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尚荣 胡一航
在处方药企业转战OTC市场的趋势下,“门诊+药房”模式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出来。原因很简单,在医药分开尚未真正实现之前,探索门诊药房模式,是连锁药店获取处方的重要途径。
但是,这种模式也有先天的痛点——缺乏足够的医生资源。未来这种局面能否改变?国家近年大力鼓励医生多点执业,让不少连锁企业老总看到了希望,那么接下来,具体的落地会以一种什么样的形式出现?
医生多点执业
从早期的中西医门诊,到后期中医坐堂、中医馆的出现,门诊+药房模式日渐被连锁药店所认可。尤其是在高毛利时代结束后,业内普遍摒弃单纯的品类多元化模式,开始向大健康方向靠拢,探索与消费者健康需求关联的经营模式或增值服务,门诊业务自然成为了许多老总们眼中的香饽饽。
以山西仁和大药房为例,他们将门诊与药房业务有机结合,形成了广为同行所推崇的特色经营。事实上,类似的案例如今已经越来越多。笔者曾经走访西北的兰州市场,作为兰州市内三大连锁之一的德生堂,正是以中医门诊+药房模式起家,几乎为每家门店都搭配了专业的医生门诊服务,这种举措为他们迅速打开市场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近年,中医馆模式则更受青睐,杭州胡庆余堂中医馆年销售过亿的业绩,让许多原本没有老字号基因的连锁企业也群起效仿,例如山东漱玉平民大药房鹊华堂国医馆、四川杏林大药房杏林春堂国医馆、山西榆林广济堂国医馆等。
显然,门诊药房对药店最大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处方来源,拉动处方药(或中药饮片)的销售,更在于丰富了药店的业态模式,为探索专业化的大健康模式积累了经验值。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门诊药房的快速发展,不仅仅得益于连锁药店的主观努力,更与宏观环境医生多点执业趋势不无关系。
中山中智药业集团副总经理曹晓俊指出,对于希望在经营允许范围内增加增值服务项目的药店而言,医生多点执业是重要的利好,一方面解决处方来源,另一方面医生的专业性有助于加强的顾客的信任感,利于提高药店整体品牌形象。他曾经跟业内同行强调,健康管理是药店提供增值服务的重要领域,而医生的加入有利于提高药店团队在健康管理问题方面的专业性。
广东促医方案
饶有趣味的是,虽然国家大力鼓吹医生多点执业,并逐步在部分公立医院进行试点,但具体的落地问题仍然欠缺明确的指导文件。
在这背景下,广东省人民政府日前发布的《广东省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实施方案》(简称《促医方案》)就颇值得业内同行关注。(可直接点击《好消息!广东社会办医放大招,允许医师在药店开诊所》阅读)该文件除了提出简化行政审批、放宽机构准入等“常规动作”外,还鼓励医师多点执业,允许医师在药店开诊所,鼓励兼职执业医师办诊所、中医馆、中医坐堂医诊所。
尽管只是一个区域性的政策文件,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个文件释放了推动门诊药房发展的利好消息。曹晓俊就指出,广东《促医方案》对连锁药店的影响巨大,呼吁大家仔细研究该文件的内容,领会其实质,并建议连锁老总选择符合面积条件的门店,试点门诊+药房模式,“为了吸引优秀的专职医生加入,可以用多种形式与医生合作来开办诊所”。
惠州市百姓大药房医药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章健伟也认为,广东的《促医方案》对连锁药店是重要利好,可解决目前药店的“医资”瓶颈。但前提是,政策是否健全,后续服务是否能跟上。
也有观点认为,‘据了解,浙江天天好大药房在试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过程中,一直以高于公立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作为要求标准,赢得许多消费者认可。
深圳市星银医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泽赞同章建伟的观点,认为广东《促医方案》出台以后,关联配套文件能否在合理时间内出台,非常值得连锁药店关注,而且连锁老总要注意,虽然医生可以到药店开办诊所,但药店与公立医疗机构相比,优势是否明显,体现在哪些地方,他认为这些都是探索门诊药房模式前需要考虑的问题。
“当然,药店专业力不足是一直被业外诟病的老大难问题,国家鼓励医生多点执业,鼓励医生到药店开设门诊,对改变药店专业力不足现状确实有重要帮助。药店的顾客也可因此而获得更专业的医生建议。”杨泽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