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冰会客厅 | 与上海画家村“始作俑者”刘刚,追忆似水年华

作为上海画家村的创办者,艺术家刘刚追溯了当年的往事。

撰文 | SU

来源 | 苏冰会客厅

访谈地点:刘刚工作室

【前 言】

今年距上海画家村的诞生,整整过去了二十年。时间飞逝,油画专业出身的刘刚,在2001年租下了浦东大道五莲小区一幢已闲置三年的24层高的商务楼,并成立上海画家村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致力于艺术产业化。

上海画家村的诞生,一时间吸引了近200名画家从五湖四海慕名而来,他们在同一幢楼里生活、创作和交流。由于从筹办起就得到了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上海画家村在开张几个月内,就被诸多媒体关注。然而好景不长,2003年,画家村被物业公司通知:此楼已整体出售,望“村民”们根据租赁协议尽早腾出住房。2004年6月,上海画家村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迁出这幢大楼。画家村从成立到解散,只有三年时间。

画家村解散后,刘刚将自己的创作空间搬到北外滩艺术区,仍然保持着和其他画家的交流,他的创作灵感也从未停止过。

当年入驻过画家村的艺术家有一长串名单: 史建 彭蓬菁 宁佐弘 艾应栩 朱永红 朱神刚 刘非 土风 刘斌 贾布 徐小国 爱国 吴晓申 张旭波 刘竣 王昆 吕晓文 潘海 赵春 林中江 蔡红 周云侠 张文华 王耀华 李增国 潘海 尹恩江 韩峰 李国芳 苏胜前 朱文清 顾亮 蔡小华 余威 霍广成 刘伟光 陶文元 方亮 向光 金红梅 冯贵林 周军 胡杰 王瑞浩 孟晓为等等……

苏冰:作为上海第一个艺术家聚集地的“始作俑者”,你最早是为什么想成立画家村?

刘刚:我原来是公务员,但我这人不喜欢管人,也不喜欢被人管,就选择了自由职业,最早是在金茂做了一个画廊,接触了很多国内外的画家,我当时想北京有一个圆明园画家村,上海这么大的都市,这么多的艺术家,应该也有一个画家村。大概是1999年底,我和一个朋友聊到这个设想,朋友问我既没有钱,又没有政府靠山,怎么做这个事?我说你等着,三个月之后,我就带着他到浦东一栋24层的大楼面前,一抬头,上面写着“上海画家村”,然后他就呆掉了。

苏冰:当时你是怎么找到这个场地的?

刘刚:因为当时上海很多楼盘都是闲置的,有很多房地产商愿意合作,浦东大道这里交通比较方便,公交车直达人民广场,我就选了这个地方。跟房地产物业谈了比市场价便宜一半的租金,然后我就不加一分钱地租给画家们。

苏冰:画家入驻情况怎么样?

刘刚:最开始,大概有20多位画家入驻,画家村一共24层,每层8个套房,总共有192套。当时不知道是周围的居民,还是谁透露给媒体,《旅游时报》写了一篇《浦东有个画家村》,报纸刊发第二天,我就接到无数个电话,全是媒体打来的,说要来采访。一时间,大量国内外大大小小的媒体都疯狂轮番报道,很多都是整版报道。有时候我一天得接待五拨记者。新加坡电视台、日本NHK也来拍过专题片。

来源:旅游时报

苏冰:听说很多艺术家申请入驻画家村,那时你是怎么选择入驻艺术家的?

刘刚:自从2001年5月成立以来,直到2001年11月,我们收到了500多位艺术家入驻申请,很多人都是看到报道慕名前来,有些老外甚至拿着国外媒体的报纸找过来。后来经过由6人组成的艺术评委会,筛选后留下了130多位艺术家。

访谈过程

苏冰:这么多艺术家居住在一起,管理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吧?

刘刚:对。这么多人是我始料未及的,我最初想的比较简单,就觉得艺术家应该都是善良可爱的,大家兄弟姐妹们住在一起,聊的都是艺术,多开心。但将近140多位艺术家聚集在一起,各种问题都出现了,我后来也理解其实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矛盾,这是很正常的事。因为运营画家村,造成了我自己个人没有时间创作和绘画,每天就是面对艺术家和媒体,解决各种问题,只有偶尔会挤出点时间来画画。

苏冰:当时画家村的房租是多少,有赚钱吗?

刘刚:我做画家村,不是为了赚房租这个事情。后来有人跟我吵架,说我赚很多钱之类的,我就说你们来我工作室,我给你看我跟物业签的合同,当时争取到的优惠房租,每月300元-550元,我一分钱都没加,转租给艺术家,除此之外还自掏腰包请了管理团队和十多位员工,为大家免费服务,做策划办画展等等。

刘刚主办的上海画家村世纪广场艺术展现场照片

苏冰:这个项目维持三年也是挺不容易的。

刘刚:是的,很不容易,后来因为中国房地产热了,房子好卖了,2003年8月28日,画家村就被通知因楼房整体出售,年内将安排30%-50%的用户入驻,所有人必须在短时间撤离。当时我觉得无可奈何,有一种失落感的,《新闻晨报》出了一篇报道——《画家村载不动艺术梦》,文章一出,所有媒体又过来采访。我接到无数的电话,其中有很多是上海市民打的,有一位市民说:“你们这画家村解散了,外地艺术家没地方去,我们家里有一个房间可以免费临时给他们用”。当时听到这个,我眼泪都要出来了,很感动。

来源:新闻晨报

苏冰:画家村结束后,我记得一部分艺术家去了M50-莫干山50号,还有艺术家去了朱家角和泰康路,现在回想起来,你当时做的画家村,对整个上海当时的文化生态是起到积极意义的,上海第一次聚集了那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艺术家,给这个城市注入了文化活力。

刘刚:总体而言,那是90年代末期到20世纪初。年轻人想来上海闯荡就来上海,当时在上海租房比较麻烦,但浦东画家村解决了这个问题,年轻艺术家带着铺盖来就行了。

年轻时的刘刚在上海画家村接待领导

苏冰:解散过后有想过重新成立画家村吗?

刘刚:其实,画家村解散后,陆陆续续有很多项目机会找上门。上海绿地集团当时找我在青浦规划建造一个国际艺术城。大概2000亩地,在我的规划里,所有的元素,无论是绿化、道路还是建筑,完全是用艺术的形式去呈现。已经不仅仅是艺术家工作室,还包括艺术馆和国际性画廊的分馆,当时还聊了3-4所艺术类大学,希望他们的分校可以设立在这个地方。当时和绿地总裁、副总裁和财务开完会,会议当场就签了合同,他们打算投资二三十亿在这个项目上。青浦区政府看了这个事情也开心,只不过后来有文件要求,农用土地超过510亩,不允许建设。这个事情最终就不了了之。如果没有这个文件,估计这个项目就成了。尽管如此,我一直觉得上海的文化产业会越来越好。

刘刚艺术工作室

苏冰:2007年后,你就只专心创作了?

刘刚:是的,2007年我搬到现在北外滩艺术区这里,一直在从事个人艺术创作,虽然也接触过商业项目,但感觉大家都比较急功近利,因为中国房地产快速发展,他们都想利用艺术家造势的同时,又想赚艺术家的钱和房租,我觉得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后来我就想,算了,这些事跟无关,我就自己在这画画好了,2007年到现在,越画越安静。

艺术家刘刚与策展人苏冰合影

艺术家刘刚

近年展览节选:

2011 真实语境《面对面》——刘刚个展(上海)

2014 “各就其位”当代艺术中的自我建构 (上海)

2015 “醒春”中国当代艺术展 (阿布扎比,阿联酋)

2017 “第二性”刘刚艺术作品个展 (上海)

2018 “重复的力量”刘刚《大器》系列作品个展 (上海)

2019 “器﹒至”个人作品展(上海)

 

来源:SU 苏冰会客厅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