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红:产业工人减少100余万人,上海迫切需要增强对劳动者的吸引力 | 上海两会

黄红认为,技能人才是实现上海高质量发展核心力量之一,是加快培育新动能、壮大发展新赛道、强化“终端带动”的重要支撑。加快建立产、学、研高度对接的高技能人才职业培训教育体系,形成政府引导,行业、企业、院校、社会共同参与,就能让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转起来”。

图片来源:unsplash

实习记者 赵珺

2022年1月21日,上海市政协十三届第五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上海市政协委员黄红代表上海市总工会,就上海市高技能人才发展提出建议。

2022年上海将迎来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这场家门口的技能“奥林匹克”将为上海推动技能人才培养提供良好契机。黄红认为,技能人才是实现上海高质量发展核心力量之一,是加快培育新动能、壮大发展新赛道、强化“终端带动”的重要支撑。

上海市总工会近期对航天、船舶、汽车、医药等10多个重点行业的371位技能型人才队伍做了调研。调研显示,高技能人才数量、质量、结构与发展要求存在差距。

据统计数据显示,上海产业工人队伍总量从2016年至2020年减少了一百余万。近六成的受访者认为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存在供不应求的情况。目前上海市高技能人才发展还存在一些供不应求、中高级技能等级人才占比偏少、学历不高等问题。

其次,高技能人才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有待提升,高技能人才职业技能培养体系尚有不足。

针对现存问题,黄红建议从三个方面入手,让高技能人才乐于留在上海。

第一,让高技能人才的“钱袋子”鼓起来,推动企业完善和优化技能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探索拥有核心技术的高技能人才技术创新成果入股等激励方式。

第二,让高技能人才不再被困“职称”里。黄红建议支持企业自主确定评价(工种)范围,制定评价标准规范,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结合国家已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实施意见》,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能的良好社会环境。

第三,则是让高技能人才培养提升体系真正“转”起来。黄红建议聚焦重点发展领域,加快建立产、学、研高度对接的高技能人才职业培训教育体系,形成政府引导,行业、企业、院校、社会共同参与,理论与技能提升并重的培养方案。可大力推广临港集团联合各大高校在临港新片区成立的临港产业大学模式,让教育更贴近企业需求、生产需求,为技术产业工人终身学技能提供有效支撑。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