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市场需求,“顾事说珐”如何试图让景泰蓝走出发展困境?

出身于景泰蓝世家的顾建伟,则是八零后中少有的从事景泰蓝工艺生产的人,三世传承的他,对景泰蓝未来的发展似乎更有一种使命感。

有着燕京八绝之首、国宝精粹之称的景泰蓝,常被国家领导人作为国礼送给外国元首,也因此频频出现在大众视野当中。而许多人都不知道,在全国范围内,专业的景泰蓝从业者已经不足600人。

出身于景泰蓝世家的顾建伟,则是八零后中少有的从事景泰蓝工艺生产的人,三世传承的他,对景泰蓝未来的发展似乎更有一种使命感。

顾建伟自己亲手创立了一间工作室“顾事说珐”,成为他立志传承景泰蓝理想的起点。工作室位于河北廊坊市大厂的一个农家小院里,三个生产车间里,共有十几位工匠进行珐琅器的制作。顾建伟的办公室位于最里面,两张大的置物架上摆满了珐琅器的胚胎和成品,茶桌上摆放的一套颇具设计感的茶具,则是顾建伟利用空闲时间亲手制作完成的。

大到摆件类的珐琅器,小到充满文艺气息的茶具,这里无不透露着这个八零后对当今景泰蓝工艺的个性解读和对现代生活美学的践行。但无时无刻不在的发展困境,也成为他不断突破自己的动力。

10个人的手工作坊,年销售额仅两百万,景泰蓝工艺究竟面临何种困境

爱摄影、爱健身、爱民谣,生活中的顾建伟是一个典型的八零后文艺青年,而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景泰蓝工艺美术师。景泰蓝又称为掐丝珐琅,盛行于明朝景泰年间。作为一个八零后,为什么会对有着近千年历史的传统手工艺产生浓厚的兴趣,顾建伟也自嘲是怪胎。

顾建伟出生于景泰蓝工艺世家,从小耳濡目染,对这项传统工艺有着极大的热忱,而真正让他下定决心要从事这项工作,是源于中学时代他和父亲的一次长谈。那个时候,正是国内景泰蓝工艺发展陷入低谷的时期,常年从事景泰蓝一线生产的父亲,身体状况日益不佳,传承父亲手艺的想法像一颗种子一般在顾建伟的心中生根发芽。

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顾建伟读大学的时候选择了艺术设计专业,毕业之后,直接跟随父亲参与到景泰蓝的制作当中。2013年,顾建伟成立了顾事说珐工作室。其中“说珐”二字,就凸显了其定位,诠释和解说掐丝珐琅工艺。

但即便是成立了工作室,其生产和经营模式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手工作坊的形式。从顾事说珐工作室面临的问题,可以窥探到整个掐丝珐琅工艺行业的发展困境。

景泰蓝是我国金属工艺品中的重要品种,制作景泰蓝首先采用紫铜制胎,接着工艺师在上面作画,再用铜丝在铜胎上根据所画的图案粘出相应的花纹,然后用色彩不同的珐琅釉料镶嵌在图案中,最后再经反复烧结,磨光镀金而成。景泰蓝工艺不仅运用了青铜工艺,又吸收了瓷器工艺,同时大量引进传统绘画和雕刻技艺,是集冶金、铸造、绘画、窑业、雕、錾、锤等多种工艺为一体的复合性工艺过程。因此,景泰蓝工艺的复杂性决定其大部分工序无法使用机器,只能通过纯手工来完成,难以批量化生产,脱节于主流消费市场。

另外,筷玩思维通过市场调查发现,目前,北京地区有20多家景泰蓝手工作坊,手工工匠在300人左右。再放眼全国,只有福建和云南部分地区还有总数不超过300人的手工工匠,而且大部分的工匠年龄都在50到60岁左右。并且这一技艺的传承模式大多是师徒授业或子承父业,代代相传。而八零九零后的一代人,对传统手工艺的认知度比较低,很少能够参与到其生产制作当中,这样就导致景泰蓝手工工匠的断层严重,这是制约这项传统工艺发展的最大因素。

因此,顾事说珐工作室从成立到现在,手工工匠的人员基本上没有扩增。一个只有10个人的手工作坊,每个月产量大概是30到40件珐琅器,年销售额在两百万左右,连顾建伟本人也觉得少的可怜。然而即使如此,他也要继续坚持。

从小的耳濡目染,让顾建伟对景泰蓝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责任感,他曾说:“这种绝技如果在我们这一代绝了,就是这一代的最大罪孽,如果我不做点什么,会遗憾终身的。”

目前,顾事说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一方面是手工工匠的人员不足问题,另一方面则是产品结构过于单一,主要以生产摆件为主,应用领域较为狭窄。

在拓展景泰蓝应用场景方面,较为成功的案例当属北京珐琅厂,其通过多年的自主研发,先后承接了中南海、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首都机场专机楼等国家重要外交接待场所景泰蓝建筑装饰工程,将景泰蓝工艺与现代建筑装饰领域进行了结合,实现了景泰蓝工艺应用领域的拓展。但这些探索基于的是国营大厂的各种资源优势,顾事说珐这样的小型工坊,则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探索出独特的出路。

成立景泰蓝产品开发实验室,顾建伟开始思考产品的市场化和生活化

景泰蓝作为“皇家绝技”,它从诞生时起就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有距离,发展至今,这种隔膜依然存在。尤其是景泰蓝工艺的繁复,生产周期长,造价高,产品实用性差等,制约着其在市场上的发展。很多人都说景泰蓝的工艺精湛,产品很精美,但是却很少有人愿意掏20万买一只景泰蓝的瓶子。因此,景泰蓝产品距离大众的消费市场,还有很长的距离。

另外,景泰蓝是一种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的传统工艺,发展至今,其花纹、瓶身形状没有大的变化,题材依然是以福禄寿禧、花鸟鱼虫等为主。长期没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新鲜血液涌入,就没有创新突破的基因,也不能符合现在人的审美要求,这也是目前景泰蓝发展中的另一大困境。

基于对景泰蓝工艺生存状态的担忧和对景泰蓝传承的责任心,顾建伟并没有一心只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室,而是充分的利用各种渠道去学习设计,并且结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组建起景泰蓝产品开发实验室。

由于顾建伟了解工艺制作,由他来担任实验室导师,能够结合工艺制作来指导产品开发,并提供工艺和场地支持。顾建伟及其团队表示,实验室的产品开发将以红点奖为目标,品质是达到或接近红点奖。

成立实验室的消息一经发布,就吸引了一批对传统工艺感兴趣的设计师的加入。目前,实验室成员已经开始研究设计茶罐和收纳盒等生活化的产品,摒弃了原有的一些古老且不符合现代审美的元素,融入新的普遍受大众欢迎的元素,但后期制作时将依然采用景泰蓝的材料和工艺来完成。

在市场推广方面,顾事说珐将先通过手工作坊生产小样,小部分的在京东等线上平台和部分城市的线下直营店投入市场,然后再收集市场的反馈,不断调整设计。通过这种面向市场的方式,顾建伟走出了一条产业升级之路。

虽然当前国家对景泰蓝的扶持力度非常大,如领导人赠送外国元首的国礼等,为规模稍大一些的工厂带来大额订单。但真正去思考景泰蓝未来发展的人并不多。一味地依靠政府的大额订单,只能换取短期的利益,从长远目光来看,景泰蓝这门工艺未来的发展还是要立足于市场需求。

实验室的成立将引发景泰蓝行业的一场变革,它对行业的发展有两方面的益处,首先能够基于商业应用,进行景泰蓝产品开发。开发新产品可以优化景泰蓝的产品结构,为景泰蓝产品进行了合理分级,将其分为消费级和收藏级,能满足实用和收藏两种市场需求,有利于产品的市场化,让景泰蓝产品走入普通人的生活。

另外,实验室的设计会涉及产品外观设计、产品包装设计、产品周边物料设计、产品宣传品设计等,有利于全面提升景泰蓝工艺设计师的综合能力。

筷玩思维认为,我们正在经历的是当代生活和艺术所发生的“审美泛化”的质变。一方面是“生活的艺术化”,特别是“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孳生和蔓延;另一方面则是“艺术的生活化”,它凸显为艺术与生活界限的日渐模糊。与其他学科相比,美学更需回归于生活世界来加以重构,这是由美学的学科本性所决定的。

追本溯源,中国本土的思想传统里面,历来就有“生活美学化”与“美学生活化”的传统。在中国古典文化看来,艺术与生活、美与生活、创造与欣赏、欣赏与批评,都是内在融通的,从而构成了一种没有隔膜的亲密关系。

忘记生活世界,终将被生活世界所遗忘。换句话说,有人使用的产品,也才是有生命力的产品。因此,艺术品的生活化也将是未来传统工艺品发展的重要趋势。

顾事说珐面临转型,计划成立珐琅制作的体验空间

顾建伟作为有着专业的设计学习经验的景泰蓝工艺美术师,与传统的手工工匠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能够有自己独到的设计思路,并且能够通过图纸呈现出来。这也是顾事说珐与大型景泰蓝制造工厂相比最核心的竞争力。

当然,作为传统手工艺品的图纸设计首先要考虑到其可行性,顾建伟一开始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这也导致他和工匠们的意见出现分歧。渐渐的,顾建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这一步,需要参与到具体的生产烧制环节。后来他进入生产车间的第一线,向老工匠们学习点蓝工艺,就是为了了解经过烧制之后会出现的颜色变化,避免出现不懂工艺,画出来的图没办法投入生产的状况。

就像他朋友圈里写的一段话一样,“有些事真的没有看起来那么容易,每一个弧度和肌理都需要反复捶打退火软化,这次试做才体会到什么叫千锤百炼!”

八零后的顾建伟善于吐槽更善于自我反省,能够清醒的认识自身的问题,并且能够针对大环境的变数作出及时反应。据了解,顾事说珐工作室目前所在的地区由于政府的重新规划,即将面临着拆迁,这个突发事件无疑会打乱景泰蓝生产制作的小生态圈。

“每每想到此,我晚上都睡不着觉。”顾建伟有些发愁。当然他也知道没有办法去改变大环境的时候,只能改变自身。

在大环境的变化下,顾事说珐工作室被动的转型升级已经是箭在弦上。虽然是受形势所迫,但是顾建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成立珐琅制作的体验空间的想法应运而生。成立珐琅制作的体验空间,一方面不需要太多的人力物力和太大的生产空间,另一方面还能打破现有的靠生产销售的模式,通过体验式的互动交流,吸引一批对传统工艺感兴趣的人,将景泰蓝的工艺向市场推广,让更多的人知道景泰蓝的价值。

结语

对于景泰蓝工艺的传承,八零后的顾建伟有自己的个性解读,而对于“匠人匠心”精神,他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匠”就是在只有一处开口的“匚”里面,用“斤”制的工具,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他说:“也许我们只是一间作坊,但我们在用心的做一件事,它承载着你我共同的梦想和情怀。”

抛开情怀,知识结构更加丰富,求新求变,顾建伟有作为八零后的优势,这也是他着手把景泰蓝工艺时尚化、生活化、亲民化运作的原因,这也是诸多匠人企业拓展生存之道的现实选择。形成稳定的商业运营模式的同时,提升品牌影响力也是发展过程中创始人要重点考虑的,顾事说珐工作室还需要打通产业链上的诸多环节,才可以真正立足于工艺美术品市场。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筷玩思维”(ID:kwthink),作者王依。本文已获转载授权,版权归筷玩思维所有,如需转载本文,请联系原公众号“筷玩思维”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