骂死了,真不愧是诸葛孔明啊。催催心生敬佩的同时也在想:如果不是战争时期,诸葛亮把人“骂死”,算不算故意杀人罪呢?
诸葛亮怒斥王司徒
什么是故意杀人罪?
而诸葛亮的行为,似乎完全满足故意杀人罪的描述。但是,今天律贝果却要告诉大家:不一定!
诸葛亮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
可能有读者会困惑了:骂人肯定是故意的呀,哪有不是故意骂人的呀?
是的,骂人肯定是故意的,但是故意杀人罪的“故意”是指,对“死亡”是否存在故意,也就是说,是否追求造成王司徒死亡的结果。
假设,诸葛亮明知王司徒患有心脏病,在激动的情况下有可能猝死,且王司徒气量比较小,曾经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给气晕过去。那么诸葛亮在两军对垒之时,故意刺激王司徒,造成王司徒死亡的行为就有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需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而如果诸葛亮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王司徒有心脏病,他只是在两军对垒之际正常的驳斥王司徒言论,目的是鼓舞己方士气、而非把王司徒气死。那么他的行为可能构成意外事件,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此外,诸葛亮的行为也可能构成侮辱罪、诽谤罪,即:“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造成王司徒死亡,显然是情节严重。至于诸葛亮的语言是否属于侮辱,需要根据当时的语言特点来分析,而是否属于捏造事实则需要查清其驳斥王司徒内容的真实性。这里,我们仅用现代语称谓举个例子,如果诸葛亮骂对方“老不死的”那肯定是侮辱性词语,而诸葛亮只是说“老人家”,那就是正常称谓。
最后,律贝果要特别提醒:法律只是维护最低的道德底线,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希望大家除了法律,更多的也要考虑道德和人情。战争时期两军对垒互相叫阵无可厚非,但是在和平时期,不论是否犯法,诸葛亮的行为都是违反道德的。因此,作为年青人请不要和“76岁的王司徒”争执,毕竟尊老爱幼是我国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