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者为何激增?来沪离沪要持核酸证明吗?六院疫情进展如何?上海回应

2022年3月14日,上海举行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针对近期出现的疫情热点问题,一一作出回应。

图片来源:pexels

实习记者 杨吴悦

2022年3月14日15时,上海举行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疫情最新情况。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陆韬宏在会上通报,上海新增4例本土确诊病例和34例无症状感染者

4例确诊病例,均在相关风险人群筛查发现;34例无症状感染者中,25例在集中隔离管控中发现,其余为相关风险人群筛查发现,均已至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隔离治疗或隔离医学观察,目前情况稳定。

陆韬宏指出,以上34人均在集中隔离管控或风险人群筛查中发现核酸检测结果异常,今天经市疾控中心复核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经市级专家组会诊,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34人均被诊断为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要求和今天上午已经公布的确诊病例情况,经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决定,将黄浦区打浦桥街道局门后路9号、嘉定区嘉定工业区娄塘路760弄列为中风险地区,上海市其他区域风险等级不变。

图片来源:图虫

3月13日0-24时,上海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28例。这是本次疫情中,上海日增无症状感染者首次上升至三位数。为何会出现这么多的无症状感染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宁光回应道:“所谓无症状感染者,就是他还没有新冠肺炎的症状,例如咳嗽或者发热,但是病毒核酸检测已经是阳性了。所幸大家可以看到,病例数虽然在增加,但是大多数都是在管控期间发现的,换句话说,他已经被隔离就是虽然有传播力,但是传播途径已经被打破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

宁光表示,能做到这一点,各级疾控组织以“事不过夜”连续工作的精神,做了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对照有关标准判定与病例密切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等,落实相应的隔离管控和定期核酸检测等措施。

其次,针对病例以及密切接触者相关活动区域和场所,根据国家和我市有关规定进行了严格终末消毒,对相关人员开展核酸检测。“正因为上述措施,尽早发现并且管控了传播源,切断了传播途径,因此阻断了与社会面的接触,减少了疫情传播的风险。”

同时,宁光提到上海市市民对流调的配合,对于发现密接者、找到其活动轨迹并进行环境消杀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真的非常感谢上海市市民,他们具有极高的市民素质以及大家对我们居住这座城市的热爱和责任,使得我们在这次防疫工作中取得积极和有效的进展。”

宁光指出,截至目前,由于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本轮疫情上海市已经累计排查管控密切接触者1.1万人,密接的密接3.2万人,这种排查的力度和管控的数量远超之前历次的疫情。“你可以想见这种工作的强度,也非常感谢防疫一线的同志们,他们真的是以“事不过夜”的精神和病毒赛跑。”

在这请广大市民尽可放心,上海还是一座安全的城市。”宁光说。

有网友发现,每天上午公布的病例数字和前一天发布会公布数字相差较大,是什么原因导致?

对此陆韬宏表示,上海按照国家有关要求规范开展病例排查和诊断,其中环节比较多,涉及市疾控中心实验室复核、医疗机构临床诊查、实验室检测、影像学检查多项工作,后续还需要通过120负压救护车将确诊病例或者无症状感染者送到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或者医学观察,病例诊断需要一定程序涉及多个单位、环节、步骤。

“一般每天早上疫情发布统计数据是前一天0-24点的统计信息,而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统计数据是截止到发布会前1个小时的信息,两者存在一定时间差,每日疫情发布数据会和新闻发布会数据有一定差异。后续,我们将继续及时做好病例信息发布。”他解释。

图片来源:图虫

针对网传的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的视频,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主任王兴鹏回应称,经调查,市六医院有关医务人员确实发生了肢体冲突,有关具体情况正在深入调查当中。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医护人员反映的一些具体情况,在医院突然进行封闭管理期间,广大医护人员不仅仍要承担大量的住院患者救治工作,同时又面临疫情突发处置的繁重任务,工作强度和压力都很大。”对此,王兴鹏表示,已经督促医院尽最大的努力,做好医护人员的关心关爱和医疗服务保障工作。

王兴鹏透露,3月6日,市六医院在对全院全口径人员进行例行核酸检测时,发现一名由外省来沪就医住院病人核酸检测结果异常。医院当即按有关防控程序开展全院封闭管理。封闭管理期间,医院先后在重点区域的人群中又陆续排查出一些核酸检测结果异常人员,均第一时间向疾控部门做了报告。对疾控部门复核确认阳性人员的情况,均已由相关部门及时向社会作了公布,并转运到市公卫中心治疗进行进一步治疗,有关密接、次密接等人员也已落实隔离措施。

图片来源:图虫

机场、铁路站等场所如何加强防疫方面的管理?市民来沪离沪在这些站点需要提交48小时内核酸检测报告吗?

针对广大市民关心的出行问题,上海市交通委副主任王晓杰表示,面对近期出现的本土病例情况,上海市交通委进一步优化调整了相关防控策略,主要抓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人员,加密风险岗位工作人员核酸检测的频次(两周一次的改为一周两次,一周两次的改为两天一次),二是场所,加强机场、火车站、长途客运站的巡查、督查,压实各类场站的疫情防控措施,保障市民安全健康出行。

3月12日,上海市防控办发出通告,要求市民非必要不离沪,确需离沪的人员须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来沪返沪的人员同样须持有抵沪前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对此,上海市交通委立即会同有关部门和属地区政府,紧急部署启动相关工作方案:

一是机场方面,对出发旅客,在值机柜台和登机口两次查验旅客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对无证明的旅客劝退。对到达旅客进行远端查验,登机前查验旅客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在到达时将再次查验,无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的旅客,需自费完成检测采样后方可离开。

二是铁路方面,对出发旅客,将在进站口设置查验通道组织查验。对无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旅客劝退。对到达旅客,将在出站口组织查验。为避免聚集,车站将设置分区(通道)查验核酸证明。对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旅客快速放行;无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旅客,自费完成检测采样后方可离开。

同时王晓杰提醒广大市民,近期非必要不离沪,确有出行需求的,请务必提早到达机场和火车站,避免因查验核酸证明造成的延误。

图片来源:pexels

近期因社区筛查,有些市民封闭在家,听到亲戚朋友和来到网上的消息,心里难免会有紧张情绪,对封闭在家的市民有什么好建议?

对此宁光从医生角度给大家开出“四张处方”

第一张处方就是药物处方。“在家期间可能有慢性病,在这期间慢性病的治疗,包括糖尿病、高血压还是要去治疗,按时服药是很重要的。

宁光建议,如在家期间出现一些突发不适,好比胸痛等情况,不必惊慌,及时就医。“在去医院之前,可以用预约挂号的方式,那么你进医院的时间段就是固定的。到医院以后,为了防疫,医院一些措施可能更加严格,建议大家一定要按照医院要求去做,包括戴口罩、在医院期间不触摸周围的环境等。”

第二张心理处方。宁光表示,居家期间会出现工作生活上的不适应,最好的办法是重建自己的生活规律,“大家要用放松的心态,给自己开一个心理处方,使自己的心态更加平和,去应对居家期间的一些心理变化,这个非常重要。”

第三张处方就是运动处方。宁光建议,除了做一些大家熟知的运动,还可以尝试冥想、打太极等方式。“其实在小区内散散步,只要保持非常合理的空间,并且戴好口罩的话,安全性是非常之高的。”

第四张处方就是防护处方。宁光建议,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在家门口摆一个小的缓冲区,好比出门换换外套、清洁双手、门口通风。“快递也是非常重要的,快递一定要经过一定的消毒再把它拿到房间内去,消除物品传播病毒可能出现的隐患。”

对于居家上网课的孩童及青少年可能出现的焦虑情况,宁光建议,作为家长应该管理情绪做好榜样。其次要相信科学,降低恐慌。

他建议家长要适当和孩子们交流疫情,和孩子交流一些正面或者正常渠道传播的内容,让他们认识到什么叫病毒,一个呼吸道病毒为什么传播力会更强等等。“这样孩子们会认识到现在所谓的防疫工作为什么重要,为什么他会居家。这样他们就会理解,而且会知道如何去保护自己。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