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吴容
编辑 | 马越
操心你的口红色号和发色,帮“选择困难症”的你挑选生日穿的裙子……这一系列温柔而耐心的举动来自于你们的“老公”彭于晏——因为在上海隔离太无聊,这些天来他几乎“住”在了Instagram(以下简称ins),对于网友们的私信、快拍轰炸都异常活跃地回复,变成了热心客服葛格、隔壁小彭。
当收到超级大帅哥的回复,不少网友都说,要把这个幸运的经历写进简历里;也有网友认为彭于晏回复消息比自己男朋友还快,“彭于晏能处!有私信他是真看”。
更有网友总结了彭于晏的回复规律,比如分享美食、美景和美女,他乐于“批阅”;对于运动健身的帖子会积极“翻牌”;选不出来手机壳和美甲的时候,会有点搞笑说“看起来很重”、“剪了它们吧”;也有“认错”表情包的时候,以为杰尼龟是红龟儿(哈,是红孩儿吧?);紧跟潮流的他也爱MBTI测试;另外,如果只是摆出高考模拟卷让解答,彭于晏只会已读不回哦。
“彭于晏ins”之所以能引起广泛讨论,尤其是受到女网友的追捧,一定程度上在于通过网络的交流,彭于晏贴心幽默的话仿佛可以带来“网恋”的错觉,尽管这感觉也许是短暂而虚幻的。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颜值和影视作品里的表现,明星本质上是长期处于被关注状态下的职业,当“下班”之后,身处在居家隔离之中,他/她也和你我一样是普通人,独居、做饭、上网冲浪,以及努力稳住自己的情绪小宇宙等,这些生活的截面让人产生了更多的亲近感。
当明星或意见领袖也是这样苦中作乐,人们会觉得自己不再孤单,找到与自己品味、兴趣或遭遇一样的群体,亦会获得更强烈的认同感或者“跟他(她)一样”的自我安慰。
截至目前,虽然还没有看到相关品牌进行借势营销。但在过去,借助这样的心理和明星效应来开展的营销案例并不少见。无论是邀请明星打卡餐厅、环球影城来制造“偶遇”,还是种草明星同款等,都是相似的机制,赚足了噱头的同时,也让本来追星的狂热逐步变成了拔草的快乐。
此外,随着消费者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数字化渠道里,消费品牌在应对社交媒体热点的速度被被要求越来越快,借势营销的玩法也有高的追求,不再是简单的代言、拍广告或者微电影,而是追求互动和体验更多的线上社交营销。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宠粉”把明星粉丝变成品牌粉丝。这对于一些需要在极短时间内“破圈”的新消费品牌而言,是更有回报率的玩法。在“彭于晏ins”的话题下,宠粉也将变得更顺理成章,品牌们还不抓紧时间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