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GP:如何获得家办FOF的青睐?

如何和谐共生?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作者:中璟资本管理合伙人 李世华

近三四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特别是民营经济的一枝独秀,让许多企业家及创业者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家族办公室作为财富保值增值和传承的重要方式,亦获得了雨后春笋般的增长。

其中,作为收益均衡、风险分散的投资模式,FOFs投资是家族办公室资产配置的重要途径之一。不过,具有家办基因的FOFs与GP之间似乎常常存在着沟通的“隔阂”。

那么,GP应如何与具备家办基因的FOFs建立共生模式?就这一问题,《家办新智点》特邀中璟资本管理合伙人李世华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家办FOFs的特点

1、中国人财富管理特点:思想保守、意识封闭,风险意识强。

以希腊文明开端的西方文化,因临海而作,商业发达,因而呈现出探索意识强,风险承受力高的特点。譬如,在公元前5世纪,航海风险高、收益大、个体承受力弱,因而西方社会便诞生了合伙制和股份制的雏形。因此,在西方社会,合作投资自古有之。

而中国拥有着悠久的“家天下”的传统文化。自夏朝时期,中国便建立了家国天下的文化,而农业社会的家族集体劳作和姓氏,都是典型的以家族为核心的社会体系。《后汉书》曾记载“节用储蓄、以为凶灾”,中国自古以勤俭节约、储蓄备用为主要方式。

中国家族在财富管理与传承方面有着明显的特点:思想保守、意识封闭,风险意识强。很多GP感叹中国的LP不成熟——追求短期回报,因循守旧,这其实是由中国人的文化和基因决定的。

自晚清末年,西方国家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西方思潮也不断涌入中国,资产投资理念渐成风气;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的财富快速增加,经济意识逐步国际化,投资理念也日趋多元化,这也逐渐影响了家族与家族办公室的投资理念。

2、“新财富”与“旧财富”的投资特点不同。

家办的资金基本来自于实业,不过也存在不同的情况:

传统的家办在经营主业的同时,也会拿出一部分资金做投资;有的企业进入成熟期和衰退期,企业家或经营者萌生退意,逐步退出,布局投资;也有企业经营后继无人或二代不愿意接班,才介入投资业务。以上这部分家办业被称为“旧财富”(old money)。

新兴的家办是由“新财富”的缔造者(new money),如互联网新贵、科技企业的创始人,由于企业自身业务是靠基金和VC发展起来的,所以他们的投资意识强烈,构建资源生态圈诉求高,因而在选择GP时更激进和富于冒险精神。

无论是投资行为、风险承受力及偏好、财富传承观,“新财富”和“旧财富”都存在很大的区别——“旧财富”的家办思想比较保守,姿态高调、投资偏于稳健;而“新财富”的家办思想开放,共享意识强,倾向于合作、分享。

3、家办FOFs主要做资产配置策略。

根据BHB(1986)的研究,投资组合收益的93.6%来源于战略资产配置。资产配置可以降低非系统性风险,提升风险调整后收益;但可能会错过单个或多个资产价格持续的上涨。

因此从资产配置策略来看,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无论“新财富”家办还是“旧财富”家办,FOFs投资均是资产配置的一部分。其资产配置的概念也在不断进步,逐步建立起基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的资产配置策略,家办也在从传统的、基于基础资产的资产配置,向更加精细与精准发展。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家办也需要自主开发新资产配置策略。不过,限于中国目前财富管理实际情况,很难完全做到科学有效的资产配置。因此,FOFs做投资时“即要…又要…”的态度,让GP难以适从。

4、多以企业家和经营者的思维投资GP。

家办FOFs投资时,多以企业家和经营者的思维做决策。但是,由于许多企业家和经营者多是成功者,他们往往自信爆棚,惯于依赖企业的经验做判断,路径依赖明显,而这也会影响投资决策。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保罗·戴维在《技术选择、创新和经济增长》一书中首次提出“路径依赖”一词,是指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是“坏”)就会沿着该路径一直发展下去,并锁定在该路径上,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你轻易走不出去。

其实,这种惯性依赖的思维方式,对于家办FOFs而言是陷阱。比如,对于盲池基金的偏见,认为盲池基金看不见摸不着,过于虚无。但实际上从基金的规律和特性来见,盲池基金不可避免。不过,有时,GP为了迎合LP不投盲池的诉求,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做出妥协。

GP如何与家办FOFs共生?

2020年中国富豪榜上榜者的总财富值由2019年的9.1万亿元人民币飙升至14.1万亿元人民币,近2/3上榜者的财富在过去一年内有所上涨。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总财富值的飙升折射出了中国家族办公室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

然而,在中国母基金投资来源中,国企和地方财政资金的出资比例高达49%,保险银行等机构和高净值人群分别占20%。在我看来,政府和国有金融机构占比过高,也会影响行业发展。

家办作为市场化母基金的一个重要力量,对于GP的发展壮大至关重要。那么,GP应如何与家办建立共生关系?

1、展现独特的优势

截至2022年1月末,国内存续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共24646家;管理基金数量12.69万只,存续的私募基金规模已突破20万亿元大关;存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3.1万只,存续规模10.73万亿元、存续创业投资基金1.51万只,存续规模2.39万亿元。

然而,当前存续的私募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中,活跃的不超过500只,并且同质化严重。那么,GP想要脱颖而出,就需要展现出自身独特的优势。

当前,许多国内的家办不再钟情于白马基金,而是逐步扩大了对黑马基金的配置。在此情况下:

首先,GP要展现一以贯之的投资方向和策略。有些GP在前期提供给家办的募集说明书投资方向是某领域,结果过了段时间,其投资方向已经发生了变化,而这种“飘忽不定”的投资策略是大忌。

其次,GP要保证团队的稳定性、复合性、迭代能力。比如,在实际投资过程中,LP经常会发现,某些GP的团队出了问题,比如核心人员离职出走等;再比如,我们曾经在DD时发现,某些清科排名前十的基金,投资业绩主要是由离职合伙人完成。

最后,GP要有领先市场的认知,对于LP不妥协,用执着和坚持对抗不确定性。

2、信息的透明度

当今社会,信息透明已成为时代主题。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为代表的群体性技术变革,在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变革的同时,也对全球信息发展和各个国家和社会的治理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因而,信息的透明度也愈发重要。

如果一些GP依然抱着旧有的思维和逻辑,利用信息不对称获得优势,必然会被淘汰。GP唯有对LP高度透明,信息交换充分,才能获得LP的青睐。

3、互动交流的深度与质量

在私募投资行业中,常存在一个奇怪的现象:投前GP与LP互动频繁,投后GP却杳无音讯。同时,GP往往只靠每年的LP大会集中互动,甚至还会“亲疏有别,差别对待”,投资额与互动成正比。GP要尽量避免这些事情,才能获得LP的长久青睐与支持。

总之,家办与GP是共生生态的重要力量,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维护私募行业的良好关系,会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提醒: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来源:家办新智点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