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涛:中美货币政策或进一步分化,中国可能再迎降息降准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由于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对中国的总体影响有限。

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辛圆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日前表示,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对中国的影响有限,如有必要,2022年中国央行可能会继续使用降准、降息等总量工具。

1月17日,管涛在“国是论坛2022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会”上说,尽管美联储货币紧缩预期越来越明朗,甚至已经启动货币紧缩进程,但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央行两次全面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且政策利率和市场贷款报价利率(LPR)也有所走低,反映出中国在新冠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方面继续保持全球领先优势。

2021年7月和12月,央行两次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总计释放资金约2.2万亿元。12月20日,一年期LPR下跌0.05个百分点至3.80%,为20个月来首次下调。1月17日,央行下调中期借贷便利(MLF)和7天期逆回购利率各10个基点,为时隔近两年首次下调政策利率。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美联储货币紧缩可能快于市场预期。美联储先是在12月的议息会议上宣布,从2022年1月开始加快缩减购债计划(Taper)的节奏,由先前的150亿美元提升至300亿美元,Taper结束的时间点也从2022年中提早到了一季度末。当地时间1月11日,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在提名听证会上表示:“如果我们看到通胀在高位持续时间比预期要长,如果必须在更长时期内更多次加息,我们将这样做,会使用工具来令通胀重回目标。”

管涛认为,2022年,中美货币政策可能进一步分化。一方面是因为中国货币政策对内优先,优先考虑国内增长、就业、物价稳定等情况;另一方面,2015年8月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改革后,人民币汇率弹性提高,市场主体对汇率涨跌适应性、承受力都大大增强,为自主的货币政策提供了空间。

管涛表示,在此情况下,中国货币政策会坚持稳字当头、以我为主,除了过去常用的结构性工具,如直达实体经济、支持中小微、支持区域发展、绿色发展等信贷政策,如有必要,2022年人民银行可能会继续使用降准、降息等总量工具。

“相较其他主要国家,中国是少数的货币政策处于正常状态的经济体,正常的货币政策这是我们的资产。”他说。

管涛还表示,中美货币政策分化之下,中美利差可能进一步收敛,外资流入可能减少,但这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境外资金增持人民币的势头。不过,如果美联储迫于通胀压力而加息,可能会导致美国经济复苏放缓,由此减少对中国进口的需求,对2022年中国出口形成挑战,削弱贸易顺差对人民币汇率的支撑作用。

截至1月14日,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站上1.8%,创2020年1月以来新高。而中美利差不断收窄,从去年12月初的1.44%回落至1月14日的1.01%。

在谈到美联储货币紧缩引发的溢出风险时,管涛认为,可以从五方面来防范和化解。一是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二是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联动,实现稳定经济大盘目标;三是继续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汇率双向波动有助于吸收内外部冲击,增强货币自主性;四是加强对资本流动的监测与管理,既要防流入风险,也要防流出风险,同时要保持对外汇微观监管跨周期稳定性、一致性和可预期性;五是引导市场主体强化防风险意识,加强跨境投融资、经贸往来风险敞口管理。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