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们手机下单心仪商品,到它两天后出现在家门前,这项现代物流体系与电商经济共同造就的魔法,会给世界带来多大的碳排放?
根据碳阻迹公司2021年3月发布的《电子商务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研究报告》,2019年,电商企业的碳排放量约为5326万吨,2020年电商企业的碳排放量相比2019年增长近25%。如果电商企业不采取更有力度的减排措施,那么其产生的碳排放量还将进一步增加。
每一次购物的背后,电商的数据中心、仓储、包装、运送,都在马不停蹄的运转,并产生能源消耗——当我们打开购物平台寻找想要的商品时,数据中心就需要从商品库中海量搜寻;下单后,数据后台需要提供算力支持,匹配最优送达路径,而商品在仓库中储存的时间,本身就会产生耗能。在商品包装过程中,快递纸箱、封箱胶带、快递面单的大量使用也会产生碳排放;最后,当商品快件送到我们手上,运输车辆或飞机的能耗数据将更加庞大。
人们享受着由现代科技带来的“所见即所得”,但如何实现节能减排同样至关重要。在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下,电商企业的碳减排行动是具有强大推动力的一环,相关标杆企业也在商品存储、运输、包装等上下游环节追寻低碳化的最优解决方案。
作为“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京东集团正以供应链为依托,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效率提升和节能减排。2020年末,京东曾提出京东物流2030年实现范围1到范围3绝对减排50%的环境目标。此外,京东物流也是国内首家完成设立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的物流企业。
在京东绿色供应链基础设施和减碳技术的助力下,2022京东年货节平均每个包裹通过“绿色包装”措施可减少碳排放400克。下面,我们不妨跟随一件京东包裹的流转足迹,观摩一场电商企业的减碳之旅。
能源变革,光伏屋顶为物流园区降碳
位于西安灞桥的“亚洲一号”智能产业园区内,覆盖在厂房屋顶的10万平米光伏发电设备已经可以为园区提供绿色电源。
“经过一年的时间,目前西安智能产业园的园区内光伏发电是950万度,实际消纳410万度,可以比较稳定地供能。”
京东智能产业发展事业部新能源业务负责人沈剑表示。这些绿色电力白天可供园区的自动化设备运转使用,还可以通过“汽车+充电桩+光伏”的项目试点,为电动新能源车充电。夜晚储能设备可以将白天储存的绿色电力在用电高峰期释放,起到一定程度的“削峰填谷”作用。
京东提出,到2030年,京东的碳排放量与2019年相比减少50%,并将搭建自有物流园区屋顶光伏发电产能生态体系。
目前,京东产发已建成第一批12座智能产业园的约100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其中西安京东“亚洲一号”智能产业园将有望成为中国物流行业的首批碳中和示范园区。
京东物流园区的大面积屋顶资源,成为其仓储屋顶光伏建设上的优势,沈剑称,京东物流园区屋顶资源整体开发建设规模每年都在稳定持续增长;与此同时,京东的自持型物流园区运营稳定,京东物流的高自动化仓内设备可充分利用光伏发电,提升整体园区用电效能。
无论是光伏发电还是储能设备,都有常规运维的需求。例如在北方冬天下雪后,屋顶光伏上的雪需要及时清理;灰尘也是影响光伏发电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在一些空气污染较多的地方,更需要定期进行清洁清洗,以确保光伏板发电效能。“在未来我们也会着重发展自己的运维团队,做好日常的维护和巡检工作。经过持续的新能源开发建设,我们所积累的运维经验会越来越丰富。”沈剑介绍到。
京东智能产业园区内有专门的光伏设备维护人员,他们的职责是确保十几万平米的屋顶光伏发电设备平稳运行。通过日复一日地爬上几十米高的“亚洲一号”屋顶,运维人员确保着全园全年的生产生活用电需求的平稳运行。
清洁能源的投入使用,让京东在仓储端的低碳化不断深入。京东正计划在全国已建成和筹建、在建的多个“亚洲一号”智能产业园,逐步推广以光伏发电为主的清洁能源。预计用3年的时间,搭建起1000兆瓦的光伏发电能力,能够为85%的京东智能产业园提供绿色能源。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发展利用可再生能源将是未来能源消费的一大趋势。
低碳算力,支撑电商大脑运转
除开电商企业物流园区内的能耗以外,数据中心能耗也是电商行业的一大排放源。
消费者在京东页面内的每一次滑动和选择,数据中心都要从庞大的SKU商品库寻找到最适合消费者需求的商品。
根据绿色和平的相关研究数据,2018年中国数据中心总用电量为1608.89亿千瓦时,占中国全社会用电量2.35%。在消费者下单商品之后,数据后台通过计算得出距离消费者最近的存货和送达路径,这都需要强大的算力作为支撑。
2021年5月,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布局建设全国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加快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以及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布局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
“在选址上,数据中心集中算力的部分要往清洁能源资源丰富的地区靠近。我们的数据中心在贵阳、重庆、廊坊、昆山等地都有相应的规划,都包含在国家设置的八大枢纽节点之内。”京东科技基础设施总经理周晓斌提到。
不仅在数据中心的布局上有所规划,京东同时也在思考如何从技术储备和产品研发上有所突破。
2021年1月,京东云华东数据中心凭借先进的减碳技术与实践,入选了“2020年度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凭借行业领先的数据中心整机柜液冷及热回收系统技术,京东云在2021年CDCC第九届数据中心标准峰会上获得了数据中心科技成果奖一等奖。
中国发展研究会基金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认为,双碳目标提出后,中国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已成大势。绿色转型的实质,是用绿色技术替代传统的非绿色技术,数字技术在此过程中将发挥关键性作用。
新能源车布局2万辆,智能调度减少能源损耗
在京东的“亚洲一号”北京园区内,第一传站车队负责人王帅每日的工作就是负责园区内数百辆车在京东仓库和营业网点之间的调配。
工作七八年间,他见证了北京自营城配车辆全部更换为新能源车辆。“以往遇到堵车,燃油车需要手动操作,来回换档脚踩得都疼,换成新能源后自动操作更加便捷,尾气排放问题也好很多。”王帅谈到。

不仅是屋顶光伏,园区内的能源使用同样是绿电输出很重要的一个单元。物流运输环节中产生的碳排放占电商企业总碳排放很大一部分。京东物流用了4年多的时间在全国7个大区、50多个城市布局使用约20000辆新能源车,并大量使用清洁能源充电基础设施,每年将减少约4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2千万棵树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量。
技术创新也在帮助京东提升各个物流环节的能效,降低能源损耗。京东物流智能供应链平台智能园区创新部负责人者文明提到,如果没有调度算法,在电商大促期间车辆一旦无序,能耗消耗非常大,并且其中很大一部分会被浪费掉。
“我们通过调度算法和运筹优化技术去安排车辆,车辆会精确知道要去哪个月台。我们也会通过可视化导引来指导司机,通过摄像头识别他的停靠是否准确。这样就能降低车辆在园区外排队的时间和在园区内等待的时间。”者文明表示。
给商品穿上更环保的外衣,推广绿色消费
数据显示,在欧美发达国家,90%的纸质包装箱都采用的是3层瓦楞纸箱,而国内此种纸箱的使用比例仅为40%。
目前,京东使用的3层瓦楞纸箱比例超过95%,确保每个纸箱的重量不超过400克。这款轻便简洁的包装创新,来自京东“电商物流联合包装创新中心”对绿色包装应用技术长达5年的研发。
此外,早在6年前,京东就开始对封箱胶带进行减量研究,寻找在满足使用的前提下,将胶带宽度从53毫米降至45毫米的办法。通过技术革新,京东2020一整年减少了4亿米的胶带。
快递包装的减量化并不会导致产品受到损害。“我们在做每一款新材料替换时,都会做大量的实验。先是样品测试,再进行小批量的使用,跟踪其使用效果,基于消费者反馈来决定是否进行减量化或者是新材料替换。” 京东物流青流计划项目负责人段艳健表示,京东会在保证产品安全的前提下,来推广环保包装。
在包装减量的同时,京东也在推进包装箱的循环使用。过去几年,京东陆续在全国30多个城市常态化投入使用“青流箱”,正常情况下这种材质的箱子可以循环使用50次以上。
段艳健表示,京东物流目前的当面签收率非常高,并且循环包装的收回率在95%以上。“如果要把循环包装模式可复制、可推广,未来一定要搭建社区化的回收网络,这也是我们即将试点的方向之一。” 段艳健说。另外,通过仓内无纸化作业以及电子面单,2020年全年京东减少了纸张消耗1.3万吨。
从数据运算、货物仓储、商品包装到快件配发,京东的低碳化举措正在渗透电商产业链的毛细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