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冰会客厅 | 苏冰与他的“探班1000位青年艺术家”计划

“探班1000位青年艺术家们工作室”计划,打破了艺术圈的思维定式,兼容并蓄、博采众长。

撰文/来源:EST时尚创意人才数字社区

苏冰:艺术策展人,2003年在莫干山50号成立个人工作室,2004年参与筹建苏河现代艺术馆, 长期致力于多维跨界艺术策展及青年艺术家文化生态研究工作。2014年开始,苏冰开始探访青年艺术家群体,并逐步建立了完善的项目运营机制和艺术家数据库,并策划组织了上百个国内外艺术展览和公共空间项目,让艺术进入更多公众空间和视野。

策展人苏冰

Part 1

多维跨界策展人

苏冰,上海人,早年以艺术家的身份踏入艺术这个充满魔法的城堡。在苏冰的记忆中90年代的中国对于专业的艺术家而言关于艺术的资讯十分匮乏,艺术对于公众的认知更是如同空中楼阁。“我之前其实也是一位初出茅庐的艺术新人,那个时候不像现在,有这么多的资源和资讯可以触达。那个年代的青年艺术家处境是很艰苦的,没有足够的舞台供他们展现自己。”苏冰不愿意看到很多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家被大环境淹没,所以他放弃了艺术家的身份,在2005年,转型成为一名策展人,并于2014年启动了探访青年艺术家工作室的计划。“我要成为他们向外界展现创意的桥梁,策展人就是起着桥梁的作用。”苏冰这样解释自己成为策展人初衷和看法。

2019 深圳 “另一种光”新媒体艺术展

春泥护花,燃蜡亮人。苏冰在策展人生涯中发现艺术圈面临的一个困境:“我发现各行各业都是一个圈,比如设计圈、娱乐圈、金融圈……艺术也是一个圈子。但是艺术不该是局限在自己的圈子里发展,而是需要破圈,来与其他圈子融合的,这样才能激发出新的创意和灵感。”于是苏冰在2006年“outlook出街艺术设计展”上提出了跨界的概念,苏冰认为艺术未来一定是跨学科、跨领域的交叉。“简单来说:不同的学科间相互交融合作,以一个更开放的视角看我们所生活的世界,这其实就是多维跨界”苏冰解释着,并用一个有趣而新颖的词形容艺术的跨界,叫“1+1>2的化学实验”。他讲道:“在保持艺术核心不变的情况下,让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加入:设计师、时尚工作者、作家、建筑师、科学家等等。让原本毫不相干的元素,相互渗透,相互融汇,相互碰撞,从而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这场化学实验的效果远远大于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合作。”

2018 上海《致爱时间》大型公共艺术展

2019 法国 国际工艺创新双年展

早在2010年,苏冰就已经分别和ARK FAIRWHALE马克华菲以及体育用品品牌李宁跨界策划了两场艺术设计展。他认为这从实践意义的角度证明了跨界的正确:“其实品牌也在寻求着向外探索的模式,一种跨界的可能性。这是因为现在90后的消费者更加重视个性以及自我意识的表达,他们在选择品牌时,往往更关注其背后的理念价值。相对地,品牌也在不断寻求新的出路,探索新的模式来满足90后的消费需求。”

近年来,苏冰以多维策展人的身份不断地让自己的个人IP逐步丰满。他说:“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每一年我们都要探班50位艺术家工作室,策划近40场展览,20场以上的讲座,原创文章30篇左右。”天分的加持并没有让他忽视自身的努力,他在不断的积累过程中,经历着化蝶翩然振翅欲飞般的蜕变。

苏冰近年讲座照片

Part 2

“探班1000位青年艺术家工作室”计划

“我当时其实就是简单地想了解更多青年艺术创作者他们的想法和思考。”苏冰这样描述自己“探班1000位青年艺术家工作室”的初衷。“但后来,随着我在微博,公众号上分享这个计划推进的信息,越来越的艺术家主动来邀请我去拜访他们。随着拜访人数的越来越多,我就想根据地域、作品种类和年代对他们进行分类,并建立了青年艺术家数据库和资源平台,我希望这个项目可以做20年,这样我可以利用这些积累对中国的青年艺术家以及全国几大重要城市的艺术生态进行系统的梳理。”

对于该计划已经取得的成果,苏冰进一步分享到:“目前大概已经考察了300多位艺术家工作室和十几个艺术聚集区,这个计划还以展览的形式,在上海、深圳、芜湖、成都、兴城这五座城市的美术馆举办了巡展,我们还根据每个不同城市的特点专门做了相应的艺术地图。”让苏冰觉得欣慰的是,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这个项目在2018年获得了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

苏冰艺术家工作室探班现场

当被问到什么类型的艺术家会被选中进入他的“探班”计划时,苏冰笑说:“其实是根据年龄、地域和艺术类型划分出来的。他们大多是45岁以内,生活在长三角地区和一线城市,关注当代艺术,数字与新媒体艺术的青年艺术家群体。我会亲自上门拜访,并对他们进行访谈,了解他们早期、中期、近期以及未来的一个整体性的艺术创作理念,最后我会在“苏冰会客厅”这个公众号里分享跟他们对话的内容。”在这个资讯发达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城市化进程,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极大地改变我们如今的生活方式。全球艺术家群体的生存状态及创作展演方式都发生了剧烈的改变,变得更加的多元化和不确定性。苏冰想给这些青年艺术家带来更多的机遇与希望,他帮助他们策划展览,为没有工作室的艺术家提供创意场所,甚至会结合他们的想法制作相关的艺术衍生品。

探班艺术家工作室现场采访图

在所有这些探班的青年艺术家中,发生了一些有趣的故事给苏冰留下深刻的印象。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初期,一个没有工作室的80后女艺术家王帅跟苏冰分享了自己面临的困境。由于疫情影响,她认为建立一个工作室的经济压力较大,但她后续创作是需要一个工作室才能展开的。

苏冰了解到她的情况后就分享了一个信息给她:上海外滩Swatch艺术中心正在开展艺术家驻地项目。苏冰提议王帅说:“你先别急着去租工作室,可以先试试申请这个艺术家驻地项目,可能会对你目前的情况有所帮助。”后来王帅成功申请到了这个项目,并在结束之后产生了一个工作室的漂流计划,她之后又参加了千岛湖、锦溪和上海宝龙美术馆的艺术家驻地项目。王帅把她2020年整个驻地过程做成了一个艺术项目——“漂流计划”。她认为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一场独自冒险的漂流:去经历、去感受这个世界。她的观点十分打动苏冰,最重要的是:“王帅在她的这场漂流计划的最后一站还邂逅了她现在的男友,获得了幸福,并且幸运的遇到了得丘园艺术园区赵勇先生的工作室资助,这也算是为她为期一年的漂流计划画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苏冰老师开心地分享到。

王帅与苏冰合照以及王帅作品

当今,很多青年艺术家面对一线城市高额的房价与租金,都会出现工作室匹配不到位的情况发生。但苏冰是这样看,他说:“现在的95后艺术家有一个不同于以往艺术家的趋势是,他们渐渐摆脱个体创作的形态,更多走向外界。所以相对于传统的艺术家,他们不再需要高大而宽敞的工作空间,因为他们的所有创意与作品都是在一台电脑上完成的,作品变为一串代码或者文件,发送给外界。同时这些Z世代的青年艺术家们还把目光投向更多艺术产业链上的细分领域的合伙伙伴,并与他们产生连接,展开更多的分工和跨界合作。”摆脱工作室过于个体化存在的特征,他们更需要外界资讯的分享和交流,在这个社交媒体盛行的年代,这是非常容易实现的。

资讯便捷的社交媒体时代,是一把双刃剑,既给青年艺术家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技术的更新迭代,给艺术市场带来大量资讯,可供艺术家们即时查看世界各地发生的艺术要闻,观展感受以及最新形式的艺术创作。苏冰把现在的艺术圈现状比作一块奶酪,“到底是谁动了这块奶酪?二十年前在上海搞当代艺术的人仅仅只有100多位,而目前上海地区当代艺术家已经达到3000-5000位。就拿北京说,一个宋庄艺术区在高峰时期就有6000位艺术家注册。”刚开始吃奶酪的人不多,到处是机遇,可越到后面,随着人数的不断增多,竞争环境愈加激烈,每个人吃到奶酪的机遇空间也会越来越狭窄。

Swatch上海外滩艺术中心

在如此激烈竞争的环境中,苏冰却对青年艺术家群体的现状感乐观。“他们现在的环境有很多资讯可供了解,一线城市如上海、北京每个月都有很多的展览让艺术家可以亲临现场感受。我们的策展计划就是帮助这群青年艺术家群体以便提供给他们更多的展览机会,更多的艺术空间、艺术驻地、艺术家工作室的信息,也有更多品牌联名的商业机会。”苏冰赞同‘对年轻艺术家扶持是一个可持续的过程,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成长空间’的观点。他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艺术思维的培养对于当今社会的青年艺术家是重中之重。艺术思维的不足是中国艺术教育目前面临的挑战,这跟国内艺术学院传统上更注重技艺的培养有关。在国外的艺术院校往往从第一节课开始就让学生去思考如何做一名艺术家。“最后,苏冰总结道:“艺术不能只是“术”的练习,而忽视艺的培养。要对艺术持有更开放的态度,艺术家跟科学家在创作思维的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在探索未知的领域,是开放的,而不是固定的。”

苏冰与探访青年艺术家们的合照

Part 3

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的生态未来

对于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的未来,苏冰满怀希望。“我接触的这些青年艺术家们,他们学习的能力很强,并且敢于行动,敢于试错。”新一代艺术家,不同于以往的艺术家,他们不再局限在自己独立的工作室里,他们走出去,与外界进行充分的交流,“随着互联网时代资讯的丰富,他们拥有非常丰富的社交途径和更多的展览场景。在社交互动中,他们形成了自己的社群文化,在这个社群内,他们彼此沟通、分享和交换信息,这种分享可以让他们获得更快的成长。”

除了艺术家社群信息的交换,外界艺术环境也发生着改变,给艺术家们带来更多机遇。如今,艺术表现形式得益于科技进步,也在不断地得以丰富,艺术不再被束之高阁。苏冰解释道:“如今的艺术越来越靠近生活,更接地气。很多艺术走出美术馆,走向更多的公共空间,如在商业中心举办展览;同时艺术也在下沉,进入更多的社区型艺术空间,机构和画廊如雨后春笋般开枝散叶,成为城市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线。其次,艺术跟品牌的联名也让更多的消费者可以真实地触及到艺术。艺术家直播时代,以及艺术线上化的转变,这些无疑都给当代青年艺术家们更多创造的可能性。”

2019 田园实验公共艺术季活动现场

2019田园实验公共艺术季开幕式全体艺术家合影

谈及对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的期许,苏冰说得更多的是建议,因为他认为他们中很多已经做得很不错了。他提到:“艺术是一个长期过程,是一辈子的事情。”就像是一个人在雾中走钢丝般,需要小心翼翼地在摸索中寻找到自己的平衡点。艺术家要把作品做到非常纯粹、有力度,需要长时间的不断磨练,在打磨作品的同时也是在打磨自己。

说起如今年轻人提的越来越多的内卷,苏冰认为艺术圈也有内卷的现象。“身体是革命本钱哈哈,千万别因为竞争压力而影响身体的健康。”苏冰不建议青年画家为创作而失去身体的康健,做一名艺术家像是参加一场耐力跑,不仅是技能的对抗,更是一场体力和耐力的比拼。在创作的同时,即使艺术圈再内卷,也要把握自己的节奏,时时关注自己的心理与身体健康,这样才能最后跑赢这场竞赛。

苏冰认为在探班近300位青年艺术家工作室之后对自己最大的启发是:他希望未来能与青年艺术家群体共赢、共生、共同成长。

为了更好地帮助当代青年艺术家群体的发展,苏冰决定把未来的探班计划分成两个部分来执行:一是继续举办展览。苏冰解释说除了策划艺术与潮流、科技、新媒体等内容融合的主题性展览外,会把探班艺术家工作室项目作为主题展之一。还会积极鼓励自己团队内的年轻人主导一些策展工作,给予他们一个可以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二是作为策展人,近年来在与商业品牌跨界合作中,自己所总结出来的艺术思维与艺术方法分享给大家,帮助更多的年轻创意者们有机会接触和了解艺术的跨界领域。苏冰说:“接下来会跟知名微信公号“一条”合作一个很有趣的项目。这是一个在江苏盐城黄尖镇开展的艺术家驻村计划,到时会有很多艺术家、建筑师一起来参与这件事。另外今年还参与了“TEDxHuangpu”演讲大会策展工作。”苏冰在采访中把做“做艺术”比喻成“玩”,和更多的青年艺术家们在玩中,促成一次次充满魔力的化学反应。

黄尖艺术家驻村活动宣传海报/黄尖照片

Part 4

如何看待元宇宙、NFT加密艺术的未来前景

苏冰认为在元宇宙主题下的NFT加密艺术是时代潮流,也是艺术市场发展的趋势和未来,艺术家们应该学着拥抱它、接受它、运用它。但他认为目前仅是热点,而市场真正的爆发估计会在未来五年出现,其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技术以及虚拟数字货币的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完善。

“NFT是科技发展的产物,一个确权的载体,NFT的积极意义在于能够生成一个唯一的代码,它就像是人民币上的编号,让数字艺术作品具有了数字版权的价值。”

TEDxHuangpu2022演讲大会策展团队合影

苏冰,曾经放弃了作为一个艺术家身份,为了更多的艺术无限可能性。他的“探班1000位青年艺术家们工作室”计划,打破了艺术圈的思维定式,兼容并蓄、博采众长。苏冰愿与青年艺术家们共赢、共生、共同成长,一起探索艺术跨界这场1+1>2的化学实验。

 

来源:苏冰会客厅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