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35年,看看你家是否“圈”进现代化西安都市圈

我省咸阳、铜川、渭南、杨凌等地以西安为中心,相向一体化发展、协同联动发展趋势日益明显

文|张维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同意《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成为目前西北地区唯一一个国家批复的都市圈发展规划。3月25日,陕西省政府正式印发实施。

4月1日,陕西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省发改委副主任李生荣、西安市发改委副主任冉红斌就《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介绍了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培育建设西安都市圈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已经成为承载发展要素、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空间载体。省发改委副主任李生荣介绍说,西安都市圈地处我国“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中,陆桥通道横轴和包昆通道纵轴的交会处,是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区域,是西部地区发展条件最好、经济人口承载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大局和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在关中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下,我省咸阳、铜川、渭南、杨凌等地以西安为中心,相向一体化发展、协同联动发展趋势日益明显,特别是西安获批国家中心城市后,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西安都市圈空间形态已初步形成。”李生荣说,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以完善西咸新区管理体制机制为切入点,推动西安—咸阳一体化迈出了坚实步伐,也为西安都市圈建设奠定了工作基础。可以说,培育建设西安都市圈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到2025年,西咸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

对于广受关注的都市圈范围,李生荣说,西安都市圈范围包括西安市全域(含西咸新区),咸阳市秦都区、渭城区、兴平市、三原县、泾阳县、礼泉县、乾县、武功县,铜川市耀州区,渭南市临渭区、华州区、富平县,以及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面积2.06万平方公里,2020年底常住人口1802万人,地区生产总值约为1.3万亿元。

《规划》全文共分为12章40节。《规划》提出,坚持统筹规划、一体布局,坚持创新引领、开放支撑,坚持文化传承、彰显特色,坚持绿色发展、集约高效,坚持改善民生、共建共享5项基本原则,统筹安排2025年发展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到2025年,西安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圈内城镇发展水平和承载能力明显提升,城市间同城化协调发展机制更加健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更加协调。到2035年,现代化的西安都市圈基本建成,圈内同城化、全域一体化基本实现,发展品质、经济实力、创新能力、文化竞争力迈上更高水平,全面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和历史文化魅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构建“一核、两轴、多组团”总体空间结构

《规划》优化都市圈发展空间格局,提出了构建“一核、两轴、多组团”的总体空间结构,主要包括强化都市圈核心区引领,推动形成东西、南北两条发展轴,推动重点功能组团建设,以及促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

李生荣介绍,“一核”是指西安市中心城区、咸阳主城区以及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沣西新城构成的都市圈核心区,面积1923平方公里,占都市圈规划面积的9.3%。核心区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推动西安中心城区瘦身健体,全面提升西安核心辐射带动能力,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推进都市圈核心区率先实现同城化,带动全域一体化发展。

“两轴”是指东西方向依托陇海、南北方向依托包茂等交通大动脉形成的都市圈两条经济发展轴,既聚集了都市圈主要产业集群,也贯穿了横纵两条城镇带,构成了都市圈人口经济分布的主要形态。

“多组团”是着眼都市圈整体性功能布局,积极推动重点毗邻板块一体化协同发展,打造一批产城融合、功能完备、生态宜居、交通便捷的都市圈特色功能组团,形成都市圈经济、生活、生态、安全等不同功能单元,多点支撑都市圈发展。主要包括富平阎良组团、高陵泾河新城三原组团、空港新城咸阳经开区组团、临渭华州组团、耀州组团、杨凌武功周至组团、乾县礼泉组团,这些都是都市圈特色功能单元和产业发展承载区。李生荣举例说,空港新城咸阳经开区组团以发展临空经济为重点,杨凌武功周至组团聚焦发展城市型现代农业。

    

来源:三秦都市报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