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专家详解:上海为何要持续坚持动态清零?

当前,上海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从严从紧从实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原祎鸣

界面新闻编辑 | 许悦

上海新冠疫情仍在高位运行,4月9日,上海新增1006例本土确诊病例和23937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但好消息是,上海本轮疫情已有1.1万余名患者出院。

当前,上海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从严从紧从实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界面新闻记者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薛迪、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吴少龙分别进行了专访,探讨为什么我们要努力实现动态清零。

界面新闻:面对新冠变异毒株奥密克戎的亚分支BA.2,为何疫情防控形势更为复杂严峻?

薛迪:奥密克戎最大的特点除了传播速度太快,还有一点是无症状感染者比例很高,病毒的传播是隐匿的。此前新冠病毒感染的时候,感染者一般会出现症状,会到医院就诊。现在大多数感染者没有症状,很难被发现,也就更容易蔓延,主要依靠筛查的方法来发现感染者。因此,在发现有症状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时,可能已发生社区传播。

界面新闻:上海的疫情吃紧,何时能回归正常未可知,为何仍然要坚持管控和动态清零政策?

薛迪:由于新冠病毒的传染性与易变异性特点,因此需要有防控的策略与措施。一般而言,在疫情防控策略与措施制定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疫情防控策略与措施对人群中的个体与总体的健康影响、经济影响,包括经济风险与可能获益,以及社会影响。

从公共卫生伦理的角度,公共卫生措施制定需遵循有效性原则、比例原则、必要性原则、最小侵权原则和向公众阐明正当性原则。为此,在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的策略与措施制定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策略与措施对新冠病毒感染及健康影响的程度,对医疗与公共卫生资源配置的影响及因此产生的其他健康影响及可能的健康风险;对社会和个人的经济影响,如损失或获益;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如百姓的工作和生活影响、社会运行与管理的影响等。

吴少龙:面对新冠病毒的时候,人与人所面临的危险并不是等同的,虽然每个人都有感染与死亡的可能性,但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奥密克戎对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是更不利的,对年轻健康的人群的影响较小。所以我们是必须要进行管控的,但管控的同时也要注意配套的公共措施是否落实到位,要考虑癌症患者、血透患者、孕妇生产等一系列问题,不能因为新冠会导致死亡就让另一部分人陷入危险之中。

如果不进行隔离,就会出现大量的死亡病例,虽然奥密克戎的死亡率比较低,但其传染性太强,感染人群的基数很大,如果大面积人感染,一定会有更不好的负面影响,香港就是一个案例。

现在的上海只能严防死守,不要让其外溢,没有更好的办法。从深圳经验看,基于早期严防天天核酸的防控体系可以战胜奥密克戎。国外假装是流感彻底放开,必然会被病毒反复教育。只要统一思想,疫情防控优势不会变成劣势。

界面新闻:上海目前遇到防疫困难还可能和哪些因素相关?

薛迪:上海除了有着大城市人口密集度高的特点外,更重要的是上海这两年始终保持较开放的状态,有国际机场、国际港口,是外来人员与物品的重要入境口,与国内其他地域也有密切的人员与交通运输往来。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