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薛冰冰
3月23日17点,“3·21”东航飞行事故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举行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会上宣布,今天下午在事故现场发现东航失事客机的一部黑匣子。
飞机“黑匣子”是机载的专用电子记录装置,学名为航空飞行记录器,包含飞行数据记录器(FDR)与驾驶舱话音记录器(CVR)两部分。
发布会上称,由于外观破损比较严重,前方调查组正在确认这部黑匣子是飞行数据记录器(FDR)还是驾驶舱话音记录器(CVR)。
据了解,目前调查组正在组织技术力量全力搜寻另一部记录器。今天下午已经动用了专业物探设备,对事故现场地面以下的区域实施探测,同时将以主要撞击点为中心,扩大搜索半径,组织展开拉网式搜索,全力寻找黑匣子,推进调查分析进度。
民航事故调查中心主任毛延峰在发布会上介绍,失事飞机装有两部美国honeywell公司生产的飞行记录器,其中一部是飞行数据记录器(FDR),安装在客舱尾部,在发动机启动时开始记录,发动机停车后终止记录,记录时长约25小时,记录参数约1000个,例如飞机的高度、速度、航向、俯仰角、滚转角、垂直速度以及机组的操作如驾驶盘杆量、油门等重要参数。

另一个是驾驶舱话音记录器(CVR),安装在飞机的货仓尾部,在飞机通电时开始记录,断电后停止记录。可以记录四个通道声音,分别为机长通道、副驾驶通道、备用通道、环境通道声音,记录时长大约两到三小时。
这两个记录器外表面都是桔黄色,颜色非常醒目,便于搜寻,且可以抵抗高过载冲击撞击,耐高温、耐海水浸泡、耐飞机燃油和润滑油的浸泡,不易损毁,可以在事故发生后帮助分析飞机状态、机组操作情况以及驾驶舱中面临的情况。
民航事故调查中心主任毛延峰表示,由于本次事故情形比较罕见,空管雷达显示飞机是在巡航阶段突然下降高度,且下降率很大,希望能够尽快找到机上两部记录器,送到专业实验室进行译码,这对梳理事故链条、还原和分析事故原因非常重要。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主办的科技期刊《交通与运输》曾刊文指出, 飞机“黑匣子”能够客观地还原整个飞行过程中记录下的飞行数据和舱内话音及声响,可以具体到某一时刻、某一系统、某一变量;精确到某一数值、某一突变。当数据不清晰时,可以再演现;当声音不清楚时,可以重新播放,追根寻源。
不过,一名机务工程师告诉界面新闻记者,老式记录器采用的是磁盘,新式记录器采用的是类似电脑中的固态硬盘,虽然黑匣子本身材质特殊,但遭遇事故后仍可能会有部分数据无法修复。
他表示,找到黑匣子以后,首先要确认是飞行数据记录器还是驾驶舱语音记录器,然后拍照取样、封存完好并保持原貌,尽快送到实验室。随后,实验室将进行译码,也就是对记录器存储的数据进行翻译。
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副教授郭庆在接受央广网采访时则介绍,找到“黑匣子”以后,要根据它的受损程度来决定破译、解读的时间。如果完整程度比较高,解读时间会比较快;如果完整程度比较低,解读的时间可能会很长。历史上有一些空难解读花费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