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编辑专利十年纷争暂止,两位诺奖获得者落败

长达十年的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专利纷争暂时划上句号。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实习记者 李科文

编辑 谢欣

当地时间2月28日,美国专利和商标局(USPTO)裁定来自哈佛和麻省理工学院博德研究所的华裔科学家张锋团队拥有在真核细胞中使用CRISPR-Cas9(基因剪刀)的专利,为长达十年的专利纷争暂时划上句号。

这也意味着,诺贝尔奖得主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教授Emmanuelle Charpentier(埃玛纽埃尔·卡彭蒂耶)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Jennifer A. Doudna(詹妮弗·杜德娜)团队(下称“CVC团队”)对该专利权的主张被驳回。

这场“专利战”所围绕的一个核心技术,便是CRISPR-Cas9。CRISPR-Cas9为第三代基因编辑技术,是现有基因编辑和基因修饰里面效率最高、最简便、成本最低、最容易上手的技术之一,已成为当今最主流的基因编辑工具。

因为只有当基因编辑工具在哺乳动物和人类细胞中发挥作用时,才有可能用于人类的药物开发和疾病治疗,而CRISPR-Cas9在疾病治疗、疾病检测、遗传育种等领域有着巨大优势和前景,以杜德娜和卡彭蒂耶为代表的CVC团队和以张锋为代表的博德研究所团队,就CRISPR-Cas9专利所有权展开了争夺战。

2012年卡彭蒂耶与杜德娜两人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关于利用CRISPR-Cas系统在体外对DNA进行精确切割的研究论文,表明发现了在CRISPR序列中加入了名为Cas9的蛋白酶,从而发明了一种强大的基因组编辑工具。两位女性科学家也因此在2020年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2013年,张锋团队在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论文,揭示了他们首次在体外将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小鼠和人类细胞的特定基因完成了精确的切割,意味着将该技术改进并应用于哺乳动物和人类细胞。

简而言之,卡彭蒂耶与杜德娜解析了工作原理,张锋则是将它应用到了哺乳动物身上。二者所做出的工作对业界产生的影响力都极为轰动。

随后,张锋连同杜德娜等人合伙创建基因编辑公司——Editas Medicine,但没过多久,杜德娜等人就和张锋等谈判破裂,杜德娜单飞出去办了Intellia Therapeutics,双方的专利之在也正式开始。2014年,美国专利商标局先批准了张锋团队的专利申请。2016年,卡彭蒂耶和杜德娜所在的CVC团队提起上诉。

虽然杜德娜和卡彭蒂耶发表论文时间与申请专利的时间比张锋更早,但张锋团队借助一系列司法解释把CRISPR的专利拆成了好几十份,从法理上把“金子”和“金矿”的所有权分了开来,又购买专利审核“快速通道”,使其专利比杜德娜的更早获得通过;并且,张锋团队还运用了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的一些新政策,提出这个专利的有效性要基于“谁先完成研究”而非“谁先申请专利”,通过自己过去两年的详细实验记录证明自己早在杜德娜的论文发表之前就已经走在了她的研究进度之前。

此外,张锋还宣布对学术界开放CRISPR/Cas9基因编辑的专利,只要研究不是出于商业目的,就可以免费地使用该专利,赢得了整个学术界的支持。

2016年,美国专利审判和上诉委员会对该案进行了首次裁定,认为用于真核细胞的CRISPR专利和基因编辑的其他用途是独立的发明,为博德研究所张锋团队的专利。CVC不满该裁决并上诉至联邦法院,后联邦法院驳回了其上诉。2017年,张锋赢得了这场专利战中的关键性胜利。美国专利商标局裁定已批准专利不做更改。

2020年这个纷争被重新审视。美国专利商标局在听取了辩论并审查了实验室笔记中的数据后,做出了更加明确的裁决:张锋团队在真核细胞中使用CRISPR技术具有专利优先权,该专利可能应用于实验室培养人体细胞甚至人类受试者上,具有可观的应用前景。但同时,该裁定还指出,加州大学团队在CRISPR的核心使用技术上也可能获得专利权。

2022年2月28日美国专利审判和上诉委员会做出最新判决,CVC团队未能提供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他们是第一个在动物细胞中使用基因编辑技术的人,“因此,我们确定CVC的诉求不具有专利性。”

这一裁定意味着,从现在起,多家曾从CVC团队获得了CRISPR-Cas9许可证的生物技术公司将需要再次从博德研究所获得技术许可,其中包括CVC团队自己的公司Intellia Therapeutics等。

由于这一专利权直接涉及到“基因剪刀”的应用,这些企业在之前的临床试验中取得了突破,专利授权费预计也会水涨船高。据智慧芽专利数据系统统计,目前全球在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领域的相关专利约1.5万件,美国技术密集程度最高,中国排名第二。

受此影响,3月2日杜德娜拥有的基因编辑公司Intellia Therapeutics收盘股价大跌近20%,其所拥有的另一家基因编辑公司Crispr Therapeutics股价也大跌超过6%。而张峰所持有的基因编辑公司Editas近两个交易日股价累计涨幅超过10%。

其中也包括了押错宝的跨国医药巨头。Intellia成立之初获诺华等公司的1500万美元投资。2015年,诺华就与Intellia展开一项长达5年的研发合作计划,主要致力于加速发展CRISPR-Cas9技术在CAR-T细胞治疗和造血干细胞中的应用。2018年,双方进一步扩大合作,旨在创造或增强该技术的递送方法。2020年,再生元也与Intellia进一步扩大合作,旨在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继续共同开发针对A型和B型血友病的基因治疗疗法。

不过,这一最新裁决不代表双方的专利战就此全盘尘埃落定,杜德娜表示,这一裁定结果与超过30个国家和诺贝尔奖委员会的决定相反,将继续上诉到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而张锋团队并没有立即发表评论。但这项裁决结束了CVC团队对博德研究所团队在美国的专利干涉。·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