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电影产业十大关键词:产能优化、档期之痛、院网互补、PVOD模式

市场不再疯狂,急于求成的资本冷静了下来,越来越多的作品愿意通过精耕细作去收获得口碑和票房。

文 | 网视互联编辑部

2021年,对中国及全球电影产业来说,都是比拼实力和考验耐力的一年。

从院线市场看,中国毫无悬念地蝉联了全球单一票房市场冠军,继续打破着由北美市场独霸十年的全球票房市场排序,而中国院线票房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本土电影的支撑。

从网络市场看,一边是持续的提质减量、优化产能;一边是网络节日档、PVOD模式、线上云影院、云影节的不断涌现。过去几年大众对网络电影的诸多期待,正在慢慢落地。

作为后疫情时代的第一个整年,电影行业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市场不再疯狂,急于求成的资本冷静了下来,越来越多的作品愿意通过精耕细作去收获得口碑和票房。在院线和网络的共同努力下,整个电影市场稳中向好,呈现出潜力足、韧性大、活力强等基本特点,也留下了太多的数据和样本值得关注。

今天,网视互联(ID:wxs360)从市场大盘、内容风向、院网融合、发行业态、制片公司五个方面,总结出了2021电影产业十大关键词,希望对这一年来电影产业出现的新变化和新趋势进行剖析解读,以供行业参考。

院线市场“内循环”,国产片掌控话语权

疫情的长期存在,客观上阻断了电影全球化的发行进程,也致使2021年进口片明显减少,以至院线市场陷入一种“内循环”。2021年,国产片真正成为了中国电影市场的主力军。

2021年院线电影票房TOP20中,国产片占到一半以上席位,而进口片仅有三部(《速度与激情9》《哥斯拉大战金刚》和《失控玩家》)。被寄予厚望的《沙丘》和《007:无暇赴死》海外成绩斐然,但国内观众却并不买账,票房远远不达预期。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好莱坞电影缺失,给予国产片上位空间;另一方面则是观众侧审美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好莱坞电影需求日益减弱,对本土电影的认可度逐步提升。

从2021年的票房成绩来看,本土电影所释放的票房能量,远远超出所有人的期待,实际上也展现了国产电影市场地位的蜕变和话语权的变迁。这种变迁,并不仅仅是2021年特定市场环境下的昙花一现,完全值得拉长周期长期来看。

院线市场恢复73%,网络市场提质增效

电影专资办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年共上映新片 697部(含重映影片),创历史新高。2021年全国总票房470亿,是2020年的2.3倍,已恢复至2019年鼎盛时期的73%。院线市场要想重回600多亿的市场规模,尚需一些时日。

倘若“复苏”是院线市场的关键词,那网络电影的关键词就是“提质减量”,而且是持续的“提质减量”。2021年,提质减量不仅是产业优化的整体方向,也成了片方生产制作影片的基本战略指南。

据云合数据提供给网视互联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网上线网络电影590部,较2020年减少了25%。虽然整体上线数量减少,但头部影片并未减少,市场依然在持续扩容。这种减量增收、提质增效的局面,是近年来产能优化、行业结构调整的结果,也是市场良性发展的趋势之一。

产能优化,单片盈利能力提升,基本面持续向好

2021年,院线市场上有三部影片杀入影史票房前十,它们分别是《长津湖》《你好,李焕英》和《唐人街探案3》。其中,《长津湖》和《你好,李焕英》以50亿+量级的票房,分列中国影史票房冠、季军,并打破了多项影史纪录。与此同时,《我的姐姐》《扬名立万》等影片也因剧本扎实、表达新颖和情感价值成为了年度黑马。

1905电影网联合电影频道融媒体中心发布的《2021中国电影年度调查报告》显示,2021年票房破亿的国产片超过了40部,破10亿的影片有9部。可见,市场的潜力和观众的热情一直都在,只是需要更优质的内容来激活。

2021年,网络电影票房数据虽未能打破天花板,但全网破千万影片数量有67部,破千万影片比例持续走高。其中爱奇艺破千万影片数量高达33部,腾讯视频破千万影片22部,优酷12部,爱奇艺撑起了网络电影的半壁江山。

可以看出,无论是院线还是网络,单片盈利能力都有了明显提升。这一现象,也再次验证了内容为王的马太效应:市场对匠心者以褒奖,对投机者以暴击。

内容风向,主流价值引领产业升级

2021年正值建党100周年,脱离说教属性的“主旋律”题材正在成为主流。实际上,“主旋律”的概念此前已得到充分延伸,并非仅仅一个类型定义,而应称其为“主流价值”。那些以普通人视角和主流意识形态为先的电影,均可称为“中国故事”。

院线电影TOP10里,主流价值影片占据了半壁江山。而2021年全年,有超10部主旋律电影票房破亿,挑起了票房收入大梁。

与此同时,网络电影也开始吸纳播出更多主旋律作品。由爱奇艺独播的《浴血无名川》《扫黑英雄》《刑警本色》等影片都是主旋律成功的典范,在网络上获得了很好的市场口碑和影响力,内容的破圈困境也因此得到缓解。

令人欣喜的是,作为平台的爱奇艺不仅推动了模式创新,而且引领着内容创作,主动担负起“新主流”责任。2021年,爱奇艺出品了《扫黑·决战》《东北恋哥》等影片,且将出品电影分为了深耕时代弧光、全员硬核、东方经典、青春无悔、快乐至上、奇思妙想六大赛道,无疑用实际行动为行业指明了方向,为片方提供了参考。

可以预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主流价值都会引领电影市场升级,还将释放出更多的能量。多元化表达探索也将持续,这可能是主流价值观及主流观众顺利“对接”的必然趋势。

档期之痛,节日档“卷”,非节日档“空”

“用户观影习惯正在发生改变,仅将看电影视为重大节日的活动。”在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开幕论坛上,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一语道出了院线档期的“冷热不均”之痛。

档期冷热不均的情况一直存在,但2021年的“档期效应”尤为突出。2021年,国内电影市场出现了“史上最强春节档”“史上最强清明档”“史上最强五一档”和“史上第二国庆档”,以至于2021年节日档票房贡献率接近七成。某种程度上来说,院线电影市场主要靠“节日档”拉动。

这着实让人高兴不起来。一个不容忽视的情况是,小档期或者非节日档显得极为冷清,冷门时段的单日票房不断下探,以至中小体量影片更加进退两难。

在这种情况下,是去“节日档”同大片们争抢机会,还是去“非节日档”碰碰运气,抑或选择热门的“在线发行”,就成了很多中小成本影片亟需考虑的问题。

院网互补,线上线下协同发展

2021年,“网络是否对传统院线造成冲击”的讨论已经停歇,网络电影成为中国电影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且跟院线市场形成了良性互补。在爱奇艺推出PVOD模式之后,这种态势愈加明显。

截至目前,爱奇艺平台以PVOD模式上线影片已有20部左右,题材类型多元,且均有名导、名演加盟。

譬如,《少林寺之得宝传奇》由王宝强、吴孟达、倪大虹、刘昊然主演,《真·三国无双》由古天乐、王凯、韩庚主演,《龙虎武师》由徐克、袁和平、洪金宝、成龙、甄子丹主演……院线班底的配置,都选择了线上发行。

举个例子,传统院线更像是连锁餐厅,内容就是一道道菜,这些菜每月都会更新一轮,遇到爆款才会人满为患,平时一般的菜只能烂掉。而相比院线,网络发行没有“档期焦虑”,更像是自助餐吧,海量内容,随时随地随心观影,正好跟传统院线取长补短,形成互补之势。

尽管目前网络电影的市场规模还没法跟院线相提并论,但抛开客单价不论,就观影人次而言,网络电影已经比传统院线服务了更多人群。

俯瞰当下电影市场,线下和线上共同构筑了中国电影的商业版图。最终电影院和流媒体两种发行媒介叠加后的市场空间能将扩展到多大规模,令人期待。

PVOD、云影院,在线发行新模式

如果说PVOD是在线发行的模式创新,那么爱奇艺的“云影院”、腾讯视频的“云首发”都是落到实处的产品形态。

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在出席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时表示,未来电影在线发行将发展为用户单片付费和包月购买会员两个窗口期,这两种发行方式各自适合的电影将逐渐分化形成不同的市场。

经过几年的发展,包月会员模式已经基本成熟,单片付费市场也在2021年频繁试水、初具规模。以较为成熟的爱奇艺“云影院”为例,其内容由“PVOD模式发行的院线电影” “定级为S的网络电影”“爱奇艺出品电影”三类内容构成。可以说,“云影院”是目前在线发行的最高舞台。

通过云影院发行的影片,不管是国外大片,还是国内院线、高品质的网络电影,都将平等地在爱奇艺云影院上进行PK。在爱奇艺巨大的用户池中,内容是“网络排片”唯一的“通行证”,只要内容经得起检验,就能撬动更高的票房成绩。

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杨向华曾在多个场合表示,“搭建一个公平、透明、健康的电影在线交易平台,是爱奇艺下一个十年想做的事。”这个公平、透明、健康的电影在线交易平台,未来可能有更多模式和形态,而现在它就叫做“云影院”。

不仅如此,爱奇艺还亲自下场主投主控头部电影,通过“爱奇艺出品”+“云影院”模式,为整个行业探路。2021年5月,爱奇艺发布了 “爱奇艺出品电影”片单,共计33部作品,结合圈层用户需求,携手韩三平、刘震云、邱礼涛、徐昂、叶如芬、宁浩、饶晓志、路阳等一大批实力派影人,及冯小刚、陈冲、王千源、王景春、姜武、刘烨、张颂文、张国立、包贝尔、小沈阳等众多实力派演员。在未来3-5年里,这些大咖的作品也将陆续在爱奇艺“云影院”登场。

可以预见的是,“云影院”虽然才刚刚起步,但或将成为未来电影在线发行的主力形态。此模式一旦成熟,市场前景不可估量。

网络节日档,“网络春节档”只是一个开始

在过去,“节日档”是院线专有的概念。而2021年初,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三大平台联合开启了“网络春节档”,声势浩大,推出了王宝强的《少林寺》和宋小宝的《发财日记》等重磅影片。

这也是网络电影首次像院线电影一样,有意识地针对春节档去提前筹备影片,做全局筹划和内容部署。

这件事的意义在于,平台联合片方打造网络节日档的意识已经形成,春节档仅仅是一个开始。而在打造节日档这件事上,三家视频网站并不是竞争关系,而是同盟关系。

在过去,网络发行对于重量级大投资影片的承载能力有限,这也是很多大片不敢走纯网发行最大的顾虑,而“网络春节档”让人们看到,通过三平台联播+单片付费模式+节日档,影片可以得到从平台到点播模式到档期上的全方位加持,某种程度上也可以打消片方的一些顾虑,相信接下来选择网络发行的优秀影片会越来越多。

线上线下共同参与节日档,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传统院线里,片方、影院、票务平台上下游链条在备战节日档上已经配合得非常成熟。而目前网络电影里片方还缺乏这样的创作意识,2021年已经开了一个好头,但网络节日档还没有形成真正成熟稳定的消费市场,还需要平台和片方共同努力推进。

电影工业化雏形初具

《长津湖》对于中国电影的意义,不仅仅是以57.7亿票房打破30多项纪录,更重要的是推升了中国电影工业化上的飞跃,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电影工业化正面刚好莱坞的可能性。

行业的变化往往自细微处见真章,不仅院线电影出现了“电影工业化”的标杆性作品,从网络电影里同样可以一窥端倪。

工业化的核心要素就是“分工”,即电影生产的所有环节都可以项目化、标准化、流程化。2021年,网络电影行业出现了专注于网络电影营销的公司如娱文化,为网络电影建立了6大板块、26项服务、62个执行标准的营销体系;有专注于网络电影短视频营销的阔乐文化;有从剧本创作到导演的选择,再到制片服务、器材、发行等重要工作和环节全部由建构内部工业体系的华文映像。2021年,华文映像出品的《血战虎门》和《硬汉枪神》就是工业化的初期实践产品,豆瓣分别为6.4和7.1,这在常年不及格的国产片市场,非常难得。

在过去,中国的影视制作大多是“作坊制”模式,片方往往疲于应对制作中的种种不规范,要想在所有环节做到忠实执行创作意图并不容易。当每一个环节都在因为各种无法控制的变量而折损创作意图时,导致的误差逐渐累积之后,最终的成片很可能已经变得面目全非。

当影视制作产业链被不断切割、细分、优化,当每一个环节流程和管理都形成统一规范,将意味着整个影视行业生态将被重构,也意味着中国影视产业才能真正摆脱“作坊式”走向工业化。

当然,从粗放式到精细化,从作坊制到分工制,这是一场持久战,还需要各个环节的不断积累和完善,还需要用更多作品来打磨和验证。

头部玩家是时候用实力说话了

制片公司是电影市场的主体活力。2021年整个市场好片断档、供给不足背后,其实是制片行业资金普遍短缺的困境。

对于制片方来说,2021年的关键词是“求稳求精求专”,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电影生产发行中的变量因素,争取“稳中求进”,这就对片方的策划能力、制片水平以及现金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影产业是一个被头部作品瓜分的市场,院线里向来“九死一生”。从2021年院线电影票房区间来看,虽然头部大片票房亮眼,但1-5亿腰部区间影片数量下降严重,仅37部,相比2019年下滑了38%。

网络电影可能柔和一些,但也同样残酷。从2021年的网络电影票房来看,破千万已经成为了网络电影的基本目标,而破千万影片基本符合“TOP6定律”,即一部网络电影进不了月榜全网TOP6,就可能沦为炮灰。就单平台而言,如果月票房进不了前三,那就很难算作头部。市场一次次证明了这一定律。

不管是院线还是网络,不管是内容制作,还是专注于电影生产链条的某个环节,对于片方来说,都需要拿出“不头部,毋宁死”的信念和决心。拍片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好坏,行业已经趋于成熟,一切都将归于理性,是时候学会用实力说话了。

2021年已经成为过去,整体来看,这一年电影产业疏经络、通梗阻,院线市场元气已恢复大半,网络电影商业模式已搭建完善,产业韧性得到提升,供给侧改革还在向纵深推进。

2022年已经开启,新的一年里,哪些影片能够获得观众的掌声?电影产业结构将发生怎样的调整?院线市场能否扩容到疫情前高位?网络电影又将如何华丽蜕变?线上线下产业链条将如何高效协同并进?我们拭目以待。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