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又涨价,中科院弃之,被嫌弃的知网为何频赚黑钱

知网的商业模式究竟又是怎样的呢?借用市场地位随意收费的知网会被调查吗?

文|文化产业观察  范雅婷

知网又一次陷入“高价收费”的风波,被舆论再推风口浪尖。

近日,一则落款为中国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的邮件在网上流传。

该邮件指责知网近“千万级别”的续订费用和“苛刻”的续订条件,并表示因谈判无法达成一致,目前中国知网已暂停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对CNKI数据库的使用权限。

回想起那些年知网闹出过的热搜,多次都是因为“高价”。知网作为学术界的知识平台,为何会频频出现收费问题?探其背后,知网的商业模式究竟又是怎样的呢?借用市场地位随意收费的知网会被调查吗?

知网与“学霸们”的纠缠

今天起,中科院将停止访问CNKI数据库。

这是中科院图书馆面向全所用户发布的《关于即将停用CNKI中国知网的通知》中的消息。通知称:近期,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与同方知网就2022年全院续订CNKI方案未能达成一致意见,“CNKI数据库的全院访问将在4月21日停止。”

不用知网?或许会觉得这是一些不认真做学术的人在开玩笑,但中科院是名副其实的“学霸”聚集地。

中科院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是国家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是集科研院所、学部、教育机构于一体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作为学术界一支重要的知识研究队伍,中科院这次不是闹着玩。

而其与知网停止合作的主要原因在于——高价订购费,和知网合作多年,却遭到知网提出“千万续订费”的苛刻条件,且近些年来知网的续订费一直在连续上涨,“涨价”年均近20%。

这不是知网第一次被嫌弃要价过高了。此前因为频繁涨价的问题,知网与多所高校都闹出过“小矛盾”。

据媒体数据统计,从2012年至2021年的10年间,至少有6所高校发布公告表示暂停使用知网,原因均为知网涨幅过高。

2016年1月,武汉理工大学发布了知网停用的通知,称“由于续订价格涨价离谱,我校与中国知网公司的谈判不成功。”同年3月,北京大学也曾贴出即将停用知网的通知,称“不向商家过分的涨价行为轻易妥协”。

2018年12月,太原理工大学图书馆公告称,因与知网就续订价格及使用方式未达成一致,经研究决定,自2019年1月1日起,暂停访问知网数据库。

2021年,集美大学图书馆公告称,由于知网数据库资源价格不断上涨及预算原因,学校对订购方案进行了调整。

据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统计,2000年以来,知网每年的报价涨幅都超过10%,从2010年到2016年的(报价)涨幅为132.86%,年平均涨幅为18.98%。

除了不停涨价,上一次知网登上热搜,是因为侵权问题。2021年12月,89岁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将知网告上法庭,获赔70万的新闻登上热搜第一。

赵德馨教授是一名长期从事中国经济史研究的退休老教授,他撰写的多篇学术文章被知网收录。而知网不仅没有给予赵德馨教授应有的稿费,甚至连教授自己下载时还要付费。

去年 8 月,赵德馨教授一纸诉状将知网告上法庭。最终赵德馨胜诉,获赔 70 万元,中国知网表示“不再收录他的文章,已收录的也全部下架”。

在央视对教授的跟进报道中,可以看到一位九旬老人在平淡的日常生活中潜心钻研学术,对自己的学术研究以及论文传播这件事看得十分重要,而知网作为知识的分享平台,却做出了令学者和求知用户都心寒的行为。

只是个案不足以让知网成为众矢之的。大量同类的侵权事件、逐年上涨的订阅费、被万千学子吐槽的高额查重费,都已经是知网用户们的普遍认知。无论是高校师生还是普通网友,人们纷纷表示“天下苦知网久矣。”

知网到底赚了多少钱

所有恩怨的根源都在于利益问题。作为中国知识学术界知名度极高的网站平台,知网凭借自己的“霸主”地位揽了不少财。知网的高收费、乱收费背后,到底是是怎样的商业模式,助其运转得如此“风生水起”。

中国知网,即CNKI(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取意为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公开信息显示,中国知网是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始建于1999年6月,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

知网所属公司是同方知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4 年,同方知网主要从事互联网出版与服务业务,已形成“中国知网”(CNKI)门户网站,为用户提供《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和《中国博硕士论文数据库》等一系列产品。

图片来源:钛媒体

而同方知网是 A 股上市公司同方股份的子公司。同方股份2008年上市,第一份财报数据显示,同方知网2006年营收2.74亿元,当年毛利率48.5%。

此后14年间,同方知网的营收规模翻了三倍,到2020年达到11.68亿元。2020年全年,同方知网主营业务收入11.68亿元、归母净利润1.93亿元,毛利率53.93%;2021年上半年,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4.96亿元、归母净利润1892.70万元,毛利率为51.30%。

图片来源:IT之家

此外,从中国政府采购网公示的最新信息看,国内各大高校在购买知网服务上均开支不小。为购买知网2022年服务,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拿出103.4万元,武汉理工大学掏了127.85万元,清华大学更是花费188.03万元……

仅从部分高校在知网的订购费来看,就可知知网仅作为一个知识的搬运工,却赚取了高昂的利润。

(知网会员计费标准)

在我们大多数人眼里的知识分享平台,原本应该是神圣的,但通过其利用学术人对文章版权的不注意、利用求知者对知识学术的渴求、利用在同行业中的领先地位,赚取者有污点的商业利润。知网既不是学术知识的创造者,更不配做一个传递知识的分享者。

知网凭什么如此嚣张

在知网事件公布于世之前,从没想过一个学术知识分享平台的背后,牵扯了如此多不讲诚信的商业交易。

但可怕的是,即使知道知网如此赚钱让人不满,在撰写论文、搜集学术资源时,我们依然绕不开它。

上文提到的部分高校因高收费拒绝与知网合作,但这抵不过现实的打击。

在停用一段时间后,由于知网数据库资源内容的独有性以及其资源整合的一站式搜索在其他数据库很难实现,大部分高校迫于各种压力又继续与知网合作。

为何论文人苦于知网的不合理收费却依然受制于知网,从知识分析领域的行业格局来看,主要在于以下几个原因:

知识领域对中介平台的需求

按我们当下的使用习惯来看,海量的学者与成千上万的求知者之间必然需要一个专业的中介平台来提供服务。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才能物尽其用,提高效率。五花八门的知识资料库有专门负责运营管理平台的人,这对内容使用者是件好事。知网的运营公司也正是看中了这项服务的不可或缺性和利润空间,才能靠知网获得“稳稳的幸福”。

知网本身的影响力显著

(同类型知识网站不完全汇总)

相比其他同类型的知识数据平台而言,中国知网一直以来都是有脱俗的影响力。目前的中国知网早就拥有一个完善的大数据库,也有各式各样的分数据库查询,都涵盖了各种各样关键的期刊杂志参考文献。

正如许多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表示的那样,“知网数据库资源内容的独有性和资源整合的一站式搜索在其他数据库很难实现,已经成为学生和老师写作的刚需,不能不采购。”

从某种层面来说,期刊、作者、高校都被知网默默“收编”了,想在国内学术圈发展,知网是绕不开的平台。相比国内其他网站,知网的名气目前还来仍是极高的。

但尽管如此,这些都不是知网逐渐成为“求知路上的绊脚石”的理由。

在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知识的共享成本不断降低,作为知识中介的知网却不断提高收费价格,结果导致中科院这样的顶尖学术科研机构都要望而却步,无异于开时代倒车。

多行不义必自毙。知网在一场场闹剧中将自己的口碑与形象推向谷底,且其利用自己现有市场地位不断无理由涨价,迟早将为自己买单。

结语

知网与中科院的事件引得多方关注,人们日报评论知网:“知识无价,收费有据,但一种商业模式屡屡冲撞公共利益,频频敲打世道人心,乃至不时打法律擦边球,确有反思必要。如何平衡商业逐利与公共利益关系,该有个说法了!”

专家认为:“拥有市场支配地位本身是合法的,只有滥用这种地位的行为才可能违反《反垄断法》”,知网是否涉嫌行业垄断,还需要持续的长时间调查。

数字化时代,我们对知识资源的需求不会消失,但伴随知网露出的种种问题需要逐个解决。在知网真面目逐渐揭露、其他平台不断冲击的时代,知网还想继续带着问题赚搬运工的钱,应该不会再那么容易了。

部分资料参考:潇湘晨报、半岛都市报、央视网、半月谈新媒体、中国新闻网、新周刊、虎嗅、钛媒体、半岛聚焦

美编:王丽雯

推广:潘奕霖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