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华大学走出的“东方莎士比亚”

曹禺一生创作了多部经典话剧作品,并担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任院长,为中国的戏剧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曹禺86岁时,由于长期疾病,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那时陪伴在他身边的是他的第三任妻子李玉茹。

作者:徐大英

多年以前,爱迪生是这样告诉我们的,“天才就是1%的天分加上99%的汗水。”所以,家长和老师们才说,你们一定要坚持,要好好努力。 多年以后,我们发现爱迪生所说的其实还有后半句,“但是那1%的天分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重要。”所以,我们找到了我们无法成为天才的原因。

按照“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标准,将爱迪生的话翻译一下,其实就是,学霸不可怕,可怕的是有天分且十分努力的学霸。 最近,恰逢毕业季,就让我们回顾一下历史上那些有天分且格外努力的学霸。

他出身官宦世家,却全身投入戏剧创作,24岁成名,处女作《雷雨》被称为“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他自述创作动机不过是“一种情感的迫切需要。”他就是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曹禺。

曹禺出生在天津的一个官僚家庭,家境优渥,衣食无忧,父亲虽是武官,但却从未带兵打过仗,反而文笔极佳,曹禺大概就是继承了这一点。他小时候就已经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极具语言文字天赋,并且特别爱看戏,也喜欢模仿人物的动作和语言,甚至会自己编故事来演。这一切奠定了他一生的戏剧之路。 曹禺12岁考入当时全国最有名的南开中学,15岁加入南开新剧团,开始排演话剧作品。在南开新剧团,曹禺遇到了老师张彭春。

「曹禺为南开中学八十周年纪念题字」

张彭春治学严谨,有独特的艺术见解和主张,他认为“不论多么热烈的情感,只要用某一种形式表现出来,成为艺术品的,它的律动总是静的、淡的。凡是伟大的作品,全是在非常热烈的情感中,含着非常静淡的有节奏的律动。” 那时,曹禺还不能完全领会张彭春的观点,但是十分信赖他,在艺术创作上深受其影响。在张彭春的指导下,曹禺参演了多部当时轰动一时的话剧,比如《国民公敌》《娜拉》(又叫《玩偶之家》)等,巩固了他走戏剧创作这条道路的想法。

「青年曹禺」

高中毕业,曹禺被保送到南开大学政治系。进入大学,曹禺依然没有放弃对戏剧的迷恋,但由于不是自己选择的大学和专业,他不希望将自己年轻的宝贵时间浪费在不喜欢的事物上,于是,他通过考试,成功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清华大学图书馆老馆」

进入清华,曹禺可谓如鱼得水,虽然有些老师讲课还是照本宣科,但是由于图书馆有大量的戏剧书籍,为曹禺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在这里,他系统地阅读了关于西洋戏剧理论、剧场艺术、外国古代戏剧、近代戏剧作品等方面的书籍,为今后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莎士比亚戏剧」

除了戏剧专业的学习,曹禺的爱好还有很多,学习外语,听音乐,无形中都为他理解外国戏剧家的作品提供了很多的帮助。尤其是外语学习,中学时期,曹禺就接触到了莎士比亚的戏剧,在大学通读英文原著后,莎士比亚的浩瀚强大让他折服。此外,契诃夫、易卜生、歌德等戏剧大师都成为了他的精神导师。

在清华学习期间,曹禺和同学也时常排演话剧,其中有一部剧名叫《罪》。曹禺担任导演,剧中角色都找到了人选,唯独缺个女主角,这时有人推荐法律系的郑秀。 郑秀中学时就演过戏,人长得漂亮,还会弹钢琴,平时在清华大学里就是比较受瞩目的。在曹禺的邀请下,郑秀参加了《罪》的排演。

「郑秀」

《罪》成功演出后,郑秀成为当时的校园明星,时常收到求爱信,这众多求爱者中也包括曹禺。郑秀对其他求爱者大多置之不理,但对于曹禺,她还是有一些情感,首先她欣赏曹禺的才华,同时也了解他的为人,只是不知道该如何接受这份感情。 平时沉默寡言的人,大多内心情感丰富,只是没有找到出口,曹禺见到郑秀,就好像变了个人,会和郑秀说很多的心里话。就这样,两个人走到了一起。

热恋中的学霸依然还是学霸,爱情并没有成为学习和创作的阻力,反而推波助澜,和郑秀恋爱之后,曹禺完成了他花费五年时间构思写作的第一部话剧《雷雨》。

《雷雨》发表之后,震动文坛,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被认为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80多年间,《雷雨》一直是话剧舞台上的经典。

「《雷雨》话剧明星版」

但可惜的是,作品的成功,并没有带来个人情感的永久幸福。曹禺虽然与郑秀走进了婚姻,但郑秀并不是那个陪曹禺走到最后的人。

「曹禺与李玉茹」

曹禺一生创作了多部经典话剧作品,并担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任院长,为中国的戏剧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曹禺86岁时,由于长期疾病,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那时陪伴在他身边的是他的第三任妻子李玉茹。

这个痴迷戏剧的学霸终于去到另一个世界与他的精神导师们团聚了。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