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经济与人口重心“西进北上”的大趋势

4月21日,青岛发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2-2024年),共列出了21个重大交通建设项目。

4月21日,青岛发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2-2024年),共列出了21个重大交通建设项目。

未来3年,青岛重点突破的交通项目都涵盖在里面了。

交通项目,能直观反映经济脉络的延伸方向,人口的流动趋势。

分析项目名单,涉及西海岸的有10个,涉及胶州的5个,是项目最多的两个区市。它们一个在胶州湾西岸,一个在胶州湾北边。

哪个地区的交通项目密集,要么将重点发展,要么就是经济等因素的背后推动。

这两年区市经济体量排名的升降,已经非常明显地折射出青岛经济重心向“西”和“北”的转移,如今交通项目的数量对比,更加佐证了这一趋势。

再者,随着交通短板的弥补与提升,胶州湾西岸与北岸的势头,或许会更为强劲。

21个重点交通项目涉及区域分析

21个重点交通项目,绝大多数在传统城区之外。城市外拓的趋势非常明显,说明了青岛的“城长”。

与传统城区直接相关的只有3个,一是唐山路公交换乘枢纽工程,另一个是青岛国际邮轮母港区综合客运枢纽,还有青岛能源输气干线项目。

项目类别上,公路项目9个,直接或主要受益区域为西海岸的3个,胶州3个,城阳3个。

涉及西海岸的3条公路,两条与董家口有关,是重要的出入港通道。

胶州的3条也很有看点,其中济青高速公路中线(潍坊至青岛段),介于现有的南线与北线之间,是连接济青的又一大通道。

所经过的济南、淄博、潍坊、青岛,是山东经济的“脊梁”。建成之后,各种要素会更便捷地往胶州聚集。

涉及城阳的3条,均为高速公路项目。

备受关注的4个铁路项目,全部与青岛“走出去”相关,也反映出青岛补短板的急切心态。

潍坊至烟台铁路

既有与周边城市的链接项目——潍坊至烟台铁路、莱西至荣成铁路,也包括接入南下北上大通道的项目——青岛至京沪高铁辅助通道铁路。

如果说公路项目让城区北部的城阳、胶州等地受益多,那么铁路项目则让更北部的莱西平度获益。

特别是潍坊至烟台铁路、莱西至荣成铁路项目,让两个市进一步融进胶东半岛圈子。

从项目分布上,还能看出未来区域经济的潜力增长点。

最明显的当属董家口,21个项目与其直接关联的有8个,5个港口项目全部在董家口,还有3条进出入通道。

董家口港已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能源聚集地。40万吨矿石码头保持着我国“超级矿船母港”地位,2020年LNG接卸量居全国第三位。

这两年,董家口从港口往产业领域渗透。

2021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2个、总投资500亿元,其中世界500强投资项目4个、30亿元以上项目4个。今年,计划新开工27个重点项目、总投资974亿元。

如此发展势头,对交通的需求势必暴增。所以,进出董家口的通道至为重要,对提升青岛在北方经济中的地位也有裨益。

本批项目中,还有一条青岛北部的大动脉——蓝谷至胶东国际机场快速通道项目。

这一项目,串起即墨、城阳、胶州,全长48.48公里,总投资228亿,为青岛有史以来建设投资最大的公路项目。

建成后,将有效填补青岛北部缺少一条东西向快速通道的空白。

项目的走向,与城市重心转移的趋势,以及政策的趋向基本一致。

在过去的10年中,承载人口增量最多的地区为西海岸,城阳则是青岛人口最“年轻”的区,0-14岁和15-59岁人口占比,均为全市最高。

在城市规划者的眼中,北部区域仍有很大潜力。

2022年青岛市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工作要点中指出:引导先进制造业有序向北集聚成群,增强城阳、即墨、胶州的产业和人口承载力。

这已经不是暗示,是明白无误地宣布,无论是产业还是人口,都要往北部引导。所以,不排除后期仍有相关扶持政策出台。

不夸张地说,西海岸与胶州湾北岸区域迎来了历史性机遇。而传统城区,则可能继续失去产业与人口。此涨彼伏间,压力增大。

2021年,3大科研院所搬出市南就是例子。中科院海洋所整体迁入西海岸,海洋地质所搬到了即墨蓝谷,海洋仪器仪表所则迁至位于胶州的上合示范区。

4月23日,青岛公布了10区市的考核结果,黄岛区、胶州市、即墨区处于优秀等次,合格等次包括平度、莱西、市北、李沧。

市北和李沧之所以排名居后,有多方面因素,而经济重心转移的大趋势不能忽视。

 

来源:青小岛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