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编辑 | 谢欣
3月以来,奥密克戎带来的新一轮疫情波及多地,全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过17万例。
3月2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要求,全国每个省份至少要有2-3家方舱医院,即使现在没有建设,建设方案也要能确保迅速建成投入使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称,在当前疫情形势下,方舱医院仍然是用于对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的较好方式。
目前,全国各地均正积极落实前述要求。以广州为例,4月10日,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介绍,目前,位于广州琶洲国际会展中心的广州新方舱医院正在建设中。而海南省也已在海口建成首座方舱医院,占地近3万平方米床位2000张,可确保在接到疫情防控指挥部投入使用指令后2天内快速投入使用。
4月12日,参与多地方舱建设的中建八局相关人员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中建八局在各地均在抓紧时间建设方舱医院。
根据广州琶洲国际会展中心的现场展板介绍的情况,广交会展馆A区设置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3个大区域。展馆1—5作为5个污染分区,共设计约3450个床位。医务和后勤保障人员不在展馆内住宿,展馆6作为储藏区,展馆8作为医务人员半污染区设置卫生通过区。核酸检测设置在展馆8北侧入口处,采用室外移动设施,在北侧仓储区域设置物品消杀。

每个分区设7个护理组团,每个护理组团约100床,都设有相应固定的配套医护站。医护站沿柱边设置,靠近新风口附近,利于通风换气。每个区中7个组团围合的中心区域设置图书角、娱乐角、开水点,并在靠近中部护士站一侧设置抢救、监护区域。每个区设室外临时卫生间,卫生间污水单独收集处理。
海口方舱医院则利用海南省国际会展中心三个场馆作为建设地点,其中6号馆、7号馆为病人收治区;8号馆为医护办公、安保后勤与物资存储区。医院占地面积近30000平方米,历时8个昼夜,已于4月8日完成7号馆基础设施建设。
据悉,项目建设包括集成板房卫浴系统、负压通风系统、强弱电系统、智能信息化系统、室外给排水管网、污水处理站等。目前7号馆已实现100%建成。目前,海口方舱医院配置医务人员485名,其中70%具有新馆疫情防控经验;后勤保障人员320名;床位2000张。
3月22日,焦雅辉披露,截止当时,全国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方舱医院有33家,分布在12个省的19个地市,其中建成的有20家,在建的有13家,床位总计3.5万张。这些方舱医院主要集中在吉林、山东、云南、河北、福建、辽宁等地。
“方舱医院”概念来自军队,常指临时搭建、便于移动的医院,是一种模块化的卫生装备。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武汉等多个城市都启用过方舱医院。
需要注意的是,界面新闻记者梳理发现,国内各地对方舱的定义其实并不明确,也不尽相同。有的地方称为方舱医院,而有的地方则称为方舱隔离点。此外,辽宁沈阳、福建泉州等地还将其称之为“健康驿站”。整体而言,方舱医院是“小型医院”,接受轻症和无症状患者;方舱隔离点更像是集装箱宾馆,用于疑似、密接人员的隔离。
其中,“健康驿站”这个称呼在国际旅客入境接受集中隔离期间更被人熟知。2021年6月,广州是国内率先建立入境旅客集中隔离设施的城市。当时,广州筹建了占地25万平方米的“国际健康驿站”,选址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远离市区。“国际健康驿站”设置5000个独立房间,用以接纳入境隔离人员,已于当年11月5日正式投入使用。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的《方舱医院设置管理规范》则明确要求,方舱医院要配备一定比例的医务人员、医疗检测设备、抢救药品和氧气,保证方舱医院能够进行基本的病情监测和治疗,以及病情变化时能够及时转诊。
在功能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此前曾表示,方舱医院主要收治有生活自理能力的60岁以下的无急性发作的基础病和精神疾病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
王贵强指出,诊疗要求有几个方面:一是有重症高风险的轻型病例,建议使用一些药物治疗,尤其是抗病毒治疗,一般的轻症病人可以用一般的对症支持治疗,包括中药;二是密切监测所有患者的病情变化,尤其要高度关注有基础病的、年龄偏大的重症高风险人群,如果发现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并且联系120车辆尽快的转到定点医院进一步的诊疗。
参与多次方舱建设项目的美的集团楼宇科技事业部相关负责人周书灏则认为,重症性方舱建设将成为之后的建设趋势,可能会转化成为当地的公共卫生中心。例如,甘肃省已建成的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移动方舱重症监护病房及发热门诊设施设备。他表示,当疫情结束之后,这类重症传染病房可能就会转换成普通的重症病房。如当疫情再次发生,则可以快速的再转化。其中的核心点就是清洁区与污染区的互换。病房回来清洁区。
周书灏告诉界面新闻记者,目前国内方舱有三种类型的方舱,分别为临时性、半永久性与永久性。临时性方舱为快速隔离大量增加的无症状传染源;半永久性方舱兼顾隔离与治疗功能;永久性方舱为具有完整的治疗功能的负压型重症方舱。
周书灏表示,目前国内多数为临时性方舱,是为了隔离传染患者使用。它们主要是由大型公共建筑临时搭建而成的。这种方舱的需求就是快,能够将大量快速增长的感染人群进行隔离。
界面新闻记者了解,从目前各地的建设进程看,临时性与半临时性方舱建设选址偏向于就地取材,有着基础配套和大面积场地的体育场馆、会展中心、厂房仓库最为常见,如现在广州正在改建的方舱医院,便选址于广州琶洲国际会展中心。此外,已经完成“三通一平”(即,建设项目在正式施工以前,施工现场应达到水通、电通、道路通和场地平整等条件)的建筑工地也可快速改建,总体来看,从设计到最终交付,方舱建设的工期一般都不超过一周。
因此,如何在短时间内防止隔离点内的污染扩散是方舱医院建设工程中最主要的一点。即,需要达成所谓的“三区两通道”,指传染科为隔离病人与易感者所划分的特殊区域和通道。三区即清洁区、污染区和半污染区,两通道是指清洁通道和病污物通道。
而在其中,一个核心的难点便是必须保证空气是从清洁区流向污染区。而被污染区的空气不会倒灌回清洁区。
周书灏指出,方舱隔离点多是矮隔断,建筑结构漏风,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形成传统的负压环境来保证污染不外扩。因此,为了保证患者在隔离点的舒适度与符合传染科隔离标准,美的集团主要采用智慧家居事业部的空调系统,控制场馆的整体风量,通过控制空气流动方向,划分出“三区两通道”,空气由外进内,保证污染不会外排。
周书灏指出,因为每个临时性方舱选址不尽相同,需要因地制宜,暂时还没有一个统一性的建设标准,但最主要的核心是做好清洁区域与传染区的区分。
虽然大部分设置可以用标准化设备解决,但还是会遇到需要定制化的情况。如,隔离场所在的场馆原本为高大的体育馆,对空调系统送风排风的压力要求就特别高。此外,还会按当地疾控要求配备pcr实验室,方便就地检测;移动的影像中心,对患者做影像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