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岁的张玉良决定继续为绿地“出力”。
2月16日晚,绿地控股(600606.SH)发布公告称,公司第十届董事会选举决定,张玉良先生为公司第十届董事会董事长,同时,聘任张玉良为总裁,张蕴、陈军、耿靖为该公司执行总裁,王晓东为该公司董事会秘书。
这是张玉良在绿地的第30年。自1992年5月,张玉良带领创建上海绿地(集团)有限公司,便开始担公司任董事长、总裁。在这30年间,张玉良还先后担任了上海绿地总公司总经理、绿地控股党委书记等职务。
公开资料显示,张玉良1956年出生,为高级经济师,曾任上海市嘉定区江桥镇党委委员、副书记,上海市农委机关主任科员以及上海市农委住宅办副主任等职务。
今年,张玉良时年66岁。按照国企领导年满60周岁便要办理退休手续的规定,张玉良此次连任早已破除了退休年龄的限制。
其实早在2019年,张玉良连任绿地控股董事长、总裁,外界对其退休事宜就有过讨论。彼时,张玉良62岁。
对此,张玉良曾公开回应媒体,表示自己干得动,同时也有信心干下去。并且,作为绿地的创始人,对公司还有较深感情。
在刚刚过去的董事会上,张玉良也表示,一直以来,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和市国资委的领导及社会各界支持下,绿地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发展成绩。接下来,在2022年,绿地成立的第30年,他将带领公司“再出发、开新局”,向更高发展质量和更好发展水平前进。
在其带领下,公司在营收方面释放出积极的信号。今年1月28日,绿地控股发布了2021年度业绩快报公告。
报告显示,2021年,绿地控股全年营业总收入5349亿元,同比增长17.29%;总资产1297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每股净资产7.15元,同比增长8%;利润总额20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6亿元;基本每股收益0.6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8.58%。
再往回看,绿地集团发展这些年,张玉良贡献不小,2015年的借壳金丰上市便是其一。
2015年4月,上海金丰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经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审核,公司重大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之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获得了有条件通过。这意味着,彼时被称为“全球业务规模最大”的房地产企业绿地实现整体上市,登陆上交所。
上市之后,按照绿地整体市值达到2867.65亿元计算,持股比达28.83%的上海格林兰投资身价涨至826.74亿元,而持有绿地2%股权的张玉良,身家也超过57.35亿元。此后,绿地控股还一度以3000亿元市值超过万科成为A股最大房企。
在位绿地的这些年,张玉良还为公司带来了另一个亮点,即重组产业,强调协同,致力于实现房地产业、基建、金融、消费等多元产业的协同发展。在2020年年初,张玉良还曾对外表示,绿地计划拆分大基建、大消费、酒店旅游板块单独上市。
绿地也一直向多元化方向发力。目前,属金融方向的业务走在前面。去年4月,绿地控股执行总裁耿靖对外透露,作为绿地金融分拆上市的主体,绿地数科计划三年内完成上市,力争2023年利润规模达到60亿元。
为寻找业绩增长点,张玉良凭借着绿地的地产业务优势,将特色小镇建设作为公司又一发展动力。2017年,绿地开始重点选择有大城市购买力溢出效应、有产业导入支撑的一二线重点城市远郊及周边,投资启动了特色小镇大盘项目,如绿地南昌VR特色小镇。值得一提的是,在2019年的中国特色小镇运营商综合实力排行榜中,绿地控股排名第二。
不过,绿地已不再只是一家单纯的地产公司,尤其基建业成为张玉良为绿地寻得的新机遇。
2021年11月,绿地控股发布公告称,鉴于公司基建产业的收入占比已超过50%,公司所属行业类别已由“房地产业”变更为“土木工程建筑业”。
根据公告显示,2020年,公司经审计的营业总收入为4561亿元,其中基建产业营业收入为2334亿元,占比51.19%;2021年上半年度,公司营业总收入为2829亿元,其中基建产业营业收入为1574亿元,占比55.65%。
资料还显示,绿地大基建集团注册资本200亿元,拥有绿地城投、绿地城建、贵州建工、江苏省建、天津建工、西安建工、上水集团等下属公司。
贝壳研究院曾对此点评,在当前房地产行业下行周期过程中,绿地“去地产”加入热门的建筑行业后,早前评级机构对于绿地的评级下调将依照新属行业有所调整,从而有利于绿地信用预期的改善。根据Wind数据显示,相较于房地产行业,资本市场上如今也更青睐于土木建筑行业。
基于此,在对绿地控股的机构评级方面,目前有57家券商给予买入建议,16家券商给予增持建议。
房地产行业已然迎来新的一轮洗牌,转为基建行业的绿地后续走向,值得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