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编辑 | 文姝琪
李论在熊猫资本成立的第7个年头又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这位因摩拜单车声名鹊起的创始人去年一年看了几百个农业项目,辗转于田间沟渠和案头文献,李论知道农业投资是门生意,但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农业领域一年之后,他得出一个结论,这桩生意的题中之义在于纯正,农业投资就应该只围绕农业主体展开。
与此同时,国内一线VC机构从红杉到高瓴都开始在农业赛道做着不紧不慢的加注,势头既不像外界传言般极度火热,也绝不能算是沉寂,无人机、科技味浓厚农业公司、农业电商仍是颇受风投欢迎的品类。
据35斗统计显示,2021年全年中国农业食品行业一级市场融资事件数为86起,融资总额为153.87亿元,比2020年略有上升。
2022年年初,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出炉,行至3月,投资于国内市场的美元基金规模创下2018年以来单季同期新低,这时,李论筹集的熊猫资本二期美元基金正在募集。在农业市场化基金稀缺、美元基金募资困难的当下,李论反向而行,把这支聚焦在农业的美元基金作为了这家VC2.0今后的all in方向。
界面新闻近日专访了李论,聊了聊他决定全盘切入农业背后的真实想法。
李论对界面新闻谈及了他决定all in农业背后的通盘逻辑,自己近年投资理念的转变,欧美新兴农业模式在国内落地的可行度,也探讨了技术投资人和财务投资人的各自机会。
农业投资不是CVC的活儿
界面新闻:为什么现在想把农业作为长期投资方向?
李论:熊猫资本一直有个观点,人多的地方尽可能不去。人多的地方钱也多,哪怕路选对了,后期很可能回报被稀释的厉害,何况我们又是早期投资者,要做早于市场的判断。我们要找一个赛道足够大、雪道足够宽的细分领域扎根。
2016年我感觉移动互联网带来的系统性红利接近尾声,我们开始看产业互联网,慢慢发现对产业know how要求很高,现在这里出来的一大批企业估值给的很高,但收入跟规模都不大;还有另一批比较扎实。
产业互联网赛道创业者和投资人想构建壁垒,比拼的都是对产业的认知,这东西没有窗口期,晚一点也能做。但如果一个基金要覆盖一个单独的赛道,对里面各个行业都理解深入,非常不容易。
我们想的是在一个足够大的赛道里再找到一个个细分,扎根去看,发现农业最符合。
界面新闻:现在大部分VC也开始看农业,但是都没有聚焦农业,像温氏投资这种才围绕主业做跟农业相关的大范围投资,在国内主投农业会不会是CVC的活儿?
李论:很多人觉得农业是CVC的活儿,但那说明市场已经充分发育了。产业成熟度高,CVC才会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机会,企业才有机会把成本转化为CVC投后的收入,这是CVC的进场逻辑。
目前国内看不到这个可能性。国内头部农业企业没那么强,神农、牧原只在一个产业里专业,做云饲料的通威、新希望也只处在一个环节。当然牧原、温氏做了很多跟产业链相关的上下游投资,但牵扯类目少,仍有大量农业类目没有发展起来。
界面新闻:这些类目没发展起来的原因在哪儿?哪些农业赛道真正值得VC投资?
李论:他们有两个概念没完成:农业生产的工业化;农产品的商品化。
养猪、养鸡领域进入CVC更有优势的阶段了,我们也有意识的不碰。但养殖、种植赛道有大量细分没有头部,或者头部企业是上市公司,对风险包容度低,更适合VC进驻。
界面新闻:美国聚焦投农业的风投巨头比较典型的包括SOSV、S2G Ventures,现在一些新的参与者包括家族理财基金,大型养老基金和后期私募股权投资,他们投农业有什么可总结的逻辑么?
李论:他们一类是资产属性看问题,大量买土地这种不可再生资源,用资源性投资逻辑投;另一类是投垂直农场,跟我们投法相似,当作技术和应用场景投。
不投孤岛就能避坑
界面新闻:农业行业毕竟高度复杂,过去投资机会也一直都在,现在要all in农业,真正原因是什么?
李论:我其实是发现国内农业到了该产生产业集群效应的时候了。没有产业集群效应,任何产业都发展不起来。
我在很多场合都举阿里系的例子。淘宝能做起来需要支付宝、四通一达,需要阿里云和淘宝拍档,缺一不可。阿里系企业从第一天就伴随淘宝成长,投资机构投阿里系的同时,其实在投国内电商和社会的基础设施。头部企业成长时会扶持大量跟它有集群效应的公司,这些公司会反向成为行业的基础设施。
现在头部养鸡企业,外资的正大、圣农在发展中也培育了大量做鸡育种的鸡苗公司,做鸡舍设计的公司,甚至触及了鸡笼专业化生产和专业化的鸡舍管理软件,这种物联网公司在服务圣牛正大过程中,也成为了整个养鸡肉鸡行业的基础,整个行业就起来了。
界面新闻:哪些赛道有产生集群效应的机会?
李论:大量不发达的细分赛道都有,比如肉牛产业,需要大量辅助产业,草料、牛犊的饲养跟管理,跟物联网相关的生物资产属性确立公司比如耳标,牛场的大型应用管理软件公司,还包括粪污处理专业公司。
这样的头部企业出来之后,辅助和协同企业就有机会,而协同企业一旦产生,必将服务中国的整个肉牛产业。
界面新闻:听说你最近一年看了几百个农业项目,有什么心得可以分享?
李论:原来吉林的白城、伊赛、科尔沁牛业,他们都投了很多肉牛企业,但效果不好,伊赛和科尔沁都倒闭了,当时都是上百亿投资下去,为什么?我们发现他们投资战略都是投孤岛企业,就像当年ebay来中国。
农业需要围绕产业集群来投。我们投了好的肉牛企业之后,就想找好的草业来投,草业打开后还有大量细分可投,比如内蒙的草种比较单一,就要考虑投到做草育种的企业,牛犊、草料、农场管理、送污处理都需要大量产业链上相关拍档企业来解决问题。
湖南已经开始补贴水稻种植了,需要把水稻秸秆、芦苇秸秆采集完后有效的二次利用,这里面隐藏着新型农用器械投资机会。单独看草业也是千亿的细分赛道,其间采集公司、用农用机方式耕作的细分赛道也有很多,淡水养殖更是一盘大棋。
我之前一直说我们在农业投资上,两个最大的思路是投农业的工业化和农产品的商品化机会。
农业工业化本质是解决效率和产能,农产品的商业化是要重构农产品的利益分配方式。我们挑在农业当中最有可能先被规模化、标准化的企业来投。工业产品最大的优势是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但农业重度依赖自然条件,我们希望农业生产未来能够通过技术手段减少对时间和空间的依赖,让生产不确定性减少。
肉牛可控、水产养殖可控、农业生产里有高附加经济价值的水果、农产品以及地方性的道地药材是我们主要看的领域,后者主要是投配套服务。
界面新闻:你今年想怎么根据赛道成熟度把控投资策略?
李论:没有做起来的产业,比如肉牛、水产养殖,我们就自己投企业来做,已经涨起来的赛道比如粮食作物和农产品,我们投技术服务让他走向工业化,发展得不错的赛道,我们投公司时通过科技化的手段让它变得效率更高、标准化、更可控。
界面新闻:去年全年,已有大批与育种、智慧农业、智能装备、规模养殖相关的农业企业成功IPO,你现在看好哪些农业细分赛道出现龙头?
李论:有时候具体的企业得以快速成为行业龙头是由于综合能力,并不因为分在某一赛道。不过目前看,肉牛产业有龙头企业的苗子,蜂蜜产业、养蚕桑蚕产业里也有,蛋液行业比如黄天鹅很是不错。(今年1月,主打可生食鸡蛋的鸡蛋品牌黄天鹅完成了超6亿C轮融资,此前鸡蛋领域鲜有融资案例。)
All in农业:什么是Bottom up逻辑
界面新闻:熊猫资本是现在风投圈唯一All in农业的机构吧?
李论:我们唯一一家基金老大在看农业的机构,其他基金红杉也看农业,但老沈(沈南鹏)不可能自己看,IDG也看农业,但骁军不会亲自下场。
我们基金规模没那么大,如果投多个赛道,反而稀释了投资精力。
界面新闻:高瓴、线性资本投的一些有名气的项目极飞科技、爱科农都是偏科技端的,跟你们思路是否一样?
李论:这半年涌现出的几起农业投资跟我们想法不太一样。很多投资人不是投农业,而是投科技,只是应用场景在农业上。
真格基金投了千木知微,做电动拖拉机农用机械的,那个项目我去年在深圳聊过,真格按照投人逻辑投的,线性资本投爱科农是从AI角度投的。他们是Top down的逻辑,我们用Bottom up。
界面新闻:Bottom up和Top down具体指什么?
李论:Bottom up是明确分工,不同人守不同赛道,每个人花了大量时间研究一个赛道,之后把河里的石头都掰过来,看看决定投什么,有合适的石头就搬回家,没有就继续寻找,等待合适的人出现,再开那一枪。
有意思的是,我们过去的投资视角也是Top down,2016、17年我们对产业互联网有了些直观判断,从一个事情是否符合发展规律角度看的,那属于Top down。到了今天,Top down我想清楚了,就必须从Bottom up来构建对整个产业理解。
其实头部投资人的思路一直不太一样,原来很多美元基金投资人的习惯角度都是Top down,做宏观研究、做预判、国外类比国内,我觉得农业赛道应该是Bottom up视角,产业互联网也一样。
界面新闻:讲讲熊猫的年轻投资人怎么做农业研究吧?
李论:他们做大量企业访谈,去到大农村田头看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农用器械,各家循环水养殖技术做到什么程度,水产养殖产业的原有问题出在哪里:农药残留问题如何产生,补偿的效率为何不高,鱼苗的孵化率,水花的管理能力为何不行,原来的循环水养殖中能耗水平在什么程度?
国内所有做农业器械、循环水陆基养殖的项目我们全都聊过,贵州88个县我们去了一半以上。
在VC内部,养牛我亲自研究,但循环水养殖和农用机械两个细分,我们团队小伙伴理解的比任何投资人都深。
我们聊过的农业创业项目,所有创业者都回馈如果你们愿意投,可以单独开一轮融资。这点我非常自豪。
广义农业投资:垂直农场、FAAS与CSA
界面新闻:应该是2019年开始,美国创投资本有向垂直农场倾斜,现在农场即服务FAAS概念又兴起,对这些新模式怎么看?
李论:我觉得这两个模式挺好,也看好在国内落地。还有一个概念叫CSA,community Support agriculture社区支持农业,也可行。
农业在未来会跟体验相关,这种体验不是指农家乐,是人对土地的感觉,经济发达地区很多已变成这种模式,在日本大量农业都是CSA模式。垂直农业支持下的订单化农业,背后就是CSA。
农业提供了一种田园环境,跟文旅、订单相关。集齐500户人家,共同耕种200亩土地,雇佣一些农民来做好的有机蔬菜供给,这都有机会。
界面新闻:国内现在有这种CSA生态模式的创业公司么?
李论:有,北京有小毛驴,百丽家族在苏州、成都各支持了一个项目,2016年我们投过五百家,他们都在做这方面尝试,也遇到很多难处。
界面新闻:你们农业基金主题里有双碳,所投项目要符合怎样的标准?
李论:第一个硬标准是技术解决方案是否符合双碳,欧洲很多垂直农业项目我认为不符合,能耗极高,以色列、荷兰模式不完全可行;第二,我们希望所投项目能在生物固碳、生物碳减排上作出贡献,比如我们投的贝类养殖企业。
界面新闻:有声音认为可持续概念放在农业风投基金上为时过早,你怎么看?
李论:不会,国内农业现在正有机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国内地域辽阔,有可能实现全世界农业技术百花齐放。新疆的农业环境更多像巴西、阿根廷,江浙更像日本,云贵川更像西班牙。
界面新闻:农业赛道的企业有可能出现垄断么?
李论:中国的农业头部企业都远没有到垄断的程度,蒙牛伊利用市占率来看离垄断很远。
财务投资人已经机会不多
界面新闻:熊猫资本是技术型投资人多还是财务型投资人多?
李论:我们应该都算是技术型投资人。
其实只有中国出现了财务型投资人的概念,美国真正的VC只有沙丘街一条街,这个世界不需要那么多财务型投资人。
财务型投资人什么时候机会最大,世界发生重大变量的时候,比如移动互联网时代刚到来,没人有know how。到了最后,财务型投资人唯一能构建的优势就是规模优势。
界面新闻:那农业赛道不是财务投资人的主战场?
李论:农业赛道不是纯财务投资人的事儿,还是偏技术型的。市场一旦没有新增变量,无法通过高度不确定性挣钱,纯财务投资人一定是劣势的。
界面新闻:你是学生物出身,现在合成生物很火,会关注跟生物技术结合的农业方向么?
李论:到目前为止,我们更愿意只看纯农业。但比如通过微生物的办法做土壤改良,这种非常明确的赛道我们在看。
界面新闻:all in农业之后,还是专注投早期么?
李论:还是要坚持早期,但不是投的便宜就叫早期,我们现在不太在意项目的估值和单笔投资金额。要重新定义一下什么是早期,应该指我们是这项目的第一或者第二个投资人。
界面新闻:阶段上投早,还会考虑到对一些项目陪伴到最后么?
李论:好的标的会,且农业项目又很不一样,可以长期持有。全世界家族基金发展到一定阶段,都把农业作为压舱石的底层资产,比尔盖茨还有欧洲老钱,新贵阶层扎克伯格都在配备大量农业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