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骗女,女骗男:从《Tinder 诈骗王》探索爱情骗局 

颇显讽刺的是,呼唤圣洁的、超越的真爱的文学作品与俗套的“杀猪盘”案件竟然有共同点,即其中的爱情不是由朝夕相处点滴积累形成的,而由鼓励幻想的对话和许诺构成。

图片来源:电影截图

记者 | 董子琪

编辑 | 黄月

你的男友,英俊多金、出身名门、谈吐不凡,他经营着家族的环球钻石生意,穿梭于不同的豪华酒会和沙滩派对,唯独对你情有独钟。这正是最近Netflix热播的纪录片《Tinder诈骗王》展现的爱情美梦开头。片中有多位女主,她们的爱情故事共同对应着同一位“钻石王子”。当女主被王子的个人资料吸引左滑(即表示感兴趣)之后,就发现王子也对她有意,两人立刻达成匹配,王子邀约她在当地的五星级大饭店见面。

《Tinder诈骗王》电影剧照 图中人为“钻石王子”与女友

完美到梦幻的男友,难道不是Tinder上能寻到的最理想对象吗?然而,当女主全身心地陷入爱河,开始筹划生孩子和找房子时,王子却发送信息声称自己遭遇敌人的威胁。于是女主开始不断地给王子汇款、支付信用卡账单,甚至背负网络借贷,只为帮心上人度过难关。故事的结局当然是女主债台高筑,而王子早就消失不见。

由网络恋爱开启的梦幻爱情故事,为何结局是女性发现自己付出沉重代价?愿意站出来声称自己被骗的当事人,总是少过那些因羞耻只得默默背负债务的女生。影片的许多评论都在奚落女生“太沉迷于幻想”“缺乏自知之明”,可是这种指责并不能帮助我们理解骗局,毕竟这位诈骗王的诈欺金额高达千万美元,受到欺骗的女性也不是个例,重点不在于她们如同鱼儿一般纷纷上钩了,而在于她们为什么愿意相信。

如果将骗局看做一个虚拟的爱情故事,它的故事结构究竟是什么?爱情何以成为“庞氏骗局”,总有新鲜血液源源不断被榨干?

给女性的陷阱:鼓励幻想,编造许诺 

影片中男主英俊多金的外表下是温柔体贴、善于沟通分享的心灵,尽管给女友的亲密信息都是群发的,却塑造出了独一无二的感觉。比起真人实地相处,他用信息、视频、照片的叙述完善了自己的形象,与他互动的女友仿佛在阅读一部为自己定制的真实版言情小说:虽然经常不能在身边,但仍然对你体贴温存,每天互道早安晚安,分享私人飞机出差视频,还时不时地送上鲜花,或偶尔出现、送上豪华酒店的一夜惊喜。

片中第一位女主认为,男主正是她寻找已久的迪士尼式的王子。影片在展现她的罗曼蒂克幻想时是意味深长的,暗示她仿佛是被《美女与野兽》的故事在头脑中注入了“美丽公主、异域王子”的爱情原型。

《Tinder诈骗王》电影剧照

爱是具有拯救的能力的。作家张洁在《爱,是不能忘记的》中写道,母亲与一位男子的漫长恋情由阅读、对话和日记独白维系,正是对于温情的想象伴随她读过了最艰难的岁月。在《Tinder诈骗王》与《今日说法》的诸多恋爱诈骗案件里,受害女性讲述自己的被骗过程时,也常常强调对方“善于倾听”、“温柔体贴”、“跟想象中的一模一样”。讽刺之处在于,呼唤圣洁的、超越的真爱的文学作品与俗套的“杀猪盘”案件竟有共同点,即其中的爱情不是由朝夕相处、点滴积累形成的,而由鼓励幻想的对话和许诺构成。

在虚拟的对白和许诺中编织爱情,并以想象补足,这些女性践行着浪漫小说的叙事,这也令人想起学者张莉在《三个文艺女性,一场时代爱情》中所说的,正如包法利夫人通过阅读浪漫小说才会疯狂追逐爱情,子君(鲁迅小说《伤逝》的女主人公)受到新文学启蒙才会自由恋爱,爱情故事中文艺女性的身份如此重要,带给讲述爱情的隐形动力和合理理由——这仿佛是说,女人是通过阅读才学会了爱,而怀有爱情的女性都是文艺青年。

在中国的文艺作品的语境中,这种幻想在特定时期并不是坏透了的,而是充满着严苛环境中难寻的可贵柔情——《爱,是不能忘记的》中“文革”期间母亲与真正爱人的定情信物是一套《契诃夫小说选集》,电视剧《渴望》里“文革”时期相爱的知识青年交换的信物是古典音乐唱片,工人刘慧芳爱上王沪生有着对与工厂生活迥异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文化与情调的向往。

《爱,是不能忘记的》
张洁 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0年版

有时候,这种柔情幻想带来了灾难性的结果。简·奥斯丁小说里也出现过这样的骗局,《理智与情感》中相貌英俊、翩翩多情的威洛比让相信“人只有一次爱情”、重视才学与志趣的妹妹玛丽安掉入圈套,她在表达自己的思念时也是十足文艺青年式的——演奏他心爱的歌曲,演唱他们曾同声歌唱的小调。不过,在奥斯丁的笔下,这种迷狂似的多愁善感最终会由事实和理性澄清,是理性——而非激情和多愁善感——最终使人获得幸福。事实上,揭示骗局的重点并不在于指出男方的品质究竟多低劣,虽然威洛比确实贪图富贵、见异思迁,但重点在于女性从幻想的迷梦中醒来,骗局之所以选中她是因为与她相信的浪漫传奇极其相契。是她先前坚定的信念,而非他的高明骗术,诱使她走向迷途。 

如果将《Tinder诈骗王》看作当代的爱情讽刺小说,讽刺的就是包法利夫人阅读的浪漫小说的当代替代品——迪士尼爱情童话,展现的也是过度多愁善感的感情观可能导致的危险。童话相信灵光一现的拯救与顿悟,而现实中凭借真诚的情感立刻飞升的情况不太会发生,就像《理智与情感》玛丽安几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渴望》颇为讽刺地揭示出刘慧芳建立在知识与情调之上的情感也让她在接下来的人生中饱受磨难,《Tinder诈骗王》的女主美梦清醒后面对的是债务与威胁。前后画风与音乐突变也指向了现实的艰难之处,女性除了逐爱,还得考虑声誉、经济与谋生,这不是怀有一点对异性的真诚之爱就能超脱得来的。当然,将怀有爱情期许的女性统统当做包法利夫人综合征患者,同样充满偏见。《Tinder诈骗王》里的第一位女主在遭受了沉痛的骗局之后,仍然愿意用交友软件寻找真爱,将寻找爱情当做人生最重要的目的,很难区分这到底是被驱使的还是富有主动性的阅读策略。

男性如何受骗:《本命年》中的金钱迷雾

当然,爱情故事中的受骗对象也不都是女性,在以柔情蜜意、孩子房子套路女性的对面,也有男性容易陷进去的骗局。在由刘恒小说《黑的雪》改编的电影《本命年》里,姜文饰演的男主刚刚出狱,正处于人生的迷茫期,在歌舞厅里遇见了他的理想对象,她清纯诚实又美丽柔弱,与污浊横流的歌舞厅格格不入,让遭受挫折的男主产生了保护的欲望。情感正在发展中,她天真地问他:你不像人们传闻的那般凶恶,那么“究竟是他们骗我?还是你骗我?”这个问句是一个有意思的转折点,与那些幻想陷入爱情激流中的少女不同,她首先将自己置于被骗的位置。而事实证明,她的天真和警觉并没有维持多久,很快他人口中就有传闻,渐渐沾染习气的她已经不在乎爱情的真假,面对男主称感情“就那么回事”,即使是婚外情也无所谓。

《本命年》电影剧照 清纯的女主

1990年播映的《本命年》展现的不是某个道德败坏的男子通过伪装获得金钱与爱情,而是在金钱大潮冲击下文艺女性如何堕落的典型故事。这种堕落在现代文学中是常见的,张爱玲《第一炉香》的葛薇龙、曹禺《日出》的陈白露都是例证。如果非说《本命年》里的少女欺骗了男主,也只能说她的转变过于不假思索,使男主受到了极大震撼。在男性的注视下,少女最大的变化在于从坚持歌唱梦想到乐于以自己的美色进行交易:她的演出行头由最初的朴素衣衫变成华丽而暴露的礼服,她也从羞涩地面对观众转变为毫不在意异性的检阅。而问题在于,以男性的角度看来,女性角色转变的内在动机则显得含混。仿佛不经任何人劝说,她就默认了这场交易的合理性,像许多在城市中迷失自我的女子一样,她本人已经成为了堕落的象征,至于她为什么堕落,则是男主自己搞不清楚,影片也没有揭示清楚的。

在这个胎死腹中的爱情故事里,男主从被追问是不是骗人的一方,变成了被骗的一方,这种觉悟显得感伤不已,因为在他挣扎地对金钱至上、人情淡漠的现状妥协之后,却发现他之所以咬牙妥协的原因、让他保留一丝温情的女性从来都缺乏知觉,乐于堕落。由于缺乏女性角度的呈现,使得姜文饰演的男主显得更加无辜可怜。就算他讲义气、充满男子气概又怎样呢?她才是更适应生存的人。与《Tinder诈骗王》中女性受骗最终还能真相大白不同,他面对的情感是由商品金钱织成的迷雾与泥潭,没有走出的可能。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