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了36氪的宏力能源营收下滑近7成,股权众筹还能玩吗?

股权众筹这一新生事物所涉及的整个生态链尚不完善,移动互联时代如何在网上做投资,就像多年前我们如何在支付宝上理财一样,都是科技带动产业革新的新事物,投资人能否接受、信赖、参投,都需要更长时间。

作者:邹秋燕

近期,一家原本籍籍无名的新三板公司火了,和它捆绑着一起站上风口浪尖的是另一家财经资讯明星公司“36氪”。

引发话题的导火索是,36氪平台上首个新三板定增项目—新三板挂牌公司“宏力能源”(NEEQ:832556)披露2015年年度报告,各项数据与去年末启动定增时的数据差异巨大(即“业绩变脸”),“杯具”的经营状况让投资人傻眼与气愤,而36氪作为撮合项目的投融资平台,也被质疑涉嫌为宏力能源背书、“忽悠”投资人、尽调不充分等。

业内人士表示,除了政策未完善、市场未成熟与受P2P频频爆雷拖累等,股权众筹正遭遇行业发展初期的瓶颈。

事件发酵时间轴

指南君(ID:xsbzhinan)先简单回顾下事件经过,消除一部分正在吃瓜的蒙圈群众。

2015年6月5日,宏力能源正式挂牌新三板。

2015年11月16日,宏力能源发布《山东宏力热泵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第二次股票发行方案》。公告称,为补充公司营运资金,拟发行数量不超过 600万股,募集资金金额不超过 6000万元,本次股票发行价格拟定为10元/股。

2015年11月30日,36氪与宏力能源签署融资服务协议,成为36氪平台上“首个新三板定增项目”。媒体报道称,作为新三板定增项目,只需要2个人成立一支基金,然后让其余投资人往里打钱就可参与投资。

2016年4月25日,宏力能源发布2015年年度报告,显示报告期内营业收入 7373.72 万元,同比减少 67.71%;营业利润-3,362. 01 万元;净利润-2,676.06 万元。2015年实际业绩与此前的预期差异较大(即所谓“业绩变脸”)。

2016年6月3日,钛媒体推出《36氪深陷股权众筹项目“涉嫌欺诈”漩涡|深度调查》,曝光宏力能源业绩数据与去年末启动定增时的数据差异巨大而引发参与定增的36氪众筹投资人剧烈反弹,投资人质疑36氪未负尽调之责,与涉嫌参与虚假宣传,“忽悠”投资人等。至此,此事进入公共话题讨论,并持续发酵。

2016年6月6日,36氪创始人兼联席CEO刘成城发布公开信,信中回应称发生此次事件,除了有整个行业不够成熟、信息披露规则及参与方权责界定欠缺等外在原因,但平台自身的责任也不可推卸。无论是在风控环节,还是在融资推介环节,以及和投资人的沟通机制、信息披露等方面,平台都还做得远远不够。

2016年6月7日,宏力能源股价下跌,收盘价格仅5.5元/股,股票价格与定增价格相比几近腰斩。

“队友”宏力能源去年业绩难看

了解完整个事件,指南君(ID:xsbzhinan)也忍不住为36氪默哀三分钟,长久以来建立起的资讯传递和创业界投融资对接服务品牌,恐怕要因此事蒙上一层灰。

在大家都把目光投向36氪时,作为新三板专业垂直媒体,指南君对“坑”了队友的新三板公司宏力能源也颇感兴趣。

在宏力能源的公转书中,可看到其成立于2001年,所属行业为通用设备制造业,是新能源设备制造行业的生产、运营、服务提供商。

简单来说,公司主要为各地市政工程、学校、医院、商业地产等客户提供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服务等一条龙服务及可再生能源。

在宏力能源4月25日发布的年度报告中,可以看到上年同期(2014年)其营业收入还有2.28亿元,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有2703.12万元,小日子过得还挺滋润。

然而,2015年的各项数据就来了个“大跳水”:其2015年的营业收入仅为7373.72万元,同比下降67.71%,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600余万元,每股收益-0.43元。

对此,宏力能源解释业绩下滑主要因两点:宏观经济下行,行业竞争加剧。

具体为,一,公司以高温热泵替代燃煤锅炉,建设大规模区域化热泵能源站、收购和整改运营不良热泵能源站等业务领域;二,公司2015年主动舍弃了部分信用差、款项回收长的项目;三,在行业竞争上,部分大型国有企业,目前开始进军公司相关行业,而这些大型国有企业, 具有明显的资金优势、规模优势。

在宏力能源多项财务指标中,相比去年都出现了负值,唯一一个收入增长的是“营业外收入”,增长率为155.24%,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增长是因为去年挂牌新三板时,山东潍坊市地方政府给挂牌补贴180万元。

36氪股权众筹去年融资5亿

去年业绩如此难看,36氪作为投融资服务平台,去年底竟没有丝毫察觉,也难怪投资人要心生猜疑。

作为撮合项目的投融资平台,36氪被质疑涉嫌为宏力能源背书、“忽悠”投资人、尽调不充分。此外,36氪曾表示平台本身也会认购1000万份额,后来却不了了之。

36氪此前为一家以财经资讯起步的第三方资讯平台,近年决定将主营业务转型为互联网金融,股权众筹等,一开始外界就有“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论调出现。

但36氪创始人兼联席CEO刘成城在公开信中表示,在过去一年时间内,融资平台上共上线了54个项目,融资金额达5亿元,听起来发展态势不错。而据36氪股权投资平台官网显示,目前正在平台上融资的项目有8842个,平台投资人2874人。

和国内股权众筹平台普遍采取的模式一样,36氪采取“领投+跟投”的模式,据称领投人是项目所在领域有相对丰富的经验和资源,有能力带领跟投人投资项目专业投资人。但至于领投人投资项目的比例大小,似乎没有做出明确规定。

而想要成为36氪平台上的“跟投人”参与玩耍,投资人需要符合以下三个条件中任意一个(指南君默默掩面走开……)

(来源:36氪股权投资平台视频截图)

股权众筹行业何去何从

针对36氪事件,指南君采访了投壶网CEO赵妍昱。

赵妍昱表示, “股权众筹”作为新近热度较高的互联网金融新贵,一方面国家积极鼓励推动众筹发展,投资人跃跃欲试;另一方面因监管政策待定,谨慎者持币观望,这个时机,敢于吃螃蟹的第一波投资人对36氪上的股权众筹项目发出质疑,自然引发多方关注。

除政策待完善、市场未成熟,同属互联网金融范畴的P2P频发负面新闻等因素影响,股权众筹行业也遭遇该行业发展初期的瓶颈。

虽然大多数股权众筹平台均采取“领投+跟投”模式开展业务,但36氪表示因为宏力能源是新三板公司,因而此次认购并没有设领投人。

对此,投壶网创始人赵妍昱认为:新三板企业挂牌前均需要受到监管部门对业务合规性等多个层面的规范审查,大部分挂牌企业的公司治理状况较规范,对比未上市企业,挂牌后的企业还需如期披露公司信息,相关情况投资人可通过公开渠道了解,所以对比其他众筹项目中的领投机构应尽权利义务会有所不同,有些开展新三板公司业务的股权众筹平台在项目运做过程是设有领投机构。

但是否需设领投机构实际上与融资项目公司是否为新三板企业无因果关联,至于36氪为何在该项目没有领投机构,只有他们自己能解释了。 ”

赵妍昱说,股权众筹平台经历了去年飞速发展和扩张后,今年上半年除几大互联网巨头公司入场外,实际在前几个月已倒闭的平台数比去年全年倒闭总数还要多。“随着互联网金融大范围监管趋严,绝大多数平台在业务模式创新方面变得更加谨慎。”

而监管政策迟迟未出台,对参与股权众筹的投融资双方及平台方的权责利都没给出明确的法律规范指引,行业难免出现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情况,投资人利益受损的局面也频频发生,而这将严重影响整个众筹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的规模与信心。

其次,股权众筹这一新生事物所涉及的整个生态链尚不完善,移动互联时代如何在网上做投资,就像多年前我们如何在支付宝上理财一样,都是科技带动产业革新的新事物,投资人能否接受、信赖、参投,都需要更长时间。

“在尚不成熟的大环境下,也需要各个平台静下心来精耕细作,秉持初心、虔诚等待收获季节。”赵妍昱如是说。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