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重生的日产有经营套路?

漫谈丰田维持发展的套路

之前我们写过销量抢眼的日本车企也有危机?,虽然在21世纪之前就初露端倪,但是当时的日产汽车公司(以下简称为“日产”)却没有应对这种危机的余裕,因为那个时候日产已经是自身难保了。1998年,日产的有息负债额高达20,000亿日元!之所以没有破产,一方面是因为日产过于庞大找不到接盘侠,另一方面当时日本的银行自身也因有过大的不良债权而无暇顾及。

好在日产挺过来了!宛如浴火重生的凤凰,经历磨难之后反而更上一层楼。据日产发表:2015年4月~12月的9个月的期间内,其营业利润比前年同期增加40.6%,达到5,875亿日元;纯利润比前年同期增加33.7%,达到4,528亿日元。那么,这种“神转折”是如何实现的?

积极引进国际经理人奏功

站在日本的街头,如果问行人喜欢日产哪款汽车,那你可能会得到五花八门的答案,而如果问为什么日产能获得再生?,可能十个人中会有九个人告诉你:因为日产引进了国际经理人卡洛斯·戈恩(CarlosGhosn)!

1999年,加盟日产的戈恩面前真的是满目苍夷,百废待兴。这里说“百废待兴”已经是对日产客气了,因为日产上下并不知道“废”在哪里。他们只知道自己的车,尤其是高档车如CIMA、CEDRIC、GLORIA三兄弟卖不出去。却没有采取什么有效的措施,而仅仅是在眼睁睁地看着。

日产出身于二战前称作“日本产业康采恩”的企业集团。从名字本身也可看出在当时的日本,这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和我们中国一样,在企业的名字前面冠以国名,那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所以,比之于靠纺织机起家的丰田汽车公司,日产人有着自己的骄傲和老本。

当20世纪60年代日产的跑车FAIRLADYZ(竟然使用了同时期奥黛丽-赫本的名作电影《窈窕淑女(MyFairLady)》的名字!)风靡全世界的时候,丰田在干什么?想当年在日本某交叉点等信号,当看到在朝阳中一位20多岁的女孩一个加速转弯从眼前飘然而过时,马上就理解了“发达社会”这个词的含义!

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心理导致日产日渐傲骄,日渐颓废。可是,戈恩这个长得有点儿像憨豆的黎巴嫩裔法国人(多重国籍)不愧为大拿。他首先将原来日产的命根子CIMA、CEDRIC、GLORIA、SUNNY等车“除名”,清除掉日产的“老本”,然后采取多种措施革新公司上下的意识。

比如有一条是这样规定的:具有决定权的领导不出席会议。领导在会议上露个面后就退席了,剩下的讨论由部下自发地进行!领导们出席会议是在浪费时间成本,而且领导们在场,部下们也无法自由地发言,反而耽误事儿!在这种“革命性”的经营思想指导下,在不到几年的时间里,戈恩化腐朽为神奇,点石成金,竟然生生地将日产扳回到应有的轨道上。

戈恩现在兼任雷诺公司董事长和日产的总裁。每个星期乘坐私家飞机在法国和日本两地“通勤”。据报导他在日产的年收为10亿3,500万日元,与之相对的,丰田汽车公司总裁丰田章男的年收为3亿5,000万日元,仅为戈恩的1/3。不过不仅日产员工,日本社会也认为戈恩的年收“值!”和日本其他车企相比,因为日产有个国际化的掌门人,所以它在行事更像个国际化企业。

榨出电动车技术的最后一点价值

正如上一篇文章漫谈丰田维持发展的套路中指出的那样:日本企业善于将产品的应用范围尽量扩大,以榨干其中最后一点可能性。日产也是这样:2010年该公司推出其电动车凌风(Leaf)之后,日产做得最多的工作,就是如何建立一种商业模式,能够使用户在感受到经济性的前提下扩大车辆的销售数量。

据日产调查,尽管大多数用户每天平均行驶距离不超过30公里,可却为偶尔的长距离出行而要求200公里以上的续航里程!为了满足这一偶尔的需要,日产不得不在电动车上安装一大型蓄电池。目前电动车的成本中,约有将近一半是电池的成本。因此,用户实际上是在为不经常需要的功能而多付出更高的代价。可是这却造成了电动车价格居高不下的局面,并使用户在购买电动车之前踯躅不前。

聆风的续航距离为228公里,其搭载的蓄电池容量为24kWh,而按照每天行驶30公里计算,大约耗电4kWh左右,这样每台车每天约有20kWh左右的电力容量是冗余的。在这种情况下,日产将眼光转向如何利用这多余的电池容量方面。最后日产的解决思路是:把电动车当成偶尔行驶一下的家用蓄电池。换句话说,将电动车定位于安装上车轮的蓄电池。

和丰田公司相近,日产将电动车融入公共电网,将蓄电池的多余容量当成“闪存”,用来抑制电网中电力波动。在电网供电不足时,向电网供电;而在电网供电过剩时,向蓄电池充电以消耗电网中过剩电力。在这个过程中,电动车的用户可以得到电力公司的补贴。所以日产可通过用户获得收益的方式,降低用户的电动车高价的心理感觉。

日产对电动车“敲骨吸髓”的利用,还表现在另一方面:随着蓄电池使用时间的延长,其容量、性能会有所下降。最终,需要更换蓄电池。但更换下来的蓄电池,并不是完全不能使用。于是,日产将其回收后,利用在新的场合。这种将所谓的“废物”再加以利用的做法,正是日本公司的强项。

此外,日产参股的4REnergyCorporation公司专营将这些从电动车上淘汰的蓄电池改造成家用蓄电池,作为家用电源使用。据介绍,这种电池的单位容量成本仅为普通家用蓄电池的1/3左右。

AL频道小结

对企业现有技术进行“挖潜”,被日产证明是一个比较好的企业战略。实际上,类似于淘汰蓄电池这样的零部件,往往被人们看成“废物”。包括性能车的开发,在品牌提升上对日产也有着潜移默化的提升。日产的成功,给所有的人指明了一个新的方向,希望在这种思路下,大家能获得对自己有益的启示。下一篇文章里,我们再看看日本车企“三巨头”中的另一家,本田汽车公司有什么独门绝技。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