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万科王石与华润相爱相杀,散户该学到什么?

管理层可以争取控制权,但王石团队达到目的的方法,不是在企业经营管理上做出异乎寻常的突破,以获取股东们以继续赋予其控制权为奖励,也不是自己掏出真金白银买公司股份至30%以上。

18日万科发布公告以来,很多文章从法律、道义的层面,对其进行了解读,其中不乏真识卓见。然而,我们常说,不做评论员,只做交易者。围绕万科自宝能举牌以来发生的一切,散户应该从中汲取哪些经验和教训以指导今后的交易?这才是最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厚朴君看来,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以下4点启示:

一、“不贪”是交易的第一准则

很多人因宝能举牌而买入万科。这种逻辑是对的,但有一个时机的问题。基本原则应该是,必须保证自己的成本比宝能的综合成本低。然而,一些人因过于“贪”,而忘记了这一原则。只看到宝能在不断加仓,自己也一味的跟下去,最终成本当然高于宝能,于是陷入了当前背动。

二、资本市场莫谈情

资本市场是做与预期有关的买卖的市场。因此,情怀常被提及。然而,我们可以利用它来影响他人,但自己不要入戏太深。权益的折现,才是展开一切判断最基本的前提。

三、数据才是真正的信息

不论是有新闻出版资格的机构,还是有着各种目的所谡“社会化媒介”,它们都有可能因经济利益,或对所报道对象缺乏专业认知,或为了博取眼球,或偏激的思想意识,写出让人对经济事件本身出现认知偏差的新闻或评论。

比如很多有新闻出版资格的媒体,在报道和评论宝能举牌时,用到“野蛮人”一词,并在行文和报道中,着力于对宝能的动机、行为展开报道。然而,它们却不对或很少对管理层的动机、行为展开分析和描述。事实上,“野蛮人”一词来源于《门口的野蛮人》一书。但可能很多做上述报道的记者、编辑并没有读过这本书。书中所记载的那场资本市场世纪大战,起因恰恰在于管理层的贪得无厌。“内部人控制”这一在企管界和经济界早已存在的概念,在万科的相关报道中,被国内大多数媒体有意或无意的忘记了。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信息呢?经济新闻中,最有价值的信息就是数据。以这次万科事件为例,交易者应关注的是具体的投票人数、持不同意见人员的人数以及预案中与“买卖”有关的数据即可。然后,主动查阅相关法律知识及深圳土地拍卖数据。

四、企业治理结构变了,一切就该变了

在企业治理结构中,管理层是股东聘来的。能进入董事会,是对管理层经营业绩的一种奖励。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天然是管理层的。

一个企业的成长,一方面来自所在行业的基本商业逻辑,一方面来自管理层的努力。

就前者来说,万科和业内其它企业一样,前提都是国家对土地供应的控制以及地方财政对卖地收入的依赖。看看包括万科在内各开发商在各地所建的房子,有多少不是同一个方案抄来抄去?包括万科在内,但凡房子有一些创新点,楼价是不是比同期、同地段的房子贵了不少?这难道不是市场对其创新的回报?这些卖房的收入,难到最终没有变成管理层的收入?再看看物业,万科的物业服务相对别人好,但物业费也相对比别人高。

就管理层的努力来说,他们得到报偿并不比付比低:薪水高,权力大(没多少股份却能进董事会),享受股权激励,还基于企业管理者的身份集体配资买公司股票。

虽然王石有放弃股权的的举动,但从放弃之时起,万科就不是他的了。他和他的团队对公司的控制权,源于股东大会的赋予,而不是天然的,更不是永久的。然而,自宝能举牌以来,管理层的种种举动,目标都是保持该团队对公司的控制权。

的确,管理层可以争取控制权,但王石团队达到目的的方法,不是在企业经营管理上做出异乎寻常的突破,以获取股东们以继续赋予其控制权为奖励,也不是自己掏出真金白银买公司股份至30%以上。而是如相关预案所示,以全体老股东折让自身权益为代价,引入支持管理层的外部力量做第一大股东,并继续保持公司目前无实际控制人的状态。这种作法,不免让人联想到几年前陈晓联合国外投行,在国美上演过的股权争夺。

很明显,支持万科长期以来成长的企业内部治理权的平衡正在被实质性打破,对企业的未来,需要重新预期。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