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数百位高净值人士沟通,总结了2022年财富管理的六大趋势

一个财富管理的新时代,扑面而来。

作者:陈昆才 

若干年后回看,2021年注定是非常特殊的一年。

无论是作为财富管理行业供给侧的从业者,还是作为需求侧的投资人,我们在告别2021年的同时,还要一并告别的是各种“刚兑信仰”,告别资产快速增值的时代。一个财富管理的新时代,扑面而来。风险与机遇如影随形,我们需要做好从思想到行动的全面准备,将风险防范放在第一位。

在过去的一个月内,我们与数百位高净值人士进行了沟通,话题包括三次分配、全球宏观、资产配置等,可以总结出六大趋势:

六大趋势:

非标类固收替代产品需求巨大

全面实行注册制必将革新一二级市场投资格局

PE投资生态逐步优化,投资者热情回归

均衡配置绝对回报深入人心

企业司库转型引发新需求

保障规划与财富传承的关注度显著上升

1.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非标类固收替代产品需求巨大

记得2017年底,在与投资人交流时,笔者用“监管大年”来总结当年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举措。彼时“资管新规”尚在征求意见,次年4月份开始试行;资管新规试行后,我们给投资人一个建议,如果继续投资非标类固收产品,需要关注产品的期限,到期时间不要超过2020年底(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的时间点)。此后,因为疫情影响,资管新规的过渡期延长到2021年底结束。

之所以提出上述建议,是因为我们非常担心宏观经济的尾部风险,从商业银行的关注类贷款占比、不良贷款率、贷款核销规模及比例等数据均可见端倪,在经济增速放缓、长期低利率、资本回报率下降的大背景下,短借长投的高杠杆模式不可持续,而曾经长期助力企业快速增长,提供表外融资的非标类固收产品,本身也存在集中度风险的“硬伤”,如果一个非标类固收产品的期限跨越了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的时间节点,则很有可能是“最后一棒”。

这样的分析其实只是尊重常识,但很少有人主动去讲,而投资人往往也抱有侥幸心理,不相信自己会是最倒霉的最后一棒,所以仍有不少投资人手里持有大量的地产非标债权产品,风险暴露是大概率事件,只是时间远近问题或者是损失程度大小的问题。

从2019年开始,我们反复强调标准化资产投资的优点,第一是分散,第二是流动性。我们也曾遇到一个地产债的违约问题,但该只债券在整个债券组合基金中占比非常小,所以整个基金的本金安全性不会受到影响,而如果是该融资主体的非标债权产品,则投资人将面临损失全部或大部分本金的可能。而流动性也是标准化资产的另一大优势,加上市场价格估值,风险可以得到及时反映,处置灵活度相对更高(只是价格问题)。此外,同样是融资工具,债券是表内融资,在偿债顺序上,优先于表外融资(影子银行)。

非标类固收的规模及其背后的投资需求,高达数十万亿元,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后,必将产生大量的替代产品需求。对此,笔者提几个建议供参考:

第一,从表外到表内,从投资非标债权产品,到投资于标准化债券产品,即债券基金,但需要降低收益预期。

第二,适当提高风险偏好,投资“固收+”产品。我们做过一个精选公募基金的模拟组合,按照80%债券+20%权益的比例配置,在2017年1月至2021年5月期间,该组合在不做动态调仓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年化收益7.82%,年化波动率 3.56%,最大回撤3.07%(风险提示: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

第三,在股票、债券两大传统资产的基础上,引入公开市场另类投资策略,如套利、中性、多空、宏观对冲、管理期货等,运用多策略组合投资的方法,构建稳健、平衡、积极等不同目标回报特征的解决方案。

2.全面实行注册制必将革新一二级市场投资格局

2021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这被市场视为注册制改革提速的信号。全面推行注册制将会革新一二级市场的投资格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利好一二级市场投资。一级市场私募股权投资(PE)的发展与资本市场的改革密不可分,可以类比的是硅谷创投的活跃,离不开40年前纳斯达克的诞生;全面实行注册制,让高科技高成长的公司持续得到资本的助力,也让一二级市场投资人均可分享成长的价值。而这一供给侧的改革举措,对于二级市场的意义在于“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次,二级市场的新陈代谢会加速,退出机制将会被严格执行。健康的资本市场不会只进不出,全面实行注册制也将改变过去的“保壳”思维,因为上市指标不再是稀缺资源,核心不再是保护壳资源,而是打造肥沃的创业创新土壤,培育优质标的。那么,二级市场的投资人要关注退市风险,摒弃那些以“壳资源”为核心的所谓“事件驱动”投机行为。

第三,在整体利好的大背景下,一二级市场的投资门槛将会进一步提高,依托专业机构参与其中,将成为个人投资者的正确选择。在一级市场,投资人要同时具备赛道的洞察力和赛车手的识别力,面对优质标的和同行,投资机构还要有自身竞争力,三力齐备,非专业机构莫属;在二级市场,供给增加的同时,选择的难度也大幅提高,高成长性也意味着高度的不确定性,风险伴随着机遇,委托专业机构,分散投资,将成为普通个人投资者的唯一选择。

3.PE投资生态逐步优化,投资者热情回归

PE投资生态的优化,首先体现在退出方面,一方面是上文提及的全面实行注册制,另一方面是北交所(全称“北京证券交易所”),于2021年9月3日注册成立,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我国第一家公司制证券交易所,受中国证监会监督管理,服务对象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定位上不同于上交所、深交所,至此服务于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特色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全面形成,也有利于创业投资、成长投资等不同阶段私募股权投资的退出。

PE投资生态的优化,还在体现在“S”(PE的Secondary策略)的协同。2020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2020年9月,国务院在批复中明确指出“支持在现行私募基金法律法规框架下,设立私募股权转让平台,拓宽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退出渠道”。2020年12月10日,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复同意在北京股权交易中心开展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

2021年,继北京股权交易中心成为第一家份额转让试点单位后,是年11月份,中国证监会批复同意在上海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份额转让试点将依托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开展,逐步拓宽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退出渠道,促进私募基金与区域性股权市场融合发展,助力金融与产业资本循环畅通。

北京、上海两大经济金融中心先后推出PE S交易平台,意义非凡。而有了S的协同,PE将会被更多机构投资者纳入投资组合,配置比例也将进一步提升,也将优化PE母基金(含地方政府引导基金)的投资绩效,有利于让PE基金管理人(GP)更为聚焦投资,赋能被投企业,创造价值。我们也看到,正因为投资生态的逐步优化,投资人对PE投资的热情明显回归。

4.均衡配置绝对回报深入人心

我们观察到,国内高净值人士在资产配置上有两个特点,一是重仓类固定收益型产品,追求稳健可预期的6-8%/年或者8-10%/年的目标收益率,过去较为集中投资于非标类固收产品;二是重仓权益类资产,包括一级市场的PE和二级市场的股票基金。而海外成熟市场,包括捐赠基金、家族办公室等机构投资者,都会高比例配置的绝对回报策略,过去并未得到国内投资人的关注;该类策略追求的是与二级市场权益资产低相关的投资表现,在“刚兑红利时代”,显然这一策略的生存环境相当恶劣。

不过,随着打破刚兑,以及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高波动性特征,投资者逐步认识到非标类固收蕴藏的集中度风险,会放大信用风险的破坏程度;同时单一的股票做多策略,难以适应不同的市场环境,持有体验不佳。从财富管理的全局和终局来看,需要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均衡配置开始深入投资人的内心。

广义的均衡配置分为三种模式,一是简单的股债混合投资模式,例如全球最大的主权基金之一——挪威石油基金采取的70/30策略,即70%配置于权益资产,30%配置于固定收益资产;二是公开市场多策略投资,综合运用进攻型(包括股票做多、指数增强)、稳健型(包括债券、市场中性、套利等)、尾部风险(包括宏观对冲、管理期货、股票多空等)三大类主策略、八种子策略,在给定目标收益的情形下,追求更低的波动,较为典型的是歌斐目标策略基金;三是捐赠基金模式,引入非流动性的另类资产,构建多资产多策略的投资组合,较为典型的是耶鲁捐赠基金和红杉资本传承基金,其中PE配置比例将近40%,目前也是全球家族办公室纷纷效仿的模式。

5.企业司库转型引发新需求

近年来,不仅个人投资理财遭遇各种风险暴雷,以上市公司司库为代表的企业理财也遭遇欺诈、信用违约等风险,更有企业司库投资于P2P、金交所等产品,案例不胜枚举。所以,在资管新规正式施行的大背景下,企业家在思考个人财富管理的同时,企业司库也需要转型,从过去单纯追求保本保息,走向标准化、净值化时代。结合诺亚控股的实践,提两个建议供参考:

第一,企业司库要有底仓意识。如果不能理解底仓资产的投资逻辑和风险,单纯追求所谓的“保本”,更有甚者,请金融机构出具所谓的“兜底函”(实践证明也没有法律效力),这样的司库管理者实际上是不负责任的。建立底仓意识,一是要确保企业运营资金的安全性,二是要理解风险无法消除,只能分散。在操作上,以货币基金、债券基金打底,综合运用固收+、多策略投资等工具/产品,实现企业现金管理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平衡。

第二,借助企业服务SaaS系统,提升司库的数智化能力。以诺亚控股为例,2021年公司财务部门提出了一个需求,希望公募基金团队可以提供一个操作系统,帮助负责资金管理的同事更好的筛选货币基金、债券基金等公募基金产品,并提供组合分析功能,解决定期报告痛点等问题。这个系统开发成功后,我们称之为“微笑司库”,定位于专为机构客户量身定制的一站式公募基金交易平台,提升企业司库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目前也已向企业客户开放。

6.保障规划、财富传承的关注度显著上升

岁末年初,法税专家们的忙碌,从一个侧面验证了高净值人士财富观念的转变,对保障规划和财富传承的关注度显著上升。企业家饭局的话题,往往离不开双限、双减、天价罚单、三次分配、企业社会责任等。在交流过程中,笔者给出的观点和建议是:

对于高净值企业家群体,三次分配中首先要关注的是二次分配,一方面企业层面的税费方面负担会继续减轻,企业需要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另一方面以要素投入获取资本回报的企业家群体要正确对待财产税的新时代,房地产税试点是其中之一。

但在财产税重要性提升的背景下,围绕慈善公益、家族信托、保险工具等保障机制也会建立健全,所以企业家们要重视保障规划、财富传承的工具使用,做好财富传承的顶层设计;同时借助专业平台,积极投身慈善公益事业。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让我们一起步入2022年,迎接财富管理的新时代。 

来源:WEALTH财富管理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