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面 | 黑土地保护法草案二审:突出对粮食安全保障作用

近年来,我国黑土地总体处在亚健康状态,黑土层中的有机质含量已经降到“临界值”。因此,从2016年开始,我国就启动了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东北三省一区也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来保护黑土地。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程大发

编辑 | 翟瑞民

黑土地保护法(草案)日前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进行二次审议。

据法治日报报道,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分组审议时普遍认为,草案二审稿进一步规范了黑土地保护的刚性约束,压实了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职责,理顺了条序结构,增加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置,变得更加完善。同时,围绕建立长效保护机制、法律责任等内容,与会人员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

此前在2021年12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曾对黑土地保护法草案进行初次审议,会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将草案印发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的省级人大等征求意见;并在互联网上公布草案全文,征求了社会公众意见。

黑土地是指拥有黑色或暗黑色腐殖质表土层的土地,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适宜农耕的优质土地,被称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我国东北平原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行政区域涉及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内蒙古东部的部分地区。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和县域耕地质量调查评价成果,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面积约2.78亿亩。

上世纪50年代大规模开垦以来,东北黑土区逐渐由林草自然生态系统演变为人工农田生态系统。根据《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2017—2030年)》,由于长期高强度利用,加之土壤侵蚀,导致黑土地有机质含量下降、理化性状与生态功能退化。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专家组组长、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建设专家组副组长韩晓增从事黑土地研究40多年,他介绍,从多年野外观测和研究结果来看,近年来,我国黑土地总体处在亚健康状态,黑土层中的有机质含量已经降到“临界值”。因此,从2016年开始,我国就启动了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东北三省一区也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来保护黑土地。

“黑土地保护法就是要把保护措施以国家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韩晓增说,他参与了草案的起草和讨论过程,草案一个重要的意义是,首次对黑土地保护的范围有了明确界定,“相当于界定了违法和非违法的边界。”韩晓增说,此前,黑土地保护的界限不明,也导致了一些执法不准确的事件发生。

韩晓增向界面新闻介绍,黑土地保护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就是保护黑土层、保护黑土层中的有机质,保护黑土地的持续高效的生产能力。

4月1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举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臧铁伟曾在记者会上介绍,根据审议意见和各方面意见,草案二审稿主要做出如下修改 :

一是完善有关黑土地范围的规定,并做好本法与相关法律的衔接。二是突出黑土地作为耕地对粮食安全的保障作用。三是加强黑土地保护科技支撑和技术服务。四是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注重发挥市场作用,同时也强调要依靠基层组织和农民。五是进一步完善法律责任,增强针对性,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据中新网消息,草案二审稿增加规定:黑土地应当用于粮食和油料作物、糖料作物、蔬菜等农产品生产;划入永久基本农田的黑土地应当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韩晓增表示,这明确了黑土地的使用功能,也突出了黑土地对粮食安全的保障作用。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邹文秀介绍,目前,我国黑土地保护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要在黑土保护的过程中实现耕地产能的提升,“不仅要提升黑土地的质量,也要保障粮食的产量。”

1月20日,农业农村部明确“确保粮食安全”为2022年“三农”重要工作的路径和目标之一。界面新闻注意到,作为2021年粮食产量最大的省份,黑龙江在《2022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曾提出,今年粮食产量预计达到1500亿斤以上。

“世界上其他黑土地区,比如乌克兰大平原或者美国密西西比河平原等地具有‘人少地多’的特点,可以采用年际间休耕、季节性休闲等方式保护黑土地。但是我国不同,面临的是‘人多地少’的现状,保障粮食产量是我们的刚需,因此,我国黑土耕地需要在利用中保护,在保护中利用。”邹文秀说。

4月起,东北逐渐进入全面春耕期。过去几十年中,一些不正确的农耕方式导致了黑土层的退化和范围缩小。目前,农业农村部及三省一区主要是通过经济补贴等方式,鼓励农民采用能保护黑土地的正确春耕方式。

邹文秀介绍,在实际农业生产中,秸秆还田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保护黑土地措施。对于水稻田来说,由于土壤长时间处在淹水状态,有机质下降得比旱田较慢,长期还有增加土壤有机质的趋势,但面临着土壤结构差的问题,因此,需要通过秸秆还田等方式改善土壤结构,“比如降低耕作层土壤容重、增加有效孔隙等方式促进水稻根系生长。”

而对于旱田,玉米-大豆轮作也是一种重要的保护黑土耕地措施。“大豆具有肥田、改善土壤结构的作用,有利于‘藏粮于地’,同时它也是一种能够共生固氮作物,因此,种植大豆也能够减少氮肥的施用,从而实现黑土地的绿色生产。”邹文秀表示。

韩晓增介绍,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对不同质量的黑土地的保护措施主要分为四个方面。

首先针对黑土地里黑土层非常厚、有机制含量非常的土地——大约占20%左右,这些耕地质量比较好,主要通过秸秆还田和增施有机肥的方式补给黑土层中的有机质;其次,针对黑土层很薄、有机质很少的,在采取秸秆还田和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还需要通过玉米大豆轮作等肥沃耕层构建技术提升黑土地产能达到保护目的;第三,对有白浆层、钙化层等‘有病’的土壤,需要进行改良;最后就是对于水蚀和风蚀的黑土地,要采用工程、农艺和生物措施进行综合治理,控制风、水等外力对于黑土层的侵蚀。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